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這篇文章主要是介紹全球熱銷的八款微單眼相機推薦,但還是建議攝影入門者挑選預算大約落在2-3萬左右的微單眼相機為主即可。 簡單來說,單眼相機與微單眼相機兩者最大的差異就是有無反光鏡與體積上有著明顯的差異而已,微單眼相機體積與重量都比單眼相機要輕巧很多,因此,微單眼相機適合推薦給追求畫質又想隨身攜帶出門拍攝的族羣選購。 新增動物眼部對焦及更精準的人眼對焦,即使隨意揮灑創意,也能控制影像成果。 A73的輕巧機身,蘊含出色的成像能力和高速性能,提供強大功能、精準度和靈活度,讓您隨心所欲拍攝畢生僅一次的珍貴時刻。 全新開發的背照式感光元件和進化的影像處理系統,提供您預期全片幅相機所應具備的高畫質影像功能。
一般來說E鏡適合APS-C機種使用,而FE鏡為全片幅機種使用,又因為全片幅的感光元件比APS-C的感光元件大,若全片幅機種使用E鏡鏡則會產生暗角,故不建議使用E鏡,而APS-C機種因感光元件較小,故可使用E鏡及FE鏡。 A1系列身為SONY 旗艦機種擁有5010萬像素,30fps無黑屏高速連拍,8K30p/4K120p影片拍攝。 包括A9和A9M2,這個系列主要以高速連拍為主,令人驚艷的高速性能最高可達20fps,適合拍攝運動賽事的玩家。 如需要選擇適合您的字級大小,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 如需要列印,可利用鍵盤 Ctrl + P 使用瀏覽器提供的列印功能。
sony微單: [比攝影117] ZV-1F 規格,相對於 ZV-1 ,買之前你可能要留意的事
其實SONY不論是在全幅機種或是APS-C機種都有著很深的著墨,其強大的鏡頭羣讓你不論想拍攝什麼樣的主題都不是問題,所以想挑選數位相機選SONY準沒錯。 微單眼相機 (也稱為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是一種鏡頭可以更換的數位相機,於2010年代後逐漸興起,屬於消費型數位相機與數位單眼相機之間的交集。 微單眼相機與數位單眼相機不同處在於,微單眼相機沒有使用反光鏡與五稜鏡的光學觀景窗系統來作取景用途,與類單眼相機不同處在於可以交換鏡頭、片幅通常也較大。 6100萬像素全片幅Exmor R CMOS感光元件搭配BIONZ X影像處理引擎,達成前所未有的解析度、精細的階調與低雜訊,開啟細節的全新境界,滿足專業攝影師的期待,A7R4能捕捉每個場景的情緒,以及主體的紋理。 機身內建的5軸影像穩定器演算法經過最佳化,能全程維持手持拍攝的可靠性,5.5級以上的快門速度階有效。
- 上圖是 Sony A7R,像這類沒有反光鏡的微單眼由於取消反光鏡,因此鏡頭接環到感光元件的距離都非常非常短,也就是所謂的「超短法蘭距」。
- 像素:像素越高照片畫質才會越好越清楚,因此建議微單眼相機像素至少要2000萬畫素以上,不然若低於2000萬畫素的話,目前市面上的手機畫素都比微單眼相機好,也就是失去選購微單眼相機的目的了。
- 微單眼相機 (也稱為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是一種鏡頭可以更換的數位相機,於2010年代後逐漸興起,屬於消費型數位相機與數位單眼相機之間的交集。
- 有些相機的峯值是紅色或其他顏色(Sony 可自己選顏色),可說是微單眼手動對焦最快速也最簡單的方法。
- Leica 鏡頭有非常高的畫質表現,甚至一些二戰後生產的鏡頭表現都還超過現在一線大廠推出的現代鏡。
- 這次評測以較高階的A7R為主,但除了部分細節規格落差之外,兩款大部分功能都相當,除了對焦、連拍等因素之外,也有相當畫質。
而現階段各大廠都將精神和資源投入「全片幅」無反相機的開發,因此畫質絕對不輸高階的單眼相機。 單眼相機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反光兩個字,由於有著反光鏡和五稜鏡的關係,景色可以透過觀景窗直接進入攝影師的眼睛,因此不會有任何延遲或不同步的情形,使得攝影師們可以輕鬆捕捉高速移動的野生動物或汽車賽事等。 sony微單 爆料:外型、命名都不一樣了 微博一名爆料人指出,華碩的新一代 ROG 旗艦機,疑似會採用新設計的外觀,同時在產品名稱上也會從目前的 ROG Phon…… Canon 則維持近年優勢,十年來僅在 2018 年被 Nikon 超越,其他年份皆是日本單眼相機銷量最佳的品牌。 在 2019 年及 2020 年,Canon 並在單眼相機有著近 4 成的市佔,為近 10 年來市佔率最高的時刻。 日本調研機構 BCN,稍早公佈了 2020 全年相機產品在日本市場的銷量排名,並據此揭露「BCN AWARD 2021」名單。
sony微單: 【SONY 索尼公司貨 保固18+6】可換鏡頭式Vlog相機 Alpha ZV-E10(手持握把組合)
大家若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冼老師的本篇文章,相信會對相機歷史有更深刻的體悟。 類單眼相機正確的命名為橋式相機 ,它是一個定位於單眼與傻瓜相機之間的相機,有著跟單眼、微單一樣的手動拍攝模式 (PASM 模式),卻又是不可換鏡頭的相機,非常適合那些不喜歡換鏡頭、卻又想體驗看看單眼拍攝方式的人。 前面說過,決定鏡頭能不能交換使用的要點還有「法蘭距」這個重要數值。
- 如果您正想選購一臺彌補手機拍照功能不足的單眼相機或微單眼相機也好,但卻不知道該如何下手,快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 爆料:外型、命名都不一樣了 微博一名爆料人指出,華碩的新一代 ROG 旗艦機,疑似會採用新設計的外觀,同時在產品名稱上也會從目前的 ROG Phon……
- 高感光元件讀出速度可執行每秒120次自動對焦/自動曝光計算,即使在30fps連拍時,也能透過精準的自動對焦,追蹤快速移動飄忽不定的主題。
- 一般來說E鏡適合APS-C機種使用,而FE鏡為全片幅機種使用,又因為全片幅的感光元件比APS-C的感光元件大,若全片幅機種使用E鏡鏡則會產生暗角,故不建議使用E鏡,而APS-C機種因感光元件較小,故可使用E鏡及FE鏡。
- 本篇會挑選SONY索尼品牌款式並針對產品的特色做比較,讓您在選購sony 微距鏡頭時可以更快速又精確地找的找到合適的,不會因為相機相關品牌款式眾多而不知從何挑選。
- 機身搭載了第四代 X-Trans CMOS 4 感光元件與 X-Processor 4 影像處理引擎,以及全新開發的機身內防震系統。
臺灣濕氣較重,為了防止相機/鏡頭因濕度高而發黴時,可以將相機/鏡頭收納在防潮箱,確保相機/鏡頭不受灰塵及濕氣的影響,在購買防潮箱時可參考「機不可濕,挑選防潮箱的四大重點與中小型防潮箱推薦」。 依SONY微單眼相機單機身價格由低至高排序如下,其中三款SONY相機僅有 A6600 防手震,建議新手選購時須留意,若預算有限,也可另外添購約8千元起的相機專用三軸穩定器來輔助。 A7R的R代表Resolution為高解析度、高畫質的象徵,主要有A7R、A7RM2、A7RM3及最新的A7RM4a畫素來到6010萬,即使裁切成APS-C尺寸仍有2620畫像素的高解析度,適合風景、人像攝影及其他需要高解析輸出的影像創作者。 為了節省您的時間,本列表整理每個產品重點資訊,讓您可以快速瀏覽這文章所提供的商品是否是您所需要的,點選您有興趣產品的「名稱」或「圖示」可以進一步跳到文章所屬的介紹區塊瞭解更多細節。 2015年6月發表A7R II全畫幅E-Mount接口無反相機,將有效像素提升至4240萬像素,內置5軸防抖系統,具備399個相位檢測對焦點,並且實現了機內的4K視頻錄製功能。
sony微單: 【SONY 索尼公司貨 保固18+6】可換鏡頭式Vlog相機 Alpha ZV-E10(單機身)
密集分佈的對焦點涵蓋約84%的影像區域,而高速混合式自動對焦系統結合最佳的相位式偵測自動對焦和對比式偵測自動對焦技術,達到世界領先的0.02秒取得速度,主體移動時,密集分佈在主體四周的自動對焦點就會隨之啟動,進行精確追蹤。 2006年內α系統的發佈會上,索尼發佈了19款鏡頭和2款增距鏡,其中大部分來自於原先柯尼卡美能達的鏡頭。 在2010年,索尼公司推出了NEX機型,也宣告了E卡口鏡頭的誕生;自此,A口與E口共同構成了α鏡頭鏡頭羣。 2014年11月發表A7 II全畫幅E-Mount接口無反相機,首次在E-Mount機身導入五軸防手震技術。 2013年11月發表全新A7、A7R全畫幅E-Mount接口無反相機,同時也宣佈將NEX整合至α系統當中,從此α系列並存著A-Mount及E-Mount。
sony微單: 推薦31款Sony微單眼相機人氣排行【2022年最新版】
與 X-T3 相同,它具備了幾乎可以100%覆蓋畫面的相位檢測自動對焦系統、高達30幅/秒的高速無間斷連拍、黑白色調調節功能、色彩增強效果和運動取景器模式,同時它搭載的高級智慧場景識別等功能更能迎合大眾用戶的需求。 像素:像素越高照片畫質才會越好越清楚,因此建議微單眼相機像素至少要2000萬畫素以上,不然若低於2000萬畫素的話,目前市面上的手機畫素都比微單眼相機好,也就是失去選購微單眼相機的目的了。 ▲螢幕可上下翻轉,但無法做出 180 度的自拍功能;此外也沒有搭載觸控螢幕功能,Sony 在中高階機種中幾乎都沒有加入觸控功能。 最近Sony推出世界首款全片幅微單眼,是相當革命性的產品,且是Sony將A系列與NEX系列整合的第一彈,而且一次就推出兩款全片幅機種:A7以及A7R,A7與A7R規格只有些微差異。
sony微單: [比攝影116] Canon RF 16mm F2.8 開箱,Canon R 系列最入門星空鏡
採用新款 APS-C 規格 2430 萬畫素 Exmor APS HD CMOS 感光元件、最新的 Bionz 影像處理引擎;搭載 179 點相位對焦和 25 點對比對焦系統,只需 0.06 秒即可完成對焦動作,是目前對焦速度最快的 APS-C 機種。 Α6100 搭載 2420 萬畫素的 APS-C 感光元件,處理器採用與旗艦 a9 同級的 BIONZ X,對焦速度達 0.02 秒、425 相位自動對焦,機械快門可達 11 fps,最多連續拍攝 77 張 JPEG 圖檔。 針對影音創作者,a6100 提供 4K 影片拍攝、外接麥克風插孔、180 度的 LCD 翻轉螢幕。 我們常說的「單眼相機」,英文全名是「Single Lens Reflex Camera」,可簡稱「SLR」相機,就是單一鏡頭的反射式相機,也有人俗稱「單反」,鏡頭為可自由拆換。 單眼相機的拍攝原理主要是讓光線從鏡頭進入相機內的反光鏡,再反射給上方的五棱鏡,然後照進觀景窗內,讓攝影者能透過觀景窗取景、按下快門。 看完了以上SONY微單眼相機及SONY鏡頭介紹後,不知道是否能幫助大家在SONY數位相機海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命定相機呢?
sony微單: (送鏡頭袋)唯卓Viltrox Canon EOS EF-E2 II 自動對焦轉接環 0.71x增光減焦環 SONY E微單相機用 平輸 Metabones Ultra 同功能
然而,也因為反光鏡和五稜鏡的關係,單眼相機的體積和重量一直無法有效的減小,使得攝影師們必須時時刻刻負擔著這些高重量的相機。 (在鏡頭字體上)這是機身透過物體邊緣反差所做出來的峯值顯示,簡單地說,就是有對到焦的地方會有如上圖的色彩點點來提示你。 有些相機的峯值是紅色或其他顏色(Sony 可自己選顏色),可說是微單眼手動對焦最快速也最簡單的方法。 Leica 鏡頭有非常高的畫質表現,甚至一些二戰後生產的鏡頭表現都還超過現在一線大廠推出的現代鏡。
sony微單: ① 【SONY 索尼】A7C 單機身–公司貨(ILCE-7C)
那麼本篇文章就到這裡結束,相信大家看到這裡應該對文章開頭的問題大致清楚了吧? 所謂單眼、微單眼、類單眼之間只是它們彼此的構造和成像方式不同,並非單眼的畫質最好價錢最貴,也並不是類單眼的畫質就會最差。 但回歸到本篇文章,雖然相機的歷史和名詞定義固然重要,但由於現今的時代已基本上看不到這些歷史的遺物,我們會建議大家不用執著於全盤瞭解這些過去,但也仍然要提醒著自己,我們所分類的這套標準雖然清楚明瞭,卻還是存在著些微的錯誤和缺陷。 以上深入介紹完單眼、微單和類單之後,相信大家對這些相機的基本構造和概念已經有基本的認識。
sony微單: SONY A6600 ILCE-6600 相機 單機身 公司貨 全新 免運 索尼 微單 不含鏡頭
2006年1月19日,Sony發佈自2006年4月1日起全面接管柯尼卡美能達影像事業部門。 同年4月20日,Sony發表數碼單反相機品牌α(alpha);該年6月7日,Sony正式發表其首部數碼單反相機——α100。 2005年7月19日,Sony發表與柯尼卡美能達(Konica Minolta)合作加入DSLR市場,以應對消費型數位相機市場的飽和。 SEL24240:這顆是 A7 專用的高變焦旅遊鏡頭,同樣的若是希望一顆鏡頭較為全面性的主題都能含括進來,這顆鏡頭也十分推薦。 SEL55210:這顆鏡頭焦段自 mm,也就是廣角端為 55mm,最遠為 210mm,適合拍攝風景、寫生、運動等特寫主題較為適合。 SEL18200LE:是前面 SEL18200 的小改款,變輕巧一些,同時價格也稍提高一些,而我也比較推薦這一顆。
微單眼相機最主要的特色就是少了反光鏡,光線和景色進入鏡頭後直接在感光元件上成像,攝影師可以直接偷過機背的 LCD sony微單2025 螢幕或電子觀景窗來取景和拍攝。 由於少了反光鏡和五稜鏡等構造,相機的體積和重量相較於單眼可以大幅度的縮減,因此又被人稱為「微」單眼相機。 如果您正想選購一臺彌補手機拍照功能不足的單眼相機或微單眼相機也好,但卻不知道該如何下手,快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小編整理了全球最熱銷的8款微單眼相機推薦,絕對可以讓想購買數位相機卻沒有頭緒的你做為參考,絕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大家順利挑選到適合的微單眼相機。
所謂的法蘭距,就是鏡頭接口金屬環到感光元件 / 底片之間的距離,就如上圖所示。 每一家相機廠商都有不同的法蘭距,有些特別短如 Sony、Canon;有些則特別長如 Nikon、Leica R。 法蘭距會決定你的鏡頭是否能正常的在感光元件上成像,不正確的法蘭距可能會產生無限遠無法對焦、直接無法對焦、成像範圍小於感光元件尺寸(照片周圍會有黑圈)等問題。 EOS R5 具開創性,是 Canon 第一臺可錄製8K高解析影片的機種。
sony微單: 唯卓Viltrox Canon EOS EF-E II 自動對焦轉接環 0.71x增光減焦環 SONY E微單相機用 平輸
今日(9/3)臺灣索尼公佈國內預購資訊,揭露 a6100 的售價。 索尼微單的優勢在於一個卡口系統實現APS-C與全畫幅之間、Alpha微單與專業攝像機之間機身和鏡頭的連接。 既可在APS-C機身上使用全畫幅鏡頭,也可以將Alpha微單鏡頭使用在專業攝影機上。
其中,Sony 在無反相機(或稱微單)以及數位攝影機兩大領域分別擊敗 Canon 和 Panasonic,相比 2019 年皆實現逆襲、拿下第一。 無論您是生活創作達人、或是追求刺激的冒險家,抑或是初次使用全幅相機的新手,都可透過 Z5 sony微單 所創作的高質感相片和影片來滿足各種需求,展現獨步巧思。 充分利用全片幅鏡頭的廣大視野,比起其他非全幅系統,能多捕捉50%的影像區域。 全新的 FUJIFILM X-T30 小巧輕便,可以提供與 FUJIFILM X-T3 相似的性能。
sony微單: 【SONY 索尼】Alpha ZV-E10L 握把組合 + 128G鋼化貼DKL-15膠囊清潔防潮盒 套組(公司貨 可換鏡頭式Vlog相機)
許多老鏡的價格都遠比現在新推出的鏡頭還低,例如 Nikon 的超廣角鏡頭、微距鏡頭、甚至 Leica 的部分型號鏡頭都比現代 sony微單2025 Sony 新推出的 Zeiss 鏡頭來得便宜,畫質表現也要更好,這時候就可以透過轉接老鏡的方式來獲得更高的畫質並節省購買鏡頭的預算。 這也是為什麼網路上很多玩家把 Sony 微單眼戲稱為「北港XX」(後面兩個字請自行 Google),雖然很難聽也很歧視,但也說明瞭 Sony 微單眼所有鏡頭皆可用的特性。 德國 Zeiss 都要為鏡頭加上 ZE(Canon)、ZF(Nikon)來作為鏡頭接口的區別。 其實只要符合特定條件,不同廠牌的鏡頭其實都是可以透過轉接環互換使用的,例如 Sony 用 Leica 鏡頭、Nikon 用 Leica 鏡頭 等等。 4D 對焦:自動對焦性能大進化,採用 α9 的自動對焦先進技術,並針對本裝置最佳化後,提升了自動對焦性能,因此一旦 α7 III 捕捉到舞者、拳擊手和行動中的野生動物等難以預測下一動作的動態主體後,便會緊緊跟隨。
再不然也可以考慮內建3軸的機型,一樣可以大幅降低因為晃動造成的模糊,有效讓畫質提升,慢慢精進攝影能力。 三軸穩定器的6大挑選重點與三軸穩定器推薦,讓你怎麼晃都拍得專業。 sony微單2025 實際使用的心得,多角度的調整確實在實拍上更為方便,特別是低角度更是靈活,但大太陽下亮度不足不易檢視畫面,就建議多利用上方 EVF 來拍攝。
sony微單: 第08名 【SONY a6400】ILCE-6400 單機身 單眼相機(公司貨)
A6300 就外觀上與 A6000 有著極高的相似程度,最大的差別 A6300 改為鎂鋁合金機身更為堅固,同時防滴防塵設計,在雨天、海邊等極端拍攝環境,更能正常運作。 NP-FW50 可是 Sony 玩家的福音,賀禎我最早購買 NEX 初代系列 NEX-3 就有一顆,過了數年後到了A6300 依舊是 NP-FW50 ,過去的電池到現在依然健在、好用,相信不少 Sony 玩家手邊也一定不少顆。 A6300 配件如上圖,相機本體一臺,附上旅行用充電器組、NP-FW50 電池一顆、相機背帶以及說明書保證書等。 如果要我推薦 Sony 微單眼,我會推薦 A6300,試用幾天心得讓我十分滿意,這裡為大家簡單開箱介紹。 全新的設計外觀,走的是最近很流行的復古風,質感相當不錯,體積也維持微單眼大小,右側握把有蒙皮包覆,凸起的握把雖與瘦長的側身不太相稱,但是握感與體積都兼顧到了;機身是鋁鎂合金材質,有不錯的耐用度以及保護性,兼顧到專業需求以及攜帶方便性,除了沒有內建閃燈之外,幾乎是完美的設計。 繼 2014 年推出 a6000 後,Sony 睽違五年再度推出入門級 APS-C 片幅微單 a6100,入門消費者終於不用再選購舊機了!
sony微單: 相機包 索尼NEX5T相機包單肩皮套nex5N微單sony 5r復古保護套18-55mm
但在最後這個段落 Tim 和 Ting 想告訴大家,其實上述的這些定義並不是 100% 正確,但由於現今大家已經習慣這些名詞、且早就已經和相機過去的歷史發展脫節,因此我們建議大家可以把本段落當作小知識來輕鬆看看就好。 :由於發展的歷史較長,不管是原廠或副廠都有大量的鏡頭或配備可以加購,不但可以應付各種場景的拍攝,價格也通常較為便宜。 MacBook Pro 螢幕「有風險」、蘋果延長保固了 蘋果在 2019 年年中公佈一項針對 MacBook Pro 13 吋版的召修方案,確認部份裝置的螢幕背光可能出現問題,…… Back focal length 在臺灣的主流譯名是「鏡後距」,是指鏡頭最後一塊鏡片跟感光元件 / 底片之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