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份癌症病患其癌症指數在治療前並未上升,治療之後也從未上升,此時癌症指數用於評估治療效果的臨牀意義就不大,必需配合相關檢查來做追蹤評估。 如果癌症指數在追蹤過程中突然有了上升變化,可能是腫瘤特性改變,也可能是罹患其他疾病或癌症, 需要再由專業醫師詳細檢查來判斷。 如果希望能夠正確地閱讀癌症或腫瘤的指數, 首先要了解什麼是癌症指數。 藉由檢測這些癌症指數,希望能夠在癌症的診斷及治療上有所幫助。 許多民眾會在健檢報告上看到一些抽血檢查項目叫做「癌症指數」,一旦出現紅字就會開始擔心自己是否罹癌。
- 因此,單次的檢驗往往需要排除假陽性結果存在的可能性。
- 癌指數「癌症指數」是量度體內各種「腫瘤標記(Tumor Markers)」的指標。
- 其名稱很好地說明了其主要來源——癌腫和胎兒,即通常由惡性腫瘤和發育中的胎兒產生。
- 腎衰的患者中其濃度相應升高,並與肌酐的濃度相關,同時血液透析的患者比非透析患者有更高假陽性率(分別爲 47%和 30% )和更高的CEA濃度(分別爲參考上限的5倍和3倍)。
- 理想的癌症指數應該具有診斷癌症的高敏感性及高特異性,可用以早期偵測特定的癌症,並且能夠用以精確地評估癌症預後。
- 初診時CEA指數愈高,結直腸癌已擴散的可能性愈大。
連續監測癌胚抗原水平可用於腫瘤治療的療效觀察及預後判斷。 一般病情好轉時血清癌胚抗原水平下降,病情發展時升高。 cea指數肺癌2025 臺大醫院腸胃肝膽科名醫邱瀚模總是不疾不徐地解釋,「我當醫師那麼多年,到現在都還沒看過CA72-4高一點點的人,做完胃鏡後有半個是胃癌」,他也沒看過「CEA高一點點的做完大腸鏡後是大腸癌」,總是說了這樣的話,民眾才如釋重負。 想要篩查腫瘤應該選擇更加特異性的篩查手段,例如,肺癌應該選擇胸部CT,胃癌選擇胃鏡,腸癌選擇腸鏡,乳腺癌選擇乳腺彩超和鉬靶檢查,肝癌選擇AFP和肝臟彩超檢查。 所以,CEA並不太適合癌症篩查,假陽性和假陰性率都是比較高的,CEA升高不代表一定有癌症,CEA正常,也不能排除沒有癌症。
cea指數肺癌: 癌症指數高不等於罹癌!醫師教你正確解讀 這件事一定要做
吳教恩醫師指出,目前臨牀上仍然找不到敏感度專一性都很理想的癌症指數,因此大多數癌症指數並不適合單獨做為篩檢或診斷的工具。 癌症指數持續上升通常代表疾病仍在進展,此時應盡速就診專業醫生,詳細詢問病史,並配合相關內視鏡或影像學檢查如大腸鏡、胃鏡、X光、超音波、電腦斷層、磁振造影、甚至正子掃描等,以便提高診斷的敏感性及專一性,早期發現病竈及早治療。 就如案例1.中的張太太針對持續上升的癌症指數陸續接受各種詳細檢查,而能及早發現病竈,得到良好的治療。 對於大腸癌而言,CEA的敏感度隨著大腸癌分期而增加,50%有淋巴結侵犯的者或75%有遠處轉移的大臘癌患者CEA值會升高。
- 追蹤癌症復發,譬如:第二或第三期大腸癌手術後3年內,每三個月抽血測CEA,可偵測約6成的復發,但也只有6成,其實並不夠好,仍要輔助其他影像檢查。
- 不少民眾接到健康檢查報告後,人生就變成黑白的,因為腫瘤標記是紅色,高於正常值。
- 這些器官的炎症或壞死將釋放可觀數量的癌胚 抗原使得其濃度超過參考上限。
- 因此,癌症指數並不是理想的癌症篩檢方式,臨牀上主要用來評估癌症治療效果或是追蹤癌症復發。
此外,不同醫院、不同平臺、不同檢驗中心、檢驗工具的不同,或是經驗法則,訂定的參考值或標準值也會有些微差異。 賴基銘說明,癌症指數雖然在臨牀上具有參考價值,但並不適合做為判斷是否罹癌的標準,原因在於兩大特性──不敏感(sensitive)、沒有特異性(specific)。 所謂「不敏感」,就是雖然癌症指數高,但不見得真的罹癌;沒有特異性則是指,癌症指數高的原因,有很多的可能性。 腫瘤治療後,如果CEA水平降低,則提示治療有效;反之,則提示治療效果不佳,腫瘤仍繼續進展。 需要注意的是,這一點並非絕對,部分患者在接受化療後,因腫瘤細胞壞死,多量CEA釋放入血,可能反而出現CEA升高現象。 圖片來源:今週刊 簡單地說,早期癌症的患者不容易透過腫瘤標記早期發現;而腫瘤標記過高的人卻也鮮少真正罹癌,這正是醫界認為腫瘤標記參考意義有限的原因。
cea指數肺癌: 腫瘤標誌物科普
值得注意的是AFP上升而偵測肝癌的敏感度也僅約60%。 因此,例行性的早期肝癌AFP篩檢,仍僅限於高危險羣,並不適用一般民眾。 而所謂「高危險」羣指的是(1)一等或二等親中有肝癌患者 、(2)慢性B或C型肝炎者 、(3)B型肝炎帶原者 、(4)本身有肝硬化的情形。 以上這些均是肝癌高危險羣,應定期做AFP及肝臟超音波檢查。
答:CEA是一種由細胞分泌出、可在血中測量到的微量蛋白質,CEA上升的原因很多種,最常拿來當做大腸直腸癌追蹤治療的腫瘤指標,其他在胰臟癌、胃癌、乳癌、肺癌、甲狀腺癌及卵巢癌也可能會有CEA的上升。 除此之外,非惡性腫瘤的病竈,如抽菸、感染、發炎性腸炎、胰臟炎、肝硬化也會造成CEA的上升。 偶而在一些良性的疾病狀況下,CEA也會些微上昇,例如酒精性肝硬化、潰瘍性大腸炎、乳房良性囊腫、肺氣腫等情況下,仍有少數比例的患者其CEA值會上昇到10ng/ml。
cea指數肺癌: 癌症指數高 醫師呼籲必做1件事
對於腫瘤標記,邱瀚模話說得直接,「放火容易滅火難,」他強調,沒有一個腫瘤標記是經過嚴謹的科學證實,連所謂的「正常值」設定都還有待討論,即使是大家健檢最常見的五種癌症標記項目,也是如此。 在良性腫瘤、硬化性膽管炎、膽總管囊腫中也升高到20 μg/L左右,最大的值出現於膽總管囊腫中。 肝硬化患者中升高比例爲38%,其中Child cea指數肺癌2025 Pugh評級爲B和C的有42%升高,而評級爲 A 的有 28%升高。 這些器官的炎症或壞死將釋放可觀數量的癌胚 抗原使得其濃度超過參考上限。
cea指數肺癌: 臺灣癌症基金會-FCF
此外,CEA輕度增加也見於某些良性消化道疾病如腸梗阻、膽道梗阻、胰腺炎、肝硬化、肝炎、肺氣腫、結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以及吸菸者和老年人。 其實,大部分的腫瘤患者,CEA並沒有升高,也就是說,CEA正常,並不能排除腫瘤。 我們在病房見過很多癌症患者,腫瘤已經出現遠處轉移,到了腫瘤的晚期,CEA也還是正常的。 cea指數肺癌2025 許多健檢套餐中會包含癌症指數的檢測,甚至有些健檢中心會推出男、女癌症指標的篩檢套餐,價格還會依選擇檢測的指數項目多寡而有所差異。 但事實上,有兩、三成的病人在治療前癌指數並未上升,這種情況下,癌指數用於評估治療效果,或作為日後追蹤參考的意義就不大。 癌症指數並沒有一個確切的標準值,只能說是大部分正常人的平均數值。
cea指數肺癌: 抽菸、肺炎 數值也會高
據統計,大約20%-30 %的進展期或晚期肺腺癌患者可以出現血液CEA水平升高現象。 對於沒有癌症病徵丶家族病史的一般人士,醫生不會主動建議將癌症指數貿然納入為常規體檢項目。 對於一些已有病徵但未確診的人士,應及早求醫,並接受標準癌症診斷檢查,包括影像診斷、內窺鏡等等。 cea指數肺癌2025 許多民眾在健檢時,因為怕痛拒作大腸鏡、或不想多花錢作無痛大腸鏡,反倒去誤信CEA指數。 對此,他提醒,目前全大腸鏡仍是唯一有效的篩檢工具。
cea指數肺癌: 腺癌新分類 – 好大夫在線
當病人接受治療之後,包括手術、化療、標靶藥物等,如果腫瘤指數下降,表示腫瘤對此治療有所反應;而在後續的追蹤階段,一旦指數有再升高的跡象,就會合理懷疑是否復發,或是產生抗藥性。 賴基銘強調,如果發現癌症指數高,也不需要太過緊張,可以持續追蹤觀察,如果數值起起伏伏,通常是一般身體發炎造成;最好的方法還是找專科醫師做進一步檢查,如果真的有惡性腫瘤,才能盡早發現並治療。 CA19-9的數值容易受到腺體發炎的影響,像是卵巢囊腫、子宮肌瘤、膽結石等,也可能反映出胰臟癌、大腸癌、胃癌、肝癌、膽道癌等惡性疾病。 賴基銘坦言,自己曾有4、5年都檢查出CA19-9高達100多,但經過進一步檢查,確認自己身體沒有異狀,並持續追蹤,他的緊張也就此消除。
cea指數肺癌: 正常值:<35 u/ml
CA125常被與婦科癌症畫上等號,像是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輸卵管癌,甚至女性乳癌也和它有關。 不過還有一些婦科疾病也會導致CA125升高,包括骨盆腔發炎、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瘤等;另外,如果抽血檢查時正值月經期間,也可能導致CA125數值異常。 由於每類癌細胞所分泌的腫瘤標記或身體對各類腫瘤的反應皆有不同,因此每類癌症都有各自的癌指數參考指標,而癌腫瘤通常釋出不止一種腫瘤標記。 醫生會選取「高敏感度」及「高獨特性」的腫瘤標記進行癌指數檢查。 「高敏感度」是指當腫瘤仍未惡化或擴散,但濃度已經有所上升的腫瘤標記,有助醫生盡早檢測可疑跡象;至於「高獨特性」,則指腫瘤標記的濃度不受癌症以外的因素影響,確保其他身體狀況或毛病不會左右診斷結果。 例如在結直腸癌的檢查中,CEA及CA 19-9都是具「高獨特性」的腫瘤標記,但由於CEA敏感度較高,因而較常被採用。
cea指數肺癌: 癌症指數正常值多少?CEA 癌症指數偏高是大腸癌?醫師解答問題
而目前您的指數是36.8(不知道單位如何),只能說有惡性疾病的可能,但是到底病竈在何處,可能無從得知,建議您如果有抽煙的習慣,可先行戒煙,並到有腫瘤專科醫師的醫院進一步檢查。 (反過來說,如果用CEA來當篩檢的工具,如果偏高時,無從得知其原發病竈所在。如果正常,則未必代表沒有癌症的存在。倒是在已經證實有癌症的患者身上,用來當作治療的成效指標,或是研究當中的,用它來做生物治療法的標的物,仍有待進一步的突破。 所謂的癌症指數指的是「血清腫瘤標記(tumor marker)」。 體內細胞會分泌一些特定物質如蛋白質、多醣體等,進入人體的血液、尿液及身體組織中;而當細胞處於發炎狀態,異常分裂增生或癌變後,這些物質的濃度會增加。 如果「較高」於正常人的數值,可能作為臨牀早期診斷、治療前後追蹤或偵測復發等的參考。 林女士,45歲,雖然平時常有胃痛及消化不良等症狀,但因為對健康檢查中的侵襲性檢查如胃鏡大腸鏡等一直抱著恐懼感,認為會非常難受而不願檢查。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進行多一項檢測百利而無一害,但始終癌症指數升跌受多項因素影響,亦有可能產生假陽性結果。 若對癌症指數數值的意義一知半解,收到檢測報告後憂心忡忡,繼而進行連串不必要的額外檢查,便更加耗費時間、金錢和心神。 謝瑞坤錶示,CEA對篩檢其他癌症效果也不佳,但國內癌症健檢好用CEA指標,「根本不知在測什麼」,民眾不但白花錢,還可能延誤病情,此一現象值得深入檢討。 大腸直腸癌去年躍升臺灣十大癌症死因第三位,近年來在歐美的罹患率也節節升高,歐洲去年新增病例成長達十三%,法國巴黎舉行的第十三屆歐洲腫瘤醫學會,疾呼各界應重視這項警訊,加強大腸鏡的定期篩檢。
cea指數肺癌: 癌症預防
診間常有這種被醫師稱為「偽陽性」的民眾,非常焦慮。 然而對於曾經罹癌,或是正在接受癌症治療的癌友來說,癌症指數就是個重要的指標,需要定期抽血追蹤指數是否有所變化,這部分是健保有給付的。 除此之外,就算指數降到了正常值,不代表癌細胞就完全被殲滅了,只是現階段這些癌細胞被控制住,沒有再分泌特定物質,所以癌症指數能維持在正常值,但將來某一天可能又惡化、復發,所以持續監測指數的變化是很重要。 「正常細胞也會分泌這些特殊物質,當身體處於發炎狀態如胃炎、腸胃炎、皮膚炎等,或是有些良性病變,甚至懷孕、吸菸等,都有可能使癌症指數升高,」吳教恩解釋。 以 CA199 為例,這個癌症指數與胰臟癌、膽管癌有正向關聯,但是如果體內有結石、胰臟或膽管發炎,也會導致指數升高,甚至破千、破萬。 「但如果病人在治療前,癌症指數就維持在正常值,並未上升,那這個指數就無法作為理想的追蹤指標,」吳教恩表示。
cea指數肺癌: 檢驗單位
通常情況下,CEA水平升高但低於10ng/ml時,良性病變或惡性腫瘤均有可能;高於10ng/ml時,惡性腫瘤可能性大;高於20ng/ml時,往往提示腫瘤已發生轉移可能;進一步升高,比如高於100ng/ml,往往提示腫瘤已轉移至胸膜腔或中樞神經系統。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臺灣大腸癌新增人數每年破1萬5000人,連續9年穩坐十大癌症發生率冠軍寶座,加上立委余天的女兒、藝人豬哥亮等罹患大腸癌新聞強力放送,讓人警覺到大腸癌的威脅日增。 五、酵素及同位酵素類 :包括攝護腺特異抗原 、前列腺酸性磷酸水解酶 、神經元特異烯醇酶 、及甲型澱粉酶 (a-amylase)等。 二、腫瘤關聯抗原類 :包括CA50、CA-72-4、CA-125、CA-150、CA-153、CA-199、及鱗狀上皮癌關聯抗原 等。 在甲狀腺機能減退者中也有CEA濃度的升高同時有甲狀腺素濃度的降低。
cea指數肺癌: 腫瘤標誌物科普-CEA升高原因分析
在臨牀上,CEA已經被用於大腸癌的術後複查和療效監測。 癌胚抗原是胃腸外科常用的腫瘤標誌物之一,癌胚抗原的英文名爲CEA,很多人體檢的時候都會查腫瘤標誌物,而CEA是最常用的指標之一。 經常有朋友過來諮詢,體檢的時候,查CEA輕度升高,是不是患上癌症了? 有些朋友非常的焦慮,在家裏面喫不下也睡不着,上網查一下,發現多種腫瘤可以導致CEA升高,嚇到崩潰。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CEA到底是個什麼東西,CEA升高多高可以診斷爲癌症。
cea指數肺癌: 基金會活動資訊
CEA也不是惡性的專利,良性病況,如憩室炎、消化潰瘍、慢性氣管炎、肝膿瘍、酒精性肝硬化、或抽菸的老年人等,CEA均可能上升。 AFP被視為肝細胞癌的腫瘤指數,但仍不算「理想」。 腫瘤「標記」由癌細胞產生(另有些是身體對癌細胞反應間接產生),在癌症病人血清中、尿液中或腫瘤組織中有「較高」於正常人的數值,可能供臨牀早期診斷、治療前後追蹤或偵測復發等多方向臨牀應用。 許多民眾在健檢中心測出癌症指數偏高,但到醫院檢查後普遍沒有問題。
PSA和攝護腺有密切關連,許多人以為PSA高就等於攝護腺癌,但其實良性的攝護腺肥大也會使得PSA數值升高,不必過度擔心。 賴基銘提到,通常攝護腺肥大造成的PSA數值,頂多是正常值的兩倍(約5到10 ng/ml),如果超過10 ng/ml就可能是攝護腺癌。 肺腺癌患者接受手術、化療或靶向藥物等治療後,通常需要定期複查血CEA。 在其水平出現上升趨勢時,可能提示腫瘤復發,患者往往需要進一步檢查明確復發部位。 cea指數肺癌2025 通常,在其早期階段很少出現CEA水平增高,而是當腫瘤長大到一定程度,或出現胸腔播散、遠處臟器轉移時纔有可能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