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mdrz1r2025詳細懶人包!內含sonymdrz1r絕密資料

HYBRID耳罩搭配銀龍跟小羊皮耳罩的走向剛好是相反的方向,初聽最明顯的是亮度、細節及音場的變化,再來則是發聲點會比起原廠的搭配上再來的稍遠一些,因此在聽的時候需要再多個2~3db才會跟原廠搭配有著相同的音壓:這樣的變化其實我個人覺得會更偏向溫和耐聽的方向,久聽音樂也不會讓人覺得非常疲憊,是屬於可以長期相處的類型。 銀龍加上小羊皮耳罩的搭配其實和預想的走向差不多,整體的聲音表現會稍微往下盤的部分走,聲音較原廠搭配來說也比較暗了一些,正如其他的升級線的搭配方向一樣,音場都會有縮減的感覺;但和原廠加上原廠線比起來,音場反而因銀龍而稍微加大了一些。 雖然低頻的量感會有明顯的減少,但是細緻的程度反而比起搭配原廠耳罩還要優秀不論樂器人聲都是如此。 談完MDR-Z1R耳機與TA-ZH1ES耳擴的設計特點,接下來就是試聽了! MDR-Z1R耳機比起許多高階耳機的競爭對手,尺寸看起來差不多大,但是重量更輕,所以配戴起來第一印象就是「好輕、好舒服」啊,這種舒服的配戴感受,對經常要帶著耳機聽音樂上班(好像很幸福的上班方式)的音響評論員來說,更是有吸引力。 MDR-Z1R的耳罩包覆性頗佳,密閉式設計有一定程度的隔音效果,可能因為材質的關係,佩戴久了也不太會有悶熱感。

這條線整體來說,在聽樂器和古典的表現會比人聲來得更加適合,但也不代表他的人聲就不好聽,只是相比之下,少了我聽人聲表現時的重視的點,再加上其實這條線要製作還得有如解任務一般,跨越各種關卡才能得到一條完整的耳機線,不過也因為這樣在相比於第三場設計出來的耳機線在端子上有著更多的選擇,如果對端子的特性有著明確的瞭解和經驗,確實是可以嘗試看看,利用這條線基達到自己想要的聲音表現。 整體上HYBRID加上銀龍的搭配,提升了聲音的細節的整體線條和細緻度,且不會讓人有「歌肌」的感覺,尤其在日系女聲和現場女聲的表現更是讓人驚豔,再加上適度的聆聽距離讓音樂的體驗來到了另外一種層次;和其他的副廠耳罩的搭配選擇中,如果喜歡輕鬆的聽感加上歌單中日系女聲很多的話,會比起小羊皮的搭配更加適合。 在音樂適性上,HYBRID和銀龍的組合也是屬於全能的走向,不論是大小編制的樂器詮釋還是,流行人聲的表現都有著優秀的表現,至於搖滾樂團向的適性,因為我本身比較少聽,大概只能找紅蓮弓矢之類的樂曲來試試,其結果表現得也還不錯,電吉他和BASS的演奏不會刺耳且可以將整體的情緒好好的帶出來,真的會讓人感到越聽越燃;然而HYBRID這搭配的主場就是搖滾樂團的表現嗎? 這組合真正最讓人驚豔的是女聲的「現場錄音」,因為HYBRID偏中高的調音方向,加上優秀的聲音發散感和音場,以及適當舒適的聆聽距離,絕對會讓人感受到有如置身演唱會現場的感受,歌手所表現的情感,除了其音不絕於耳外,更能好好的傳達至內心和靈魂深處。 銀龍加上小羊皮和原廠搭配上最大的不同其實是在聆聽距離及聲音的包覆感和自然發散感;使用小羊皮的搭配時,聆聽的距離以音樂廳來比喻的話就像在前段後排到中段前排的感覺,原廠搭配銀龍怎是在中段中間的聆聽感受;至於包覆感和自然感,小羊皮的表現有著更好的包覆性,但與此同時聲音的自然發散感就遠比原廠耳罩來的差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想要感受更震撼的音樂表現勢必要做出一些取捨。

sonymdrz1r: SONY MDR-Z1R 旗艦級立體聲可拆卸耳機 高解析日本製造 現貨 廠商直送

在本公司實體門市及網路商店所販售之耳機,皆附原廠保固卡(遺失恕不補發)及購買發票,日後維修時,保固卡及發票均需檢附,以便提供原廠代理商確認;若無法出示,將無法送回代理商進行維修。 黑膠唱片(影音商品)不提供7日無條件退貨,購買後不適用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有購買之需求及意願,再行下單購買。 人聲、和聲、鋼琴、吉他、貝斯甚至現場觀眾等個別聲音皆可放在 360 環形音場中,讓藝人與創作者透過全新方式表現創意。 身為旗艦DAC兼耳擴,Sony當然把所有的技術都放入TA-ZH1ES裡面了,可是我還是要抱怨一下,DSEE HX、S-Master HX……這些到底是什麼? 我只能想說這是Sony留一口飯給我們,這樣評論員才能藉此長篇大論,寫稿還有價值。

Signature Series 全系列產品只給您最卓越的身歷其境音質。 全新開發的 4.4Φ 均衡連接線將左右聲音訊號分開,同時讓訊號傳輸損失及聲音音質減損的狀況降到最低。 以人體工學概念打造的耳機,舒適地包覆您的頭部,讓您專心沉浸於美好音樂, 防止漏音並有效傳送強力低音。 如需要選擇適合您的字級大小,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 如需要列印,可利用鍵盤 Ctrl + P 使用瀏覽器提供的列印功能。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 JavaScript 語法,這並不會影響到主要內容的陳述;但部分瀏覽器技術上相容性較低(IE),可能會影響部分顯示內容,如果內容跑版,建議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或是更換為相容性較高的瀏覽器(Chrome、Firefox、Safari)。

sonymdrz1r: 4Φ 均衡連接線

我自己最近就忍不住出手買了一條PLUS版,雖然一般版比較搭OOR,但是因為頭比較好看我就拿了碳纖的版本XD,目前使用的狀況來說真的很滿意,加上發文的這週試2022年的圓山音響展,看來有可能會因為DAC8 DSD的到來失手買了訊號線和其他週邊吧,下次心得文的配置和照片,會更新成最新的狀態,也該讓我好好曬一下在耳機圈很少見的品牌T+A的機器吧。 值得一提的是官方在介紹文說採用多尺度導體(multi-gauge conductor),就中文字面上而言可能會覺得是甚麼新的技術,不過看英文的名稱和GOOGLE來的資料來看其實就是在線身裡同時使用不同導體或結構的線材,如果是比較常接觸的各種線材的燒友應該對這種設計不陌生才對,至於這條官方的線材是採用那些結構去製作而成的並沒有多做說明。 很開心地我們又到了監Z的專欄,剛剛在HYBRID的搭配上講過,耳罩和升級線稍微沒有的互相配合的跡象,在絨布耳罩這個情況更是嚴重一些,而且換成監Z模式之後,對於錄音的品質會比其他搭配更加要求了,先不論用甚麼都沒甚麼差距的打洞小羊皮。 對我個人而言這是一個以耐聽舒服為取向搭配,和其他的搭配比起來,整體而言我更喜歡萬隆自製線在HYBRID的表現,畢竟我自己的歌單中類型還滿繁複的,身為懶骨頭的我舒服耐聽且不用換來換去的狀態纔是最理想的聆聽感受,若是其他人想要尋找更好的刺激性和震撼力的話勢必要轉回原廠搭配或者DEKONI小羊皮了。 其實使用DEKONI耳罩和使用原廠耳罩時,所聽到的音量感是不太一樣的,這取決於材質設計和耳墊的厚度,就小羊皮的狀態來說通常要比原廠耳罩多個1~2db才會有相同的音壓HYBRID和絨布則是2~3db左右,這點在測試其他線的搭配也有講到,至於為何要在大京線的搭配上再講一次呢?

  • MDR-Z1R耳機比起許多高階耳機的競爭對手,尺寸看起來差不多大,但是重量更輕,所以配戴起來第一印象就是「好輕、好舒服」啊,這種舒服的配戴感受,對經常要帶著耳機聽音樂上班(好像很幸福的上班方式)的音響評論員來說,更是有吸引力。
  • 以耳罩用的長度約1.5M和目前的端子配置來看,BW22實受的價格大約13K出頭,就性價比而言真的是很高,缺點是交期極長,保守估計大約要4~6個月纔有辦法拿到。
  • HYBRID的耳罩可以說是在系列中最接近原廠耳罩的三頻分佈,雖然說是接近原廠耳罩的聲音,整體的自然感會比原廠耳罩來的均衡不少而且樂器的形體感和亮度比原廠耳罩來的清楚和明亮,簡而言之就是犧牲亞低頻至低頻的量感和些微的細節去換取更平衡自然的聽感,我個人是還滿喜歡HYBRID的聽感和舒適感。
  • 基本上每次來到這個搭配的欄位,都可以不用想太多,打洞小羊皮,依舊不會讓人失望;既然如此之後就來講講最近對於系統的想法和規畫還有發生了什麼事情好了,說不定這樣的也有機會給一些玩家考慮的方向。
  • Sony之所以往高階耳機進軍,反映了耳機市場的發展趨勢,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化,耳機市場年年成長,但是這幾年的趨勢越來越往高價市場走,顯示市場不僅需要「堪用」的耳機,消費者更希望能擁有「優質」的耳機,滿足隨身與家用聆聽的需求。

HYBRID的耳罩可以說是在系列中最接近原廠耳罩的三頻分佈,雖然說是接近原廠耳罩的聲音,整體的自然感會比原廠耳罩來的均衡不少而且樂器的形體感和亮度比原廠耳罩來的清楚和明亮,簡而言之就是犧牲亞低頻至低頻的量感和些微的細節去換取更平衡自然的聽感,我個人是還滿喜歡HYBRID的聽感和舒適感。 人聲的表現上,會比較偏向適合聽流行樂,依照曲目的不同,那低頻到中頻下段的凝聚力會讓人印象深刻,但是聽空靈系的女聲相對於原廠耳罩而言會稍嫌了無聊一些,畢竟這耳罩犧牲的頻段也是聽空靈系女聲時會比較在意的地方,由此可知當聆聽女高音時也會有相同的狀況;至於男聲的部分則是另一種方向,相對於原廠耳罩自然發散的消失,但是因為凝聚力提聲會感覺男聲會更加緊實有力,比較符合我個人對男聲的喜好和追求的目標。 NW-ZX300除了提供4.4平衡式耳擴輸出,提供音質升級的機會,也搭載了Sony自行開發的S-Master全數位擴大技術,解決傳統類比擴大電路易受噪訊幹擾、左右聲道不平衡的問題,另外這臺DAP也具備DSEE HX數位音訊升頻功能,還有LDAC無線傳輸格式,搭配支援LDAC傳輸的藍牙耳機,讓Hi-Res音檔以不受壓縮損害的方式無線傳輸。

sonymdrz1r: SONY MDR-7506 耳罩式監聽耳機

首先改變最大的,便是音場的開闊角度,本來感覺音場只有前方的170度,但是以平衡方式推動後,音場彷彿擴及至耳後的位置。 另外,低音下潛程度又更為深沉,整個低音的形體結像於低於耳下的位置,換回非平衡式耳擴輸出,結像位於耳孔的高度,彷彿整個聲音漂浮了起來。 跟平衡式推動下的MDR-1ABP相比,MDR-1AM2依舊在空間開闊感方面保有極大的優勢,聽過MDR-1AM2,就很難再回去了。 雖然整體的聽感的聲底改變了,但是整體變化的大方向沒有改變,相比於原廠的搭配,除了聲底較暗一些之外,整體的表現會比原廠線更加得往中下盤發展,測試時使用阿巴多指揮的馬勒四號交響曲第一樂章,在大編制下動態的表現和音樂給人的沉浸感表現得不錯,雖然耳罩給出來的特性會讓音場縮水,但是配合線材的提升,依舊維持在包圍感好且舒適的距離,而且在這搭配下,大型樂器齊奏的低頻和亞低頻會有很好的震撼力和爽快感,比起原附線材的搭配上,我個人更喜歡官方升級線給的均衡度和細節。

sonymdrz1r: 【】SONY MDR-Z1R 旗艦級高音質耳罩式耳機 【臺灣索尼公司貨】 日本製

Sony還設計了男生、女生、打擊樂與弦樂四種模式,一樣看使用者的偏好來設定。 因為在非平衡的輸出,耳機線裡面總共三股線,一左一右,再來是地線,此時左右聲道共地,在音樂訊號傳輸時容易造成飄移,產生聲道分離度不佳的問題,可是平衡線裡面最少4股線材,左聲道兩條(+/-),右聲道也兩條,完全沒有共地的問題,聲道分離度最好。 除了擁有良好的高、低延伸特性外,MDR-1AM2擁有乾淨、低底噪的特性,更能顯現出錄音中的微妙細節。 我播放《8 Ensembles In 1 bit》(Native DSD,JL002,DSD256檔)中由Bass與女聲演唱詮釋的〈Jellyfish〉。

sonymdrz1r: 產品資訊詳細資訊

絨布耳罩的物理特性上,聲音的發散基本上是很快的,所以聲音會比原廠耳罩更加乾淨俐落,相對而言低頻的保留和一些細節也跟著發散出去了,導致雖然因場上升但空間的中的音樂密度不足,以至於和原廠耳罩相比會無趣一些,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密度,就單純不像是Z1R該有的密度表現而已。 真要說這條先搭配Z1R其實滿挑歌單得,但是如果喜歡Z1R特有的溫氳感,又想往這方向強化的話,在10K~15K上下的選擇裡是條不錯的線,但如果可以的話會更建議在捏多一點上阿基8,不然他跟原廠4.4相比在音響性上沒有甚麼優勢,基本上就是花錢換調音的感覺。 整體的聲音表現不論何種音樂類型,在速度感上的表現非常的優秀,整體的透明度也比原廠設定及原廠搭配來的更加清晰可見,加上線身鍍金的特性,不缺滑順感和水分,是屬於音樂性音響性兼具的組合,但要求更強大更好的包圍感的話這組合試辦不到的。 這條線初聽時和原廠相比,最先感受到的事應該是音場的大小和形體感及流暢性的差別,萬隆線基的這條線因為用的是鍍金的關係,很明顯有金纔有的染味和滑順感,原廠線相比下來比較偏向線條感明確,因此在AB的時候會有萬隆這條線的解析力比原廠還差一點的錯覺,不過仔細聽之後其實還比原廠線的上下兩端有著更好的殘響和尾韻;不過也因為是鍍金的關係相比原廠的鍍銀,在亮度上會有很明顯地變暗,但整體來說會比原廠線更耐聽更柔順。 整體表現上我會比較喜歡原廠的線的表現,大京線的表現我覺得跟原廠線比起來並沒有太大的優勢,光是大京線的樂器位置,比正常表現狀態下還後面而且還比較糊這點我就沒辦法接受了,不過說不定會適合喜歡聽人聲且較不在意背景的燒友們吧,至少我自己是不太喜歡的,如果要選擇人聲取向的升級線,我自己會偏向選AEGIS8。 這幾天在測試絨布耳罩和打洞小羊皮時,都會有種可不可以乾脆不要試了的心情,畢竟這兩種耳罩的個性真的是太鮮明瞭,不過絨布的整體表現其實比打洞小羊皮正常多了,最多就是沒有再聽Z1R的感覺而已;還是繼續來說說絨布耳罩配上BW22的聽感描述。

sonymdrz1r: SONY MDR-Z1R 日本製 旗艦耳罩式耳機

Sony之所以往高階耳機進軍,反映了耳機市場的發展趨勢,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化,耳機市場年年成長,但是這幾年的趨勢越來越往高價市場走,顯示市場不僅需要「堪用」的耳機,消費者更希望能擁有「優質」的耳機,滿足隨身與家用聆聽的需求。 在臺灣索尼為「Sony Signature Series」舉辦的產品發表會上,可以發現他們往高階市場進攻的策略,不僅有市場調查的數據,更有扎實的技術團隊在背後支持。 介紹到這邊,相信不少讀者一定會說:原來MDR-1AM2與MDR-1A/MDR-1ABP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單體防護罩開口形狀不同而已,這樣子對聲音會帶來多大的影響? 老實說,我心中也有這樣的疑問,幸好,Sony原廠很貼心地將MDR-1AM2與MDR-1A/MDR-1ABP一同送來讓我比較一番,否則單評一隻MDR-1AM2,整篇評論恐怕欠缺說服力。 一開始以為TORFA4這篇應該算是好寫的篇章,實際上開始比較就發現我錯了,不是因為太爛而難寫,而是因為各方面都有不小幅度的提升,因此不太容易去抓線的個性,再來就是要怎麼在三頻表給一個比較合適的視覺化表現,導致要在各種頻段較明顯的歌曲中多次AB,最後才比較好抓到TORFA4他自己的個性。 絨布耳罩也不是說聽ASMR完全沒有缺點,如果音量不夠的狀態下會有明顯的桶音感,這點在原廠耳罩是比較沒有這麼明顯的。

sonymdrz1r: 【送皮質收納袋】SONY MDR-Z1R 旗艦級立體聲可拆卸耳機 高解析日本製造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我們不但承諾所提供的產品、服務和內容會傳遞有趣的體驗,同時也在各種業務活動中朝環境零負荷的目標邁進。 需要 Sony | Headphones sonymdrz1r2025 Connect 應用程式。 Sony是全球唯一同時擁有硬體及內容的公司,集團旗下公司跨足各種不同的領域,包括電子、遊戲、音樂、影視、網路、金融等等。

sonymdrz1r: SONY 索尼 MDR-Z1R 旗艦 Z1R 耳罩式 耳機 | 金曲音響

因為我在測這個搭配時因為忘了調整db害我AB了好幾次做確認,才能填出三頻的分配比走向。 最後要說哪個搭配孰優孰劣的話,大編制交響曲和日系女聲的整體表現上我個人會選擇原廠加上銀龍,小編制和流行男聲的話,則是銀龍加DEKONI小羊皮。 最後來說說個人對比下來的結果,其實這樣的調音方向剛好和小羊皮耳罩的走向剛好相反,一個是彌補BW22的不足,另一個則是強化BW22的特性;至於如何抉擇基本上只能依據個人喜好了;不管是哪種搭配Z1R所呈現出來的都是好聽舒服的音色。 DEKONI的小羊皮耳罩本身也是往中下頻段的調音,但是和AEGIS8搭配使用下並沒有兩者疊加反而暴衝的跡象,整體來說音場會和原廠線搭AEGIS8在往內縮限一點,而且聲音的距離會在更靠近聽眾,尤其是距離感可以說是一上機就可以感受到。 您因委託代購所支付之款項,可能包含代購商品價金、各式運費、以及代購服務費等,詳細支付內容及各項費用明細以代購網頁上所顯示者為準。

sonymdrz1r: 購物

在2016年德國IFA設計展上,Sony正式打出了「One Signature Sound」口號,而實際的產品就是MDR-Z1R耳機、TA-ZH1ES耳機擴大機與NW-WM1 Walkman隨身聽,這三款產品不僅代表了「One Signature Sound」的內涵,同時在售價上面也打破了Sony過去的紀錄,紛紛創下新高,代表Sony在高價耳機市場上正式宣戰。 從圖可以明顯看出,MDR-1AM2(右)的單體防護罩採費式數列狀設計,讓單體暴露面積比MDR-1A/MDR-1ABP(左)的單體防護罩大得多,可以減少對音波的幹擾。 MDR-1AM2與MDR-1A/MDR-1ABP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在於前者單體護網採用費波納契數列(Fibonacci sequence,以下簡稱費氏數列)狀設計,除了發揮保護驅動單體的功能,更能減少音波繞射的狀況,降低失真,以利高頻細節完整重現。 我手上的這條有將原廠的3.5端子改成古河的碳纖維鍍銠,整體的聽趕上應該會比原廠的配置上有更多的細節。 還有一件事忘了說,這份工作招人的時間是沒有限制,工作時段也是任意,依照當下所給的母帶種類,會有建議的工作時間,但也不強制,基本上是隨意的,對於充滿熱情的你,我建議可以在冬天去面試工作,夏天我怕你的工作模式會不太適合,我想冬天纔是你的主場吧。 接觸面為打洞的小羊皮,肌膚的接觸舒適度是除了絨布系列之外最舒服的,透氣度則是所有系列中會好,Z1R的佩帶悶熱問題可能可以靠打洞小羊皮消解一些。

sonymdrz1r: 【送收納袋】SONY MDR-Z1R 旗艦級立體聲可拆卸耳機 高解析日本製造

您看,Senheisser HD 800與HD 800S,都是開放式設計,我用的Pioneer SE-Master1,也是開放式設計,大多數高階靜電耳機或平面振膜耳機,也都採用開放式設計,而MDR-Z1R偏偏要用密閉式設計。 我認為這與Sony所謂「為愛樂者所設計、製造」(For and By Music Lover)的理念有關。 MDR-Z1R的內框多了「Fibonacci-Patterned Grill」,這是義大利數學家費波那契算出來的數列,與許多自然界生物構成有正相關,看起來很高深,用途則是降低聲音阻尼,有利高解析音樂的細節再生。 為了應付這麼快速的振動, MDR-Z1R的音圈採用無音圈套筒設計,讓音圈直接驅動振膜,我推測是使用音圈套筒繞製之後,再以溶劑融化音圈套筒,這樣就能讓音圈定型,然後再把音圈套筒的質量「消滅」,達到輕量化的效果。

sonymdrz1r: 【攻略】SONY MDR-Z1R 攻略企劃 耳罩及線材篇

就結論而言,我個人是覺得這個搭配其實有點微妙,除去因為原廠耳罩太貴的因素,NYX8加上HYBRID的價格說實在的我會更建議玩家去買條銀龍實在很多,依照目前的匯率多捏個一張藍色小朋友,就可以享受Z1R基底的『有感』提升,雖然銀龍需要花比較多的時間去BURNNING,但其結果絕對比起NYX8+HYBRID更好。 若是原本就持有NYX8的燒友,又很不幸的耳罩內側脫皮或塌線,HYBRID應該算是最安穩的組合了。 個人覺得這搭配會比和原廠耳罩搭配來的更雜食,已經變的,人聲表現和古典的表現差部不大了,算是補足短版的部分,依舊要注意的是,因為HYBRID其物理設計的關係,聲音的發散會比較明顯,因此音量會轉的比搭配原廠耳罩的時候大一些。

sonymdrz1r: Sony 索尼 MDR-Z1R (單個) 原廠 替換耳罩

剛換上HYBRID耳罩時,會讓人有種豁然開朗的感受,依照其耳罩的特性,整體的聲音表現會往中上頻提升,尤其在亮度和透明感會有明顯的感受,配合上官方的升級線,在這基本的基礎上會在加上一點中低頻以下的表現,但又不會像搭配原廠耳罩那種低頻擴散到其他頻段的淤積感,HYBRID的搭配給的是一種更加透明且乾淨的聲音。 值得注意的是Z1R的基本特性依舊存在的,在某些曲目4K以上的頻段依舊會有刺人的狀況,這個搭配只是稍微減輕到我自己可以接受的範疇而已,不過不論是人聲和樂器的表現,比起原廠線的搭配,小羊皮耳罩加上官方升級線配合Z1R溫氳厚實的聲底,很適合長時間舒服聆聽(在環境溫度低於25度的狀態下)。 樂器的表現的話,我個人給官方升級線有不錯的評價,整體表現比起原附線清晰很多,在弦樂表現上會更加醇厚且耐聽均衡,很容易在測試的時候就把OST或者演奏聽完一整首,雖然整體的亮度下滑不少但是,換來的成過讓我覺得這7K多還滿物有所值的。

當HYBRID耳罩配上BW22時一開始的聽感絕對是感受到聲音變得更開闊發散感點的更自然了,但相對的發聲點也變得比原廠搭配遠了些,整體來說會讓人感受到音場有一定的提升,和原廠的搭配相比中頻的淤積感減少很多;嗯? 明明在原廠耳罩那邊的聽感描述上是相比於原廠線和AEGIS8來說是沒有的啊? 俗話說沒比較沒有傷害,在淤積感這塊,HYBRID耳罩在處理上會更加優秀。 sonymdrz1r2025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這樣的搭配維持住人聲韻味然後也把中頻至低頻的淤積敢給清除了,整體給人的調音印象會偏像以前AKG調整方向,只要不要跟我說我正在聽的耳機是Z1R的話,我會說這是一隻偏向中高頻表現的舊AKG旗艦封閉耳罩,人聲亮麗且帶韻味,但是很容易聽膩。 先來講講現實的殘酷,再搭配絨布耳罩的狀態下,被絨布犧牲的中頻下半至亞低頻一就是呈現快消失的狀態,果然沒有的東西,在怎麼換線都很難出現,而且聲音的發生點變遠了很多,音場確實是變大了,全頻段的發散感也變的自然一些,但為此所付出的犧牲也很大,AEGIS8的調音優點可以說是幾乎沒有顯著的表現,雖然人聲的韻味有維持住,但是被換取的部分會讓人把焦點轉移到缺點上面。 接著說說,獨奏至大編制的部分,在這部分和原廠的搭配來說,幾乎沒有太大的特色,基本來說就是調音方向的不同,要說哪個比較好聽,當然是選擇AEGIS8搭原廠耳罩,光是自然感和音場的呈現就可以把小羊皮放旁邊的桌上了。

現在Sony將MDR-1A/1ABP加以改版,推出MDR-1AM2,其表現是否比前代耳機更上一層樓,讓我感到萬分好奇。 sonymdrz1r 音樂的向性的話,基本上不論是人聲還是樂器的演奏,都有的很不錯的契合度,尤其是在聽一些抒情歌或者是特別需要流暢性的小編制三重奏、四重奏之類的,TORFA4的形體感和滑順感會發揮的淋漓盡致;硬要說不適合的樂曲的話,大概就是比較需要能量感和力度的歌曲,比如說重金屬搖滾、電音之類的,就會相比於原廠線來說柔順的一點,聽起來的爽度和震撼感會稍稍弱了一些,但是其餘的素質上遠比原廠線來的更加優秀,最後要怎麼取捨還是得看個人看中的部分就是。 Heimdall 2配上了HYBRID耳罩之後三頻的曲線上變的更加的順暢平衡, sonymdrz1r2025 不論哪個頻段都幾乎接近■■■,在這個搭配下比較突出的是聲音的形體感,不論是流行還是古典都可以駕馭的不錯,唯一的缺憾就是Z1R的低頻、亞低頻特色少了一些,但整體來說還是保持著一定的水準。

老實說,聽過那麼多監Z的搭配,這條萬隆自製線聽起來最有感情的搭配了,大概也是多虧於高品質的銅和鍍金的特性,聽起來真的是舒服好聽的,整體的感覺給人是有著更好配戴、細節和低頻表現及音場深寬的TAGO T3-01,真的可以說是完全變成了另一支耳機,不過把Z1R調整成這個方向的話還不如去買一支T3-01還要來的更加省錢省事,加上這兩隻的定義和差真是共用的根本不用擔心升級線的問題。 最後不論是古典還是流行,整體的方向一樣是往乾淨自然的路線走,尤其在古典的適性上。 不過大多持有Z1R的用家對於流行人聲都應該會有比較多的著墨,在選擇上會比較看常聽的歌曲,像是澤野譜下的曲子的話,個人覺得使用原廠耳罩的搭配會更加合適。 萬隆自製線搭上HYBRID耳罩其實還滿讓人驚訝的,整體而言讓Z1R走向更自然更均衡的方向,可以說是在保有Z1R聲音的厚度上,又很好的彌補了形體感和亮度不足的問題,這個特性在聽古典的大小編制時尤其明顯;不過這個搭配給人的感覺比起耳罩和線的互相配合,更像是耳罩帶著線達到到均衡的表現。 HYBRID搭配大京線的表現,我個人覺得比原廠的搭配更加適合聽古典或者OST,整體聲音的發散方式自然不少,但相對的相較於原廠聲音感受會讓人覺得稍薄了一些,但他換取了更好的形體感和音場,讓人可以舒舒服服地聽完一整首上低音號劇場版的莉茲與青鳥的演奏, 雖然因低頻和亞低頻沒那麼多的量,會減少一些爽快感,不過整體而言是表現得不差的。 看看上面的響頻圖真的不誇張,初聽銀龍的時候我還以為我聽錯東西,原廠耳罩搭配銀龍的適性是讓人驚訝得好,三頻表現在這個價位帶中真的是很均衡,其他線材的調音方式都是用減少某些頻段去換取不足或強化強項,銀龍則是基於原廠線調音的方向,直接硬是把所有素質上升,在保有音響性的同時也不失音樂性。

MDR-Z1R採密閉式設計,卻要在聲音開闊程度上媲美開放式耳機,祕密就藏在耳罩外框金屬網罩底下那一層「Acoustic Filter」。 這麼厲害的技術成就,Sony講得輕描淡寫,單體振膜材質是鎂金屬,周圍有鍍鋁LCP,中央是鎂金屬蓋,口徑是70mm,這可是前所未見的超大尺寸,過去40mm就已經算大口徑,而大多數高階耳罩耳機能有50mm口徑就很厲害了,MDR-Z1R這70mm超大口徑振膜,還能夠動靜自如,大口徑振膜發出4Hz的低頻延伸沒嚇到我,可是120kHz的高頻延伸,MDR-Z1R在頻率響應的表現上,幾乎可說是當今第一。 我想請讀者們用微觀的方式來想像「Hz」,1Hz代表聲波1秒振動1次,我們可以想像1Hz就是耳機振膜振動1次,套到MDR-Z1R的規格上,代表它的振膜可以每秒振動4次,再生4Hz低頻,這不厲害,要我在一秒鐘以內抖4下A4紙也辦得到,可是最高的頻率響應是120kHz,那就恐怖了! 這代表MDR-Z1R的耳機振膜可以在1秒鐘的時間之內,連續振動120,000次,那是12萬次啊! 蜂鳥振動翅膀每秒還不到100次,我們就幾乎看不見它的翅膀抖動,這每秒12萬次的振動,MDR-Z1R的振膜究竟是什麼材料做的啊? 低頻延伸能穩如泰山,還要輕如鴻毛,達到每秒12萬次振動的高頻延伸,真是難以想像的技術。

sonymdrz1r: SONY 索尼 MDR-Z1R 旗艦 Z1R 耳罩式耳機 現貨 廠商直送

Kimber Cable 4.4mm升級線,採用4.4mm平衡端子,這條線不算便宜,有著Kimber Cable招牌的「辮子卷」多股絞繞,聲音表現也明顯地比Sony隨機線更好。 磁力引擎採用強力釹磁鐵,這點倒是沒有什麼與眾不同之處,甚至是唯一的選擇。 為了讓聲波擴散自然,MDR-Z1R的內框多了「Fibonacci-Patterned Grill」,這是義大利數學家費波那契算出來的數列,與許多自然界生物構成有正相關,看起來很高深,用途則是降低聲音阻尼,有利高解析音樂的細節再生。 此外,為了讓我體驗MDR-1AM2在平衡式推動下的聽感,原廠也很貼心地送來一臺具備4.4mm平衡式耳擴輸出的NW-ZX300 DAP。 在過去,以非平衡方式推動耳機,左、右聲道的反相訊號共用同一個路徑;以平衡方式推動,可以讓左、右聲道的反向訊號擁有各自獨立的路徑,而且同時竄入正、反相路徑的雜訊可以互相抵銷,因此理論上平衡式推動不會造成左右聲道串音,底噪也比非平衡式推動更低。 然而,過往耳機用的平衡式端子,大多為4 pin XLR端子或是2.5mm TRRS端子,前者體積過大,只適用於桌上型耳擴等大型器材,而後者端子又比3.5mm端子更小,上面接點過於密集,反而更容易互相干擾。

在閒聊聽感之前先來說明一下++的代表意義,正常來說+大約是表示0.5分的感覺,■則是1分,這條線是基於原廠線的調音去做調整的某些頻段有強化提升但是提升感沒有到讓人有0.5分的感覺,大概就只有一半所以以++表示0.75分的感受,不過這多的0.25分可能在某些系統感受不出來或者會有更多的感受,至少在我這邊是這樣的感覺。 要注意的是因為DEKONI的小羊皮厚度較原廠厚實,需要多1~2db左右的音量才能達到和原廠相同的音壓,若不在意橫向音場的縮減,以追求更強能量感的話,小羊皮耳罩的搭配是很好的選擇。 再來就是冬樹大這次家訪的重頭戲,自製電源線的差異,也因為這兩條電源線和一對XLR,讓我完全確定我DA換成T+A之後的升級大方向…….,尤其是電源線至今還讓我心心念念得,要不是冬樹大跟我說「東西不會跑掉你先慢慢來」的話,我可能當下就掏錢買一條了,真的差太多,光一首就知道那個差異和合適性,不過請容我賣個關子等待下次的攻略文在娓娓道來吧。 sonymdrz1r 基本上每次來到這個搭配的欄位,都可以不用想太多,打洞小羊皮,依舊不會讓人失望;既然如此之後就來講講最近對於系統的想法和規畫還有發生了什麼事情好了,說不定這樣的也有機會給一些玩家考慮的方向。 總結來說,整體的方向和BW22一樣都是均衡的走向,但是BW22稍微犧牲了低頻至亞低頻的範圍,銀龍則是面面俱到在同樣都要等待交期的線材中我個人會推薦銀龍作為20K內升級線的首選,有如官方的文宣介紹一般,確實是專門為了厚聲耳機而設計出來的好線。 小羊皮耳罩搭配BW22老實說還滿不錯的,他把BW22稍嫌無趣的聲音硬是把水分塞進去,讓整體的音感更多了生氣,包圍感和聲音的凝聚力也變強了一些,而且也彌補了BW22稍嫌不夠的亞低頻,比起和原廠的搭配我會更喜歡BW22+小羊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