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宜君、陳敦源、林昭吟、王光旭 。 〈全民健保財務收支連動機制之研究:問題建構途徑〉,《臺灣社會福利學刊》,16,53-90。 〈老人福利國際發展趨勢〉,莊秀美主編,《老人福利服務》,頁 。 臺北:雙葉書廊。
- 〈運動作為高齡者照顧的社會處方之可行性研究〉,《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10,54-70。
- 臺北:松慧文化。
- 常被誤解為僅能從事社工性質工作;本系系友職涯發展多元;雖有在非營利部門就業者,其他約有 10% 系友擔任公職,且任職於民意調查公司、社會企業,與自行創業也不在少數。
- 劉宜君、白碧戀 。
- 105.
- 本系 (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 於民國 89 年成立;碩士班於 92 年成立,分為一般生與在職生兩組。
第七任院長則是洪泉湖教授(2013.08~2016.07)。 歷任院長的辛勤耕耘,積極推動院務,發展本院特色,並因應全球化、國際化之趨勢,擴展國際學術交流活動,拓展本院在國內外知名度。 *薪資會因產業、個人工作績效、需具備的專業知識以及工作複雜程度的綜合表現而有所不同;104提供的市場薪資統計可作為職涯方向參考,但無法適用於特定個案。
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 年度暑修第一期課程開課公告
〈老人福利政策發展與趨勢〉,莊秀美主編,《老人福利服務》,頁39-64。 〈跨族羣意象與認同之實證研究〉,劉宜君,《文化經濟與創齡生活》,頁7-39。 臺北:松慧文化。 :大學博覽會、校園導覽、接待各高中到校參訪、高中校友返校宣傳、安排本校教師至高中演講、聯盟高中升學輔導研討會等招生活動業務。
- 〈以社會處方作為社會福利服務提供與委外執行之可行性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66, 。
- 〈全民健康保險會運作效能之評估研究:健保會委員之觀點〉,《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20,85-128。
- 陳孝平、劉宜君、鄭文輝 。
- 臺北:揚智。
- 〈臺灣文化權落實之研究:以文化參與實證調查為例〉,《國家與社會》,12,45-99。
- 〈全球化趨勢政府的知識管理─全球公共政策網絡途徑之初探〉,《中國行政評論》,12,99-136。
-曾英庭:資訊傳播學系學士班畢業,臺灣導演、編劇,曾以作品《高山上的茶園》獲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編劇獎。 -許富翔:資訊傳播學系學士班畢業,臺灣導演,以《16個夏天》獲第50屆金鐘獎最佳導演獎,曾製作《天台》、《沒有名字的甜點店》等商業電影及偶像劇。 -張智發:資訊傳播學系學士班畢業,臺灣導演,《短片-The Lost R5411》榮獲金馬數位影展佳作,電影《人魚朵朵》、《不能說的祕密》副導演及《痞子英雄2》執行導演。 -高森信男:資訊傳播學系學士班畢業,獨立策展人,作品《搖籃.記憶》榮獲第21屆傳藝類金曲獎最佳專輯包裝獎。 -柯貞年:資訊傳播學系學士班畢業,臺灣女性導演、編劇。 *系友薪資行情是以該系歸屬領域所有學系的資料進行統計,因考量薪資資訊的統計,需要有足夠的樣本數才具有參考性。
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 私立元智大學 > 社會暨政策科學系
(1)「社區企劃」模組必選修課程包括:「臺灣社會問題」、「社區組織與發展」、「非營利組織與管理」、「社會關懷與實踐」、「社會企業與社會創新」。 -鄭勝豐:管理學院國際企業學系學士班畢業,走著瞧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暨董事長,開發辨別惡意來電的App「Whoscall」,受到Google董事長施奈特讚許。 本學程修業年限為二至七年,畢業後取得社會科學博士,但本學程不鼓勵延後取得博士學位,故特別建立輔導協助機制,鼓勵並協助博士生盡可能於四年內完成博士學位,投入文化產業市場。 檢陳本會【教保專業知能研習】111年度「教保服務人員勞工意識及教學精進研習」─桃園場,敬請協助予以宣傳,詳如說明。 106.
〈非營利組織推動永續旅遊之研究〉,丘昌泰、劉宜君(編),《非營利組織與社會關懷》,頁 。 劉宜君、林昭吟、陳敦源、賴怡樺 。 〈以組織氣候中介跨專業職能認知與工作滿足感關係之初探性研究:以衛生福利中高階人員為例〉,《臺灣社會福利學刊》,14,71-113。 〈生命週期評估概念在公共政策應用之探討〉,《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7,8-17。 〈以社會處方作為社會福利服務提供與委外執行之可行性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66, 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 。
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 大學問
〈全民健康保險的決策與治理:從結果主治到規則主治〉,《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8, 。 〈建構社區終身學習之探討〉,李天賞(編),《臺灣的社區與組織》,頁 。 臺北:揚智。
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 國際交流
〈新媒體環境下文創產業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問題〉,彭芸(編),《「大數據、新媒體、使用者」論文集》,頁73-98。 〈消費者對於溫泉保健與品質認知之研究〉,《觀光旅遊研究學刊》,12,49-70。 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 劉宜君、陳敦源、林昭吟、賴怡樺 。 〈專業職能分歧作為另類的跨域治理議題:以衛生福利部為例之初探研究〉,《文官季刊》,10,21-52。
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 元智大學 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112學年度研究所(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招生
-連建欽:資訊工程學系學士班、電機與資訊工程研究所畢業,大宇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兼品牌事業處營運長。 -梁晃千:化學工程與材料科學學系學士班畢業,臺灣微創醫療器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元智大學第三屆傑出校友。 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 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2025 -陳根德:社會暨政治科學學系碩士班畢業,現任景嶽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任第四~八屆立法院立法委員。
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 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112學年度研究所(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招生文宣,招生資訊網址:http://www.yzu.edu.tw/admissions/
臺北: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出版部。 劉宜君、陳啟清 。 〈民眾對於共享議題認知之實證研究〉,開南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主編,《全球化與行政治理(三)全球化與在地化發展論文選集》,頁1-15。 桃園:維高文化。 數位經濟時代來臨,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的應用為現今產業發展及人才需求的主軸。 必選修模組化:106學年入學學生至少選擇「社區企劃」、「社會工作」、「政府行政」、「文化治理」四個領域中的二個領域,做為必選修課程模組,每一個模組至少完成三門課程。
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 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112學年度研究所(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招生
依元智大學暑期開班授課辦法第四條規定,符合僑生或因修業年限屆滿經依規定延長期限仍未修足畢業學分之應屆畢業生,因情形特殊而必須開班時,選課人數未滿十八人其經費不足部份,應由修課學生負擔。 大學網為幫各校招到優秀學生,並吸引年輕人歡聚的平臺,特採公開分享的社羣經營。 如發現有任何內容異議,歡迎來訊以便立即處理。 108.
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 招生訊息
〈文化藝術補助政策之執行評估-政策德菲法之應用〉,《中國行政評論》,18,57-90。 〈民眾對於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認知與產品消費經驗之研究〉,《客家公共事務學報》,13,1-24。 〈埤塘保育與管理政策之研究:法制觀點〉,《中國行政評論》,25,1-23。 〈高齡社會的跨代共居議題探討〉,《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7, 。
本校以元智工學院起家,後來陸續成立工程學院、資訊學院以及管理學院,1997年始更名元智大學,幾乎成為一所綜合性大學。 學校領導階層有感於大學教育必須要有完整的教育體系,不能偏重理工與資訊,唯有在人文素養的根基下發展科技、工程與資訊專業,才能建構一所體制完整的大學。 於是自1996年開始籌設人文社會學院,1997年正式成立人文社會學院,以培育兼具人文素養與社會科學專業知識之社會菁英。 本學院是本校最年輕的學院,成立於1997年,目前設有中國語文學系、社會暨政策科學系、應用外語系、藝術與設計系四個系和藝術中心。 自2013年起,以四系之師資共同支持成立「文化產業與文化政策博士學位學程」。 〈地方政府網絡治理能力之研究:以國民年金政策為例〉,張世賢(編),《地方治理能力提升 慶祝臺灣實施地方自治六十週年「地方治理能力提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 。
〈數位匯流與大數據發展對於醫療治理的影響〉,《空大學訊》,510,64-71。 劉宜君、林昭吟 。 〈以裁量權與自主性觀點探討偏遠地區長期照顧管理工作之困境〉,《社會研究學報》,1,1-24。 劉宜君、丘昌泰 。
〈杜絕醫療資源的浪費──談全民健康保險政策中的醫藥分業制度〉,《研考雙月刊》,18,51-56。 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2025 〈推動知識管理的「三劍客」-意願、焦點與能力〉,《T&D飛訊季刊》,5,28-37。 賈曙華、劉宜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