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客戶的回報,我的心得是,如果您希望遊戲要盡可能的順暢,那麼CPU i7還是需要的,這才能讓你特效全開,如果只是i5+高階顯卡,這樣在玩遊戲大作的時候,能玩當然能玩,特效也不錯,但總是會有影響到「整體的順暢」的那種感覺。 個人最近的遊戲體驗,感覺上是i5有點不敷需求,擔心有了張高效能的顯卡,卻發生核心速度跟不上的情形(不是說i5跑不動,而是體感效能不佳)。 NVIDIA 於本月初 7 號,發布第三款 Pascal 架構產品 GeForce GTX 1060 訊息,但性能數據露出與上市時間推遲至 19 號晚間才解禁。 GeForce GTX 1060 定位在主流性能價格帶,基本而言是要用來取代 GeForce GTX 960,可期待 Pascal 架構帶來性能大躍進。 感謝讀者長久以來的支持,讓我們可以持續成長、茁壯,並且從平面時代,邁向網路時代,以及社羣時代。
比如選擇酷睿i5 4000,只能選擇支持LGA1150插槽處理器的英特爾8系和9系主板。 一般建議配置B85/H87/H97主板(性能、功能、價格依次遞增)。 選擇酷睿i5 6000,可以選擇一款支持LGA1151插槽處理器的英特爾100系列主板。 有了4K顯示器後,要找條真正的HDMI 2.0的線材還真是不容易,目前全臺南市在北門路或是民族路上有賣的大概就只有原價屋,而至於在臺南日XX中所販售的HDMI 2.0 只能到2160P@30Hz而已,在不然就是直接上PCHOME24H購買,至於價格是原價屋的比較便宜。 在測試結果下GTX950的效能就明顯低落GTX960許多,但畢竟這些遊戲大作都不是GTX950的強項,純粹就是以顯示卡的規格來定輸贏。
gtx960: 現貨 GTX960 MSI2GD5TOC2GB 顯示卡
若於期限內已申辦過該系統商門號(臺灣大哥大6個月內),仍需以同一人再申辦相同系統商門號,請勾選[一證二號]的資費方案,且須依規定預繳部份費用。 但I5-6400+16G並不會太差才對,但顯卡是真的不夠啦,所以顯卡一定要升,我的建議是先升級顯卡玩玩看,如果真的不夠,再升CPU。 如果連CPU都要升級的話,那等於是CPU、主機板、記憶體、顯卡都要升級,這樣升級下來跟買一臺全新的也差不多了。 因此原本便有換臺新i7電腦的打算,只是考量到全新的太貴,舊的放著不用也浪費,所以纔想說是否可能用升級的方式,將現在這臺變成i7的電腦。 另外微星在螺絲上都貼有易碎貼紙故就不拆解(怕破壞保固XD),但從外觀來看MSI GTX960 GAMING 2G上只配3根熱導管來貫串散熱鰭片,而前一代功耗較大的GTX760則配置4根,也顯現出NVIDIA MAXWELL架構的低功耗技術。 NVIDIA GeForce GTX 960簡稱GTX 960,是NVIDIA(英偉達)生產的芯片,可提供良好的性能、節能性以及較好的遊戲體驗。
- 一般建議配置B85/H87/H97主板(性能、功能、價格依次遞增)。
- 這次GTX960主打著低功耗,整張顯示卡的TDP約120w,因採用1個8Pin的PCI-E電源輸入,將較上一代的GTX760所要1個8Pin + 6Pin的配置還要來的省電,這也意味者可以使用單路12V輸出較大的電源供應器來進行供電。
- 在風扇控制上GTX960與GTX970就又有些差異,GTX960有加入停轉功能,所以在風扇接頭上為4Pin的PWM設計,而GTX970是由1個3Pin與2個2Pin的風扇所組成,至於最高階的GTX980一樣是維持4Pin的PWM,但在風扇轉速上會較快。
- 如果連CPU都要升級的話,那等於是CPU、主機板、記憶體、顯卡都要升級,這樣升級下來跟買一臺全新的也差不多了。
- 此外,它還能夠提供諸多最前沿的特性,例如先進的採樣技術和超級分辨率技術。
官網流量飛快速度往前衝,加上alexa臺灣以及全球排名不斷向前進,以及facebook粉絲數繼續往上邁進,我們在此跟廣大的PCDIY! 但若一些單機遊戲大作,如:「The Crew」,會建議直接上GTX980/GTX970來遊戲才會比較順暢,不然以GTX960來說可是會非常非常的頓。 MSI GTX960 GAMING顯示卡長度約268mm,比起上一代的GTX760 GAMING 2G多了8mm,但以現在絕大部分的入門市售電腦機殼,幾乎都是可以容納進去的。 目前微星市售的GTX760共有兩種版本,一種就是這次入手的Gaming系列,另外一種聽店員講是數量極少的Gaming 100ME紀念版,首日到貨只有4張,好像也都被預訂了,不然以$300元的價差真的會令人想直上。 SLI 技術爲世界各地最苛刻的遊戲玩家所採用,讓玩家最多能夠連接四塊支持 NVIDIA SLI®技術的顯卡,以獲得驚人的性能 。
gtx960: 「NVIDIA GTX960」商品搜尋結果共 47 筆
從測試結果來看,三款遊戲在Full HD解析度下均能達到60FPS以上的流暢度,甚至在2560×1440解析度下也能有相當順暢的表現。 在耗電與GPU溫度方面,使用Furmark燒機時,整機平臺待機耗電約72W,GPU溫度48度,這時顯示卡風扇並沒有轉動。 全速燒機20分鐘後,耗電提升為176W,風扇開始轉動,GPU溫度為58度,散熱表現相當優異。
上機過電後,G1 GAMING系列顯示卡上的WINDFORCE會發光,而在GTX960上兩側還會多出SILENT、STOP的燈號指示,風扇不運轉就會發亮,風扇運轉時就會熄滅。 由於G1 GAMING系列的顯示卡,在長度上都逼近30公分,因此均有標配強化背板,避免長時間使用造成彎板,而在強化背板上也有自家G1 GAMING的LOGO標示。 如圖由下往上依序為GTX960 / GTX970 / GTX980,而GTX960只能使用兩張顯示卡來做SLI,而GTX970是可以使用三張顯示卡來做SLI運算,而GTX980則是可以使用四張顯示卡來進行SLI的運算。 簡單講真的是一分錢一分貨,如果你想玩遊戲大作,i7+高階顯卡最好還是一步到位,以免日後要升級,升也不是,不升也不是。
gtx960: gtx960配什麼主板?
華碩推出的這款顯示卡是屬於STRIX Gaming Series系列產品,STRIX貓頭鷹代表的是能提供安靜與高效能的體驗。 搭載DIGI+ VRM的6相合金電源技術,顯卡電路板雖然是短版設計,但是加上散熱器後,顯示卡長度則變為21公分。 散熱部分則具備DirectCU II散熱系統與0dB風扇技術,只要GPU溫度維持在設定值以下,風扇就會停止運轉,靠著散熱鰭片、熱導管來被動散熱,讓遊戲玩家在玩遊戲時不會受到風扇的噪音幹擾,當GPU使用率升高,溫度提升時,風扇就會自動開始運轉。 此次測試編輯使用Intel X99平臺與3DMark測試軟體、Thief、Sniper gtx9602025 Elite 3、GTA 5等遊戲進行測試。 測試解析度設定在Full HD與2560×1440解析度,除了GTA 5採用預設的畫質設定外,其他兩款遊戲畫質均設定在最高。
gtx960: 使用 Facebook 留言
儘管片面規格還是不比前代高階產品,然而加上核心架構差異這變數,其速率還是得以超越 109GT/s 的 GeForce GTX 970。 因此 GeForce GTX 1060 的性能表現,要超 GeForce GTX 970、趕 GeForce GTX 980,前者是十拿九穩、後者則是有這機會。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原先印象中這個功能是可以讓1080P的螢幕上面模擬成4K解析度來進行作業,而在GTX960上,玩家可以透過「Geforce Experience」來套用在遊戲中,可以讓遊戲畫面解析度變得更高,相對地也能變得更加細緻。 這邊請大家見諒,這項測試一定要將TressFX、反鋸齒給關閉,不然遊戲過程中真的就像幻燈片一樣,為了保留一些遊戲樂趣,因此採用下表設定來進行測試。 gtx960 由於前陣子在露天拍賣看到有許多TOYOTA的車主在拋售 JVC 50吋 4K 電視,房間剛好缺一臺電視就購入,花了$15800(到府安裝),其實不貴….(有點離題了),順便來跑跑測試,因為這臺電視他有支援HDMI 2.0,而且是支援到2160P@60Hz。
gtx960: 技嘉 GTX950 XTREME GAMING 與GTX960 4GB 捉對廝殺
這一創新技術讓遊戲玩家能夠將 PC 性能推向極限,同時實現精確控制。 利用 GPU 溫度目標值、超頻以及超電壓等先進的控制功能,這一技術可智能地監控工作情況,確保 GPU 以峯值性能工作。 此外,它還能夠提供諸多最前沿的特性,例如先進的採樣技術和超級分辨率技術。 即便是在 1080p 顯示器上,超級分辨率技術也能夠提供 4K 畫質的遊戲體驗。
gtx960: 【高端顯卡】微星 七彩虹NVIDIA GTX960 2G 臺式機逆水寒喫雞推薦顯卡獨立顯卡
其次,GTX960畢竟是上一代的甜品級顯卡,性能還是比較能接受的。 至於主板,當然是相應的配套芯片組,100或者200或者300系列。 以上是這次所有的測試,這次其實心得有點複雜,因為從各種測試中不論是GTX950或是GTX960都各有勝負,但若再4K環境給考量進去,依舊是GTX960較佔優勢,會比較建議NVIDIA與各AIC廠能夠將GTX950的價格再調整一下,我想GTX950將會找到它在市場上的定位,至於上次有人問GTX950中的霸主是誰? 而在4K解析度下所測得出來的結果又有點顛覆在1080P下的數據,GTX950 XTREME 的表現在4K環境下是比GTX960 4GB還要來的好,反覆測試約有三次之多,依舊是這個結果。 DOTA2也是款非常火紅的鬥塔遊戲,只是在臺灣尚未盛行,但仍有許多玩家開始在接觸此款遊戲了,說不定未來臺灣的電競團隊也會來投入,再創一股如同LOL的風潮 (看我這個抖動,這個走位)。 在溫度、噪音與功耗比,這邊Gigabyte G1 GAMING的Windforce散熱器可以說非常強悍,在待機溫度上皆不會超過40度,全速燒機測試也都在60上下,噪音部分就算是全速運轉最大也來到55分貝,現在夏天可能旁邊有支電風扇,聲音就蓋過去了。
gtx960: ASUS 華碩 TURBO-GTX960-OC-2GD5 GTX960 2GB DDR5 電競 3D 高階 顯示卡
會選用古墓奇兵來進行測試,大概有2個要點 1.它是遊戲大作 2.主要是本次的顯示卡都是NVIDIA陣營,而這款遊戲當初是AMD有特別下過苦功 (就是綁標啦!),因此拿這款來進行測試是比較能夠看的出來顯示卡的性能能到哪。 ※ 本服務提供之商品價格 、漲跌紀錄等資訊皆為自動化程式蒐集,可能因各種不可預期之狀況而影響正確性或完整性, 僅供使用者參考之用,本服務不負任何擔保責任。 這是本人目前使用的測試平臺,也較接近一般使用者所會購買的,而手上的顯示卡共有GTX960 / GTX760 / R9 280X,以及之前借測的R9 285的數據,一同來進行評比測試,而這幾張顯示卡也是目前大家都在討論的熟強熟弱,與其聽大家說,不如就來看數據更能瞭解每張顯示卡的定位落在哪。
gtx960: 規格
在 5760 x 1080 分辨率下,擴大的視野可充分滿足用戶的周邊視覺需求,而且能夠在賽車和飛行模擬遊戲中提供最令人身臨其境的體驗。 憑藉超流暢、低延遲的性能,該技術可以把頂級的 GeForce GTX PC 遊戲畫面以流的形式傳輸至NVIDIA SHIELD™等便攜遊戲設備。 GeForce Experience應用程序可自動提醒用戶,告知用戶 NVIDIA 發佈了哪些新的驅動程序。
這次GTX960主打著低功耗,整張顯示卡的TDP約120w,因採用1個8Pin的PCI-E電源輸入,將較上一代的GTX760所要1個8Pin + 6Pin的配置還要來的省電,這也意味者可以使用單路12V輸出較大的電源供應器來進行供電。 當在4K環境下GTX950針對MOBA優化的優勢效果就不在了,畢竟本次加入的GTX960 4GB可是有4GB VRAM的優勢,而各級距顯示卡在遊戲中的張數表現就明顯的拉開,但在同級距的GTX950,技嘉XTREME憑藉著時脈較高略勝華碩STRIX一些。 繼上次許多人對GIGABYTE GTX950 XTREME GAMING (以下簡稱GTX950 XTREME)的性能有許多疑問,筆者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重啟手邊的顯示卡來將各式的數據給補齊,而除了補齊數據外,這次也加入了4K解析度的測試,看看各級顯示卡之間的表現是怎樣。 至於使用變電家所觀察到的功耗,這邊還會是建議GTX970的部分會建議使用500W以上的電源供應器,而GTX980 gtx960 會建議使用550W以上的電源供應器,避免某些電源供應器的過載保護太過敏感而重新開機,以上是本次的心得,感謝Gigabyte的產品借測,如有任何問題也歡迎提出來討論。 看到這邊是否會覺得其實在GTX960 G1 GAMING的設計上與GTX970 G1 GAMING並無太大差異,散熱器都是採用同一個規格架構,皆是採用HDT的方式直接接觸GPU,而GTX980的TDP較高,因此是採用全銅底來做覆蓋,可以連同周邊的元件囊括入解熱機制中。 在此規格下,GeForce GTX 1060 貼圖填充率標示值為 120.5GT/s,較前代產品 72.1GT/s 高出約 67%。
旁邊綠綠的就是我接在電視上的電腦,機殼是火鳥的宙斯之頓(白色),右邊就是JVC 50吋 4K 電視。 在1080P下GTX950 XTREME近乎全勝,但在對上GTX960 4GB時,在召喚峽谷這張地圖中約有10張FPS的差距,而也可以看出來兩張GTX950在時脈上的差異,在遊戲表現也會有所不一樣。 當然在熱導管數量上也會有所差異,GTX980是使用6根8.1mm的熱導管,而GTX960 / GTX970 則是採用4根5.94mm的熱導管。 剛好手上有其他張GTX960來做個比較,G1 GAMING系列整體是比較修長,而MSI的GAMING系列的長度比較短,但外觀上比較粗曠,所以在選購機殼上面都要特別來留意一下機殼的深度與高度。 門號跳槽需是原電信商合約已到期(無綁約)、其他(含來電答鈴、簡訊優惠)等加值服務到期、無欠電信商費用。
gtx960: 優選 nvidia 公版 gtx950😍960 970 980 1050 1060 1070 1080 顯卡 渦
先從各項評比來說,在各項軟體的Benchmark測試中,GTX970與GTX980的效能只差約16%,而GTX970與GTX960則是有54%的差距,在各級距價差都落在$5000元,當然會選擇直接捏上GTX970會比較有感,因此在網路上的玩家都會建議,如果預算允許的話可以考慮GTX970。 TDP(Thermal Design Power,散熱設計功率)仍然維持在 120W,同樣只需要 6pin 的 PCIe 輔助電源。 儘管架構設計規格有所提升,但是 NVIDIA 拿掉了 SLI 多路顯示卡運作功能,這是否為缺憾見仁見智。 搭載NVIDIA GeForce GTX 960繪圖處理器,預設時脈為1228MHz,Boost則為1291MHz,透過華碩提供的新板GPU Tweak II程式,還可以手動調整GPU與記憶體時脈、電壓等設定。
gtx960: 免運-顯卡 挖礦 顯示卡-影馳技嘉GTX960 2g 4g 1050/2g 1060 3g獨立電腦臺式機遊戲顯卡
基於 Pascal 架構設計的 GeForce GTX 1060,亦具備同步多重投射(Simultaneous Multi-Projection)技術,NVIDIA 相當強調這項技術功能。 SMP 位於 PolyMorph 4.0 引擎單元內,是特別針對環繞顯示與虛擬實境應用設計,改善以往可能出現的比例錯誤之類現象。 SMP 最多可支援 16 個 Viewport,指定中央點後只需要經過一次渲染處理,這能降低 3D 幾何圖形運算負載,並且提升多螢幕、VR 應用的效能。 若你是4K電腦螢幕,大概隨插就即用,若是電視顯示器,那就是要進去調整設定一下,以JVC這臺4K電視的設定是要走YCbCr420,纔能夠到60Hz,如果你也是使用4K電視要接電腦來玩遊戲或是其他用途,可能要多試試看。 目前GTX 960顯示卡的行情約為6990~8090元,相較於破萬元的GTX 970顯示卡或更頂級的GTX 980以上顯示卡,價格明顯便宜許多,但又能提供Full HD與2K解析度下的流暢效能,所以C/P值也相當不錯。 這款顯示卡也有提供4年保固與到府收送服務,可享有更完善的產品保障。
gtx960: 高階 ASUS 華碩 GTX960 2GB DDR5 [效能約GTX1050 ti]電競 3D 顯示卡
除了主動散熱系統外,在外觀設計上並無太花俏的配色,Gigabyte G1 GAMING系列的外觀就是如圖片上所看到的,若不講你可能真的無法從照片上看得出哪張是GTX980,哪張是GTX960,因為都是一樣的外觀設計。 Gigabyte G1 GAMING要主打的重點可以很清楚地從外盒包裝上看的出來,主要是針對顯示卡的散熱,與多螢幕串聯顯示,以及GPU的超頻性能。 這意味 GeForce GTX 1060 表現也很值得期待,性能超越 GeForce GTX 970 應該是毫無問題,更甚者還能挑戰 GeForce GTX 980。 目前正在出清的 GeForce GTX 970 最低價格約 8,490 元,GeForce GTX 980 則是在 15,990 元左右,至於 GeForce GTX 1060 卡廠參考價格為 249 美元(摺合約新臺幣 7,880 元),市場真實零售價格同樣令人有所期待。 「說有玩家,客訂了電源供應器之王,要搭4張GeForce GTX TITAN X顯示卡,玩4-way SLI。玩家新招,是拿鈦金電源搭泰坦顯示卡!」。 購買前請以購買當時銷售頁面資料為準自行判斷,該等資訊亦不得作為向第三人為任何主張之依據,包括但不限於:主張市場上有其他更優惠價格之補償或其他請求。
gtx960: 使用 nVIDIA Geforce GTX 960 960 4G PCI-E X16 Hdmi 使用的技嘉 GTX 4G
如果想要優化遊戲並保持驅動程序始終爲最新版本,那麼該應用是最簡單的方法。 gtx9602025 用戶還可以利用NVIDIA ShadowPlay™來捕捉和分享遊戲片段。
gtx960: 價格區間
若是不熟悉超頻的使用者,則可以直接套用預設的OC超頻模式,將基礎時脈提升到1253MHz,Boost時脈提升到1317MHz,或切換到Silent靜音模式,降低耗電與時脈,讓顯卡更省電與安靜。 而一開始GTX960的預設對手就是R9 285,可藉由超頻後的效能以價格來一較高下,但下面還有一張R9 280X以不錯的性價比來把GTX960給包夾,到底要如何來選擇? 可能還需要一些時間來觀察,或許有些玩家會覺得GTX960 2GB是有點不太夠的,會比較建議各大廠看能否推出更大的VRAM來滿足一些單機遊戲大作,在價格不調整下,相信GTX960會更加完美,以上是這次想跟大家分享的。 gtx960 主板和cpu一般都是搭配的,大部分標準尺寸的主板都可以支持安裝獨立顯卡。
與高一階的 GeForce GTX 1070 相比,特別是紋理單元與 CUDA 總數少了三分之一左右,但是和被取代者 GeForce GTX 960 相較,除了圖形處理羣組同為 2 個,其他單元都增加了不等數量。 其架構具有 6 個 32bit 記憶體控制器(總和 192bit),每 8 個 ROP 單元配備 256KB 容量 L2 Cache,因此 L2 Cache 總和容量為 1536K,反觀 GeForce GTX 960 只有 1024K。 下一次換機要等到3080 的下一代, 可以網路遊戲 4K 穩120FPS 120Hz 再來考慮了吧. 這種作法唯一要注意的是如果系統不穩, 可能POWER 不夠力. 這邊簡單做個測試,可發現到GTX960開啟MFAA出來的流暢度跟擁有3GB的R9 280X流暢度其實非常接近,可補足GTX960天生在VRAM規格上的劣勢。 作者標示-非商業性 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佈、傳輸以及修改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
所以匹配的CPU可以從中高端CPU中選擇,比如Intel系列的I5第四代、E3、甜品類i7第四代,搭配B85以上主板。 AMD FX系列和Athlon X4系列可以搭配880G以上的主板使用。 Unigine Heaven 4.0 & valley 1.0的測試其實也跟3DAMRK一樣,數據都是供玩家參考,這邊也一併測試讓大家參考看看,在兩張GTX950的表現下幾乎平分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