下營北極殿2025詳細介紹!(小編貼心推薦)

而康元帥與趙元帥玄壇真君同為玄天上帝之護法神。. 閩南人會在廟宇或家宅門口設置香爐,祭祀上天高真,泉州人稱之為「天公爐」(玉帝爐),認為是祭祀玉皇上帝所用;漳州人卻稱之「三界公爐」,因為古時王公、貴族、或者有敕額的寺廟才允許祭天,一般庶民不能祭天,連冬至、新正、玉皇誕、謝平安等祭祀玉帝時都往往呼請三界公做為代表。 北極、玄天皆指方位之北方,東方甲 乙(木)屬青龍,南方丙丁(火)屬 朱雀,西方庚辛(金)屬白虎,北方 壬癸(水)屬玄武(龜蛇),玄武是 對北斗七星的尊稱,玄天上帝是對其 下營北極殿 神格化的名諱。 一樓正殿供奉玄天上帝為主神,駕前護法為康元帥及趙元帥,另祀觀音佛祖、中壇元帥、開天炎帝、巡撫昭明王。 康熙24年(1685年),臺廈道巡狩周昌主導遷建於現址。

  • 巴蜀地區(今四川、重慶),認為文昌帝君為武神、境主神、克瘟之神。.
  • 根據《臺灣縣志》(1720年)的記載,標為「偽時建」的道教廟宇有26所,其中有7所供奉玄天上帝,佔四分之一以上。
  • 佔地興建店屋,後來官府判決兩人每年要給廟方地租番銀四兩,而上帝廟周邊20間店屋也要每年繳地租,為此於雍正八年(1729年)三月立碑(〈上帝廟店屋地租碑記〉)公告。
  • 康元帥,名康席,道號妙威,一般稱康天君、康將軍等,是道教著名的護法神,封「仁聖元帥」。
  • 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 漢明帝時,攝摩騰及竺法蘭二聖僧來震旦,帝問:「此土豈有聖人居化耶?」曰:「清涼山為文殊大士所居。」故建伽藍,度僧居之。

是「三十六天將」之一,亦是「東嶽大帝十太保」之一。. 大正()是日本大正天皇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使用時間從1912年7月30日至1926年12月25日止。 根據後殿前檐柱柱聯「南海慈雲輝聯北極,西方法雨澤普東瀛」的落款年代(乙未年重修),可知北極殿是在道光十五年(1835年)重修。 另外根據廟中道光十七年(1837年)的古爐與古鐘,可推測該次重修應該是在道光十七年(1837年)九月完成,蔡日進才獻石香爐,吳尚新等人才獻古鐘以慶賀落成。 重頭戲在4月3、4日的下營香祈安遶境,上帝公出巡,姜金利說,前兩科的遶境神轎、陣頭超過三百個,壬寅科參與遶境陣頭只會多、不會少,下營香防疫計畫在近日召集參與宮廟開會後,就會提報給市府審查

下營北極殿: 臺南六大香科「下營香」 4/3~4/4遶境

玄天上帝亦是明朝鎮邦護國之神、降妖伏魔之神、戰神,明朝公家建了許多玄天上帝廟,並由官方祭祀。 北帝據說擁有消災解困,治水禦火,護持武運及延年益壽的神力,故頗受擁戴。 在日本佛教真言宗,奉祀北辰之神妙見菩薩,亦作一手持劍,腳踏龜蛇(玄武)之像(有時只踏一大龜),與真武大帝有異曲同工之妙,被視為同一位神祇。

民國98年,購得下營地區的第一家公醫院「文貴醫院」產權,而後「文貴醫院」雖被縣政府指定為歷史建築,但仍於民國99年被廟方拆除改建成停車場。 下營文貴醫院原位在臺南市下營區,由曾文貴創設於1928年,是當地第一所西醫。 下營北極殿2025 2010年時產權由一旁的「玄天上帝廟」自曾家後代購得並拆除。.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羣島與菲律賓羣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國大陸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

下營北極殿: 歷史沿革

每年農曆三月三日為玄天上帝聖誕日,從三月初一日至初五日是下營人慶祝玄天上帝聖誕的日期。 至茅港尾邀請觀音祖廟 觀音佛祖(茅港尾觀音寺)及天上聖母(茅港尾天后宮)一起看戲,各式藝陣、梨園管閣以酬神恩。 後決議從民國七十八年開始改為每三年一科(農曆初四和初五),舉行遶境儀式,巡視各境和眾人丁平安,此傳統維持至今日。 每年農曆三月上帝爺公聖誕期間,莊民喫潤餅(舉行香科之年並辦桌 宴請親友)、攻砲城等,是下營地區最重要的祭典活動。

本廟係明永曆十五年(清順治十八年西元一六六一年)歲次辛丑年十月,鄭成功部將劉國軒將軍、洪旭副將軍、沈崇明參軍、潘庚鍾參軍、姜拏副參軍,倡建茅屋, 奉祀開天炎帝、玄天上帝,原位於距今廟址西南一里處,俗稱「舊廟地」;自鄭氏驅荷克臺後,漢人陸續渡臺定居於此,初時祇有二百餘戶。 清康熙廿四年(西元一六八五年)歲次乙丑年十一月,臺廈巡狩周昌與先人遷建於現址,神威顯赫,香火鼎盛,至乾隆十二年(西元一七四七年)歲次丁卯年八月, 巡臺御史範鹹,其蒞廟進香,隨即發起增建前殿,原後殿添高三尺,形成前後殿,並恭塑玄天大上帝神像,鎮座大殿。 嘉慶二十年(西元一八一五年)歲次乙亥年二月,又因年久失修後殿坍塌,時富紳沈懷(沈百萬)倡起重修再增高二尺五寸,並在廟前置石階,長一丈八尺,光緒十七年(西元一八九一年)歲次辛卯年八月,重新興建復添高三尺,前面開掘一泓半月池,與廟宇相互映照,氣勢恢宏。

下營北極殿: 信仰圈

臺南市下營北極殿上帝祖廟將於明天起舉辦建廟355週年暨慶祝玄天上帝聖誕活動,除了有每3年1次的陣頭繞境外,8日晚間還有邀請藝人表演的祈福晚會,祈求風調雨順。 下營北極殿2025 1992年,為配合政府興辦公益慈善事業,將廟前泮月池改建成下營武承恩公園。 2002年開工增設太歲殿和文物館,2003年入火安座,奉祀鬥姆元君。

下營北極殿: 府城遶境最美亮點!正妹禮生團「舞魅孃」新行頭吸睛

而後北極殿將舊有建築拆除改建回福德祠,工程於2013年年底完工,2014年1月7日進行入火安座。 二次大戰後,北極殿在民國卅六年(1947年)二月到九月重修,之後在民國四十七年再修(1958年),民國五十一年(1962年)又有小修。 但在民國五十三年(1964年)因為將民權路拓寬到15公尺,又拆毀了前殿,遂在民國五十八年到六十年(1969年─1971年)重修,而成今天廟宇緊鄰街道的景象。

下營北極殿: 太歲

2012年時,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舉辦了「第一屆朱玖瑩全國書法比賽」以紀念他。. 臺南北極殿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主祀玄天上帝,是一間明鄭時期就已建立的古廟。 下營北極殿 過去稱為「上帝廟」、「真武廟」、「元帝廟」,其別名「大上帝廟」是與位於赤崁樓附近的「小上帝廟」開基靈祐宮相對而來。 於1985年8月19日公告為三級古蹟,現為文化部所轄國定古蹟。。.

下營北極殿: 玉皇上帝

神房在後點金柱及附點柱間,神房後設捲棚暗厝,下設韋馱菩薩神龕,後方明間敞開亦不設隔扇可通向後殿,次間開窗。 鹹豐四年(1854年)再修,而也是在此時「北極殿」取代了「上帝廟」知名出現在石碑上。 於同治二年(1863年)北極殿再次重修,是清朝最後的整修記錄。 姜金利指出,扛大轎是上帝廟遶境活動特色,一般各地廟會遶境神轎都是用推的,只有下營上帝廟遶境神轎是用扛的,因體力消耗大,轎班幾乎都是輪班進行扛轎。 姜金利說,各友宮廟、角頭廟、各大姓出陣名單、遶境入廟時間,仍須開會敲定,上帝廟除了上帝公神轎,也會出動「舞龍捧聖」陣頭。

下營北極殿: 建築與文物

1951年武承恩六姓財產管理會為增廟貌觀瞻,重修屋頂。 1980年下營武承恩六姓財產管理會改組下營上帝廟管理委員會,協議改建為現代化三層樓廟宇。 1983年開工,至1989年完工,大殿1樓供奉玄天上帝,2樓供奉尊佛,3樓供奉玉皇上帝,東廂鐘樓供奉開天炎帝、太陽星君,西廂鼓樓供奉延平郡王、昭明王,隔鄰為香客大樓。 而後信眾感舊廟矮小狹隘,倡改建成現代化三層樓殿以謝神佑,於民國78年(1989年)八月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