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堂課的時候會有程式測驗,如果沒有通過的話就不給修這門課,題目發下來的那一刻真的頗慌,想說「幹如果我沒解出來,我就不能修這門課了…」,很多人寫一寫就放棄離開了;慶幸的是,班上沒有人在三小時內寫出來,所以助教就讓我們回去寫然後補交。 事後看來,題目其實還滿簡單的,因為我回去以後決定砍掉重練,後來花了兩小時就把題目解掉了。 其他:這門課一開始的內容會和計算機組織有所重疊,但是會更深入地去講解各種架構的利弊,有時也會拿一些實際的例子來討論。 到了接近學期末的時候,會有大約三週的時間,讓每組(2~3人)上臺報Paper(從幾個跟計算機架構有關的大Conference挑選),不需實作,只要理解Paper的內容上臺報告即可,整體而言還算輕鬆寫意。
此外,本系亦規劃數門產業極需的特色課程,如「作業系統設計與實作」(師法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美國史丹佛等學校課程)、「系統管理實務」與「網路管理實務」等,除了學習理論課程,並加強實作經驗來與產業接軌,兼備學研及實務應用之雙重專業能力。 交大資工課程2025 為培育學生專精領域學識,並橫向擴展多元之智能,以在未來生涯中能面對急速變遷的資訊社會需求。 資訊工程系學士班共設三組,資電工程組、資訊工程組、以及網路與多媒體工程組。 「資電工程組」之教育強調軟硬整合,課程涵蓋計算機架構設計、嵌入式系統設計、系統晶片設計、軟硬體協同設計、特殊應用晶片設計、電腦輔助積體電路自動化設計、醫工應用、電路電子知識、計算機系統設計等專業訓練。 「資訊工程組」之教育涵蓋作業系統、資料庫系統、軟體工程、密碼概論、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編譯器、神經工程應用、生物資訊、生醫影像、訊號分析等專業訓練。
交大資工課程: 資工課程在課程規劃 – 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的討論與評價
至於不推薦的原因也有三點:第一是交通不便,學生多待在校區,課外活動參與較不熱絡;第二點是學校多元性較少,以二類的學生為主,科系比例不平衡;最後則是男女比例異常,男生人數遠多於女生。 資訊學院-資訊科技概論與程式設計(一)(二) 鄭昌傑,傳說中這些課是開給那些剛考上的”先修”課程,交大資工果然是一些怪物,不過初學者去聽倒是蠻容易瞭解的,主要是用螞蟻書 交大資工課程 How to program C 。 有鑑於此,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秉持整合、創新的原則,成立了資訊與財金管理學系,力求在商業管理領域結合「理論 與實務」、「教學與研究」、「科技與創新」。 這個性質較近於研究補助而非獎學金,學生可依自己進行的專題申請國科會補助。
- 本人後來對JAVA比較熟,所以比較推薦的資料結構是Youtube中山大學資料結構楊昌彪,主要是以JAVA講述資料結構,蠻容易吸收和了解的。
- 而且工作性質社團的缺點就是,都不會成為朋友,就像你在公司的同事,出了公司就無話可聊。
- 狂熱於動手撰寫有幫助的軟體,從高中社團開始學習寫程式,參與數個科展比賽。
工程數學好好學,不管是線代、機率還是什麼的,那種課程之所以會是必修,都是有原因的,盡量不要蹺課,好好認真學,之後碰到更進階的科目會有更好的底子。 一共有五個實作課程,都是簡單的小程式,會寫程式的話不會花太多時間,寫起來很有成就感。 分別是 自己刻一個 TFIDF 模型 用函式庫對語料庫做詞性處理 實作 Bi-gram 模型 用 AWS 的問卷平臺 用簡易機器學習模型處理 NLP。 我覺得這門課前面還不錯,介紹機率模型的 TFIDF 和 Bi-gram 都挺有趣的,TFIDF 作為古典機率模型在 NLP 表現還是很優異,常常被當作 baseline。
交大資工課程: 課程相關系統
當然我自己覺得最好的練習方法就是程式解題,除了自己鑽研以外,學校也有 PCCA 社團提供教學與訓練,雖然說我在交大時他的主軸是培訓與選拔程式校隊成員,不過平常去問問問題,練習題目(順便喫個免費晚餐)應該也是可以的。 如果有興趣鑽研的話,PCCA 會提供經費與獎金讓你有出國比賽的機會,這類程式比賽對未來的推甄或找工作應該都會加分不少。 其他:當初看上一屆的學長修這門課,玩了不少炫泡的器材、參加不少場黑克松、爆了不少肝、也弄了不少作品,這些都讓我很心動,因為我覺得能把自己的想法動手實踐出來,是件很酷的事,加上有修這門課的電資學長都有女友,所以我隔年就選了(事實證明女友的部份是我想多了)。
- 專業必修科目共52學分,包括計算機程式設計(一)(二)、資料結構、線性代數、系統整合實作、離散數學、機率、邏輯設計、邏輯設計實驗、軟體設計與實驗、計算機結構、計算方法設計、作業系統等。
- 因為我沒機車,所以有時候大家一起出去喫飯就讓室友載。
- 本系大學部學生畢業總學分自97入學年度調整為最低128學分,其中必修及必選學分共114學分,其餘選修課程之選擇則與導師諮商後決定。
-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不用特別申請就會發放的獎學金,以及一些因特殊目的而設立,或者專注於特殊領域而非單純獎勵整體學業表現的獎學金。
- 值得注意的是本獎學金申請後則大四無法申請獎學金,但在大三下是可以和其他獎學金同時申請的(仍需看個別規定為主)。
- 交大資工繫上的課,主要的評分方式常是紙本的考試,出題方向有數學計算、演算法執行,也有概念理解、名詞解釋等等。
此外,校內的餐廳也可能會有打工機會,也有同學選擇在校外打工。 在 PTT 上的 part-time 版也可找到資訊,家教是收入較豐的工讀方法之一,只是可能需要有管道與介紹較容易入門。 在 BBS 上偶有消息,有時甚至有大學學生徵求某一課程的教學。 這獎學金的設立目的是為了獎勵資訊相關科系的傑出女學生,鼓勵其從事電腦相關事業。 全臺名額約只有兩到三名,大學部至博士班皆可申請,僅限女性。 這個獎學金需參與特定實驗室的專題計畫並在當學期有修習專題課程纔可申請,在學期初可得一萬元,而在學期末依專題成果可續得一萬元。
交大資工課程: ¶ 電腦視覺
交大畢竟是理工型大學,跟臺大綜合型大學還是有落差,我接觸到的人基本上都是理工背景,連在美術社也鮮少有一類的同學。 我覺得這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多接觸不同背景的人才會知道這世界其他人都怎樣去思考,舉例來說管院看事情和工學院看事情就差很大,一個產品管院可能先注意是否會有 TA,行銷是否好做,而工學院可能先去看產品技術的可行性,這些本質上的差異要去瞭解,才能跟不同背景的人溝通。 我聽說其他實驗室有的不太會做交流,大家都各做各的,而且資工又是一個不需要實驗儀器,也沒有學長帶學弟的這種制度,大家比較像遊俠各自單打獨鬥。
交大資工課程: 學分學程科目表
我覺得社團的氣氛很好,在這邊畫畫很開心,在這邊我也是第一次嘗試畫油畫,有時候也會跟大家一起聯手畫畫,畫得好看也會很有成就感。 在交大資工磨練系統開發技巧,又在臺大資工所發展機器學習的興趣。 充足的睡眠確實至關重要,從筆者的經驗來說,睡飽的時候上課很少會想打瞌睡,即使覺得無聊也會以胡亂想或自己看書來度過時間,可一旦前晚沒有睡好,即使是平常能專心的課都能讓我眼皮沈重,難以聽講。 不只是學習成效而已,剝奪睡眠更可能使考試時的速度與準確度都顯著下降。
交大資工課程: 交大資工開學經歷
國際化與發展辦公室以及資訊學院交換學生名單則有列出電機系額外和其他學校簽訂的交換學生機會。 在資訊工程的許多領域中,具有至少某一項專業能力例如:硬體、軟體、多媒體、系統、網 … 通識課程、 體育(4門課,0學分)、社會服務學習課程(一學期,必修0學分). 如我前面所說,人總是要換環境看看,去交大體驗新竹的生活,看看另一所大學的樣子,我覺得都是很棒的經歷。 我認為設備、資源、師資、同儕交大跟臺大大同小異,雖然說臺大拿了很多資源,但分散給各學院加上醫學院又拿最多,其實兩校資工系我猜實質資源是差不多。 但交大就在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旁邊,有最快的學術網路喔!
交大資工課程: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資訊管理與財務金融學系
本系素有優良的教學品質,並不斷以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為改進目標,未來將持續強化學生在其他面向的涵養,如基本能力 (如:閱讀、撰寫、口說報告等)、跨領域多元學習、創意培養、甚至創業等。 註:本表不含「核心課程」及「語言與溝通課程」(二者合計至少24學分),相關外語及通識修課規定請務必參照本校共同課程通則。 此類競賽多半以 ACM ICPC 比賽形式為基礎,也是資工領域歷史最長的一種競賽形式。 交大資工課程2025 校內也有組織 PCCA,專門進行選手的培訓與相關課程的開設。 獎學金最主要看的就是在校成績,通常以一學期為單位,一次只能申請一個獎學金。
交大資工課程: 資訊人院刊
作業的部份算是有些難度,真的要仔細思考以後、並抱抱同學大腿,才比較能順利解出題目。 期中考期末考只要把作業重新複習過,搭配老師提供的考古題,應該就不會太荒腔走板。 其他:抱歉我真的很混…這個我真的講不出啥心得了,老師上課滿認真的,可是有時候推導過程滿冗長的,一恍神之後再回來就跟不太上了,所以我常常都在偷偷注意坐在旁邊別系的可愛妹子…嚴格來講,我上課的時候沒有太認真。 準備期中期末考的話,我都聽OCW陳振芳教授的電子學(三)(順帶一提,陳教授人很好,我還有寄信去問他問題,他回了好長一封信給我幫助我釐清觀念),搭配考古題使用,這樣大概就沒什麼問題了,不過因為是英文班,修的人數不是太多,所以如果想拿A+,大概要班上前幾高才有機會。
交大資工課程: 程式解題競賽
逢甲資訊工程系成立於1969年,是我國資訊教育界先驅之一,具有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學制完整形成相互學習的場域,迄今已有畢業系友萬餘人。 我有朋友在臺大唸過,覺得科系不喜歡,重考指考去了成大,覺得成大整體感覺差臺大太遠而受不了,後來又轉學考考回臺大。 我想交大應該不太會有這種問題,大家可以安心來念,總是戒慎恐懼就好,要知道在國外一流大學眼中,管你臺大交大他們都不以為意。 值得一提的是,交大在新竹有兩個校區,光復校區是教學區,系館也在這邊,博愛校區基本上就都是宿舍。
交大資工課程: 資工系開放式課程資源
這也就是說在考試舉行的地方唸書對於考試時的回想是有幫助的。 交大裡有泳池,也有相當高級的健身房,認識不少朋友都是那裡的常客。 自己比較常去操場晨跑,或者是偶爾和朋友打羽球等等。
交大資工課程: 體育-桌球甲(遊鳳芸/體育-桌球甲/0 學分)
在高中時代,每個人都花上好多時間研讀課業,不斷受到外在的壓力與期待所激勵。 可是在大學不是這樣,時間的運用與讀書的方式往往是自己決定的,所以妳常發現每個人花在同一堂課的時間與心力可以有莫大的差距。 時間久了以後,這樣的差距無可避免的將在成績上表現出來。 其他:老師英文相當標準,而且講解相當清楚,聽起來很舒服。 老師最有名的話,應該就是”You can cut my class, but u can’t cut my lab hour”,意思就是你上課不去沒關係,但你一定要乖乖上機。 上機的話,每個禮拜會有大約4~5題,寫完就找TA Demo,如果有問題也可以直接向他們請教。
不得不說邱維辰教授是我目前英文聽起來最舒服的,明明他是留德的啊😂。 他的口頭禪是 交大資工課程 “ok” 或 “right”,幾乎每一句都有,不過聽習慣就好了,至少英文是流利的。 交大規定畢業至少要修一門英文授課,如果有同學只想選一門英文授課的,建議就選他教的課。 學期目標是做出三個專題,每次專題就是自己發想一個 AR/VR/MR (統稱 XR) 方面的專案,前兩次專題會由老師給題目,像是第一次是要說一個故事,第二次是「打破第四面牆」,但三次則是自由發揮。
這學期修了兩門課,英文授課的「演算法」和「網路程式設計」。 演算法是因為大學時候只有修過基礎的資料結構演算法,覺得該補的就要補,不過這門課都只有理論,作業只有一次,我自己認為其實還是不夠紮實,大概自己還是要去刷一些演算法題目把理論具體化,纔算是真正有學懂。 我後來發現臺大資工大學部的 Advanced Algorithms 教的內容跟交大研究所演算法一模一樣,反正課本都是 Introduce to Algorithms,但陳縕儂講的我比較聽的懂,所以後來就沒去上課,都自己聽陳縕儂的 Youtube 交大資工課程 頻道。 其他:這門課雖然只有2學分,但是修起來卻像8學分…平心而論,我花在電子學、電路學加起來的時間都還沒有這門多,每個週末常常都要待在工程三館2樓那間討厭的實驗室燒電路板(可以理解成燒程式到板子上,或是字面上的意思:有一次我什麼都沒做,電路板上的排線就直接在我眼前起火燃燒…真的是嚇尿)。 期中考是上機考五題,跟Lab比起來我覺得還滿有難度的,我那時候寫個兩題,覺得剩下的大概是寫不出來了,所以就找助教來Demo提早閃人,之後公佈期中考成績時,發現大部分的人也都只有寫出兩題。 Final Project的部分,我們那屆的題目是Study of an FPU,老師會給一包Code(內有FPU的各個Component,總共有將近2000行),要自己去Trace,試著去做Simulation,並按照特定格式完成Final Report。
交大資工課程: 交通大學 資工系 楊翔宇
雖然這有點違反常人的直覺,但在一些研究中,我們發現增加一週體育課的次數,可以提高學校同學的平均成績。 說起來保持健康的身體狀態能讓你精神充沛並更有能力學習這件事應該可以理解。 另外一個額外的好處是適當的運動有助於保持心情愉快,並減少憂鬱的情形。 人的專心力有限,比起連續研讀十個小時,不如每天讀一個小時讀十天。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切割太久會造成遺忘的現象,但事實上所有的努力與累積都不會白費的。 從一些研究中我們發現,即使你想不起十天前背的東西,但妳再背一次時速度會快很多,而且隨著重複次數愈多,妳再次學習所花的時間就愈短。
交大資工課程: 課程規劃
過得很充實,修了四門課,依舊參加美術社,寫了不少文章,找到研究方向和題目。 大致上,碩一下分為三個方面,分別介紹修課方面、美術社和研究方面,本篇先介紹修課方面。 主要有很多全球知名的教授開授課程,所以要預先選定課程,有些課程是免費或是付費的,通常是完成取得證書在選擇是否為了證書花$150美金。 本人後來對JAVA比較熟,所以比較推薦的資料結構是Youtube中山大學資料結構楊昌彪,主要是以JAVA講述資料結構,蠻容易吸收和了解的。 多媒體組可能不會讓你用手繪版畫圖,相對的,這個組非常數學。
交大資工課程: 交大
為維持教學品質,本系規定以上科目應修習由本系教師開授之課程。 其他:老師講的不錯,不過一次要連續上三個小時的課,其實真的滿累的。 上完這門課以後,你對於這幾種平行化的工具都會有進一步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