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好消息是,這一代的螢幕在色深與動態範圍的表現上要好不少,對一般使用者來說,確實能夠更好的確認照片狀況,而且 sonya7iv2025 A74 的螢幕的長寬比改為 3:2,在錄影模式下,它的可視範圍是比 A7S3 要大上一點點的。 在4K 30p錄影時具備7K超採樣,畫質出色,在4K 60p時則為4.8K超採,但僅支援裁切的Super 35mm模式稍嫌可惜。 大抵沿用 Sony A7S3的設計,同時加入新的雙層式轉盤,對於拍照錄影雙修用戶而言是很好的操作改進。 以入門中階機種而言雖然仍有一點小缺憾,但以拍照和錄影的多工用途來看,Sony A74規格仍算是有誠意。
- 這樣做有個好處,過去在錄影模式下要調整曝光模式必須要進選單,無法快速做調整,但在現在拍照和錄影模式可以個別調整,並且A74機身允許拍照和錄影兩種模式存在不同的曝光參數和拍攝設定,舉例來說,就像是拍照可以套用一組光圈快門白平衡、而錄影模式可以套用另一組光圈快門白平衡。
- A74 沿用了 A1 的功能,那就是在關機時關閉快門簾的防塵功能,使用者可以在選單內選擇這項功能是否開啟。
- 不過有些鳥類的生物特徵比較不是這麼明確,這時候相機就會稍稍偏移判斷的對焦點,例如曾發生過將鼻孔誤判成眼睛的狀況。
- 除此之外,A74 也搭載了一項新功能是「呼吸效應補償」,這項功能藏在 Sony 鏡頭補償的選單內,它可以補正錄影時產生的呼吸效應。
- 此外,A74的背帶扣環也比照A7S3的標準,採用不會晃動的設計,這可以確保在錄影時不會收進因為背帶扣晃動而產生的噪音。
- 模式轉盤下方的 IR 紅外線感應器可以幫助 A74 更準確的判斷白平衡,這也是 A7S3 身上就有的設計。
Sony A74的推出對相機界來說理應是件大事,這一部分是源自於A7系列的成功,將相機市場由傳統單眼往全幅無反相機跨了很大的一步,而A74的動向之所以令人注目,也在於大家都在關注它能否複製A73的成功,以及是否具備像是A73那樣的影響力。 我們從各項規格與產品定位來看,與A73不同的是,A74就定位來說比較像是一臺綜合型用途的相機,它著重的不只是拍照,還有錄影,例如全尺寸 HDMI Port、比照A7S3的機身設計、操作邏輯、更好的錄影格式4K 60p、對焦圖、呼吸效應補償等等。 因此我們會認為A74應該會是一臺同時適合拍照與錄影使用者的相機,如果你同時擁有拍照與攝影方面的雙重需求,那麼它確實相當適合,但如果你是一臺拍照重於錄影、或是錄影重於拍照的使用者,那麼還有其他機種可以選擇。 總合來說,A74走的是一條與A73截然不同的路,但相同的是,A74仍然是一臺值得購買,且完全可以列在2021年熱門相機的選項之一,它的規格與功能雖然不能說是完美,例如4K 60p裁切與103萬點螢幕仍然是個不小的缺憾,但它仍然是臺有足夠誠意的相機。 Sony A74具備4K 60fps的錄影能力,不過這必須在 Super 35mm 模式下才能達成,也就是必須裁切,若需錄製全幅無裁切畫面的話,則僅具備4K 30fps,就裁切這點來說,不免還是令人覺得稍稍有些可惜。 撇除裁切這項缺憾,A74的錄影規格還算是給的十足,其中4K 30p是由7K超採樣,4K 60p Super 35mm模式則是源自於4.8K超採樣,兩者最高都支援4:2:2 10 Bit的錄製規格。
sonya7iv: 資訊月「智慧城鄉應用」現場直擊,看新創如何應用 AI 與創新思維協助改善環境與日常生活體驗
這樣做有個好處,過去在錄影模式下要調整曝光模式必須要進選單,無法快速做調整,但在現在拍照和錄影模式可以個別調整,並且 A74 機身允許拍照和錄影兩種模式存在不同的曝光參數和拍攝設定,舉例來說,就像是拍照可以套用一組光圈快門白平衡、而錄影模式可以套用另一組光圈快門白平衡。 總合來說,A74 走的是一條與 A73 截然不同的路,但相同的是,A74 仍然是一臺值得購買,且完全可以列在 2021 sonya7iv2025 年熱門相機的選項之一,它的規格、功能,雖然不能說是完美,例如 4K 60p 裁切與 103 萬點螢幕的缺憾,但它仍然是臺有足夠誠意的相機。 因此從這些方面看來,我們會認為 A74 應該會是一臺同時適合拍照與錄影使用者的相機,如果你同時擁有拍照與攝影方面的雙重需求,那麼 A74 確實相當適合,但如果你是一臺拍照重於錄影、或是錄影重於拍照的使用者,那麼還有很多機種可以選擇。
- 這樣做有個好處,過去在錄影模式下要調整曝光模式必須要進選單,無法快速做調整,但在現在拍照和錄影模式可以個別調整,並且 A74 機身允許拍照和錄影兩種模式存在不同的曝光參數和拍攝設定,舉例來說,就像是拍照可以套用一組光圈快門白平衡、而錄影模式可以套用另一組光圈快門白平衡。
- 我們從各項規格與產品定位來看,與A73不同的是,A74就定位來說比較像是一臺綜合型用途的相機,它著重的不只是拍照,還有錄影,例如全尺寸 HDMI Port、比照A7S3的機身設計、操作邏輯、更好的錄影格式4K 60p、對焦圖、呼吸效應補償等等。
- 同樣具備雙 SD 記憶卡槽,兩者也都相容於 UHS-II 規格,其中上方的一號卡槽則兼容於速度更快的 CFexpress Type A 記憶卡。
- 撇除裁切這項缺憾,A74的錄影規格還算是給的十足,其中4K 30p是由7K超採樣,4K 60p Super 35mm模式則是源自於4.8K超採樣,兩者最高都支援4:2:2 10 Bit的錄製規格。
- 這點配置與 A7S3 也是高度雷同,不過 A7S3 是雙卡槽皆相容 CFexpress Type A,就這點來說,A74 還是有做出差異化。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開啟這項功能後要注意不要誤觸快門簾,否則入塵好清理,但快門簾損壞就真的得不償失了。 機身背面的配置與上一代 A73 大致相同,不過細部仍有變化,像是按鍵變得更大更好按、回饋感更明顯,同時小搖桿也比照 A7R4 設計,觸感與摩擦力都更好。 機身連接埠是改變比較大的部分,原則上幾乎是直接沿用了 A7S3 的設計,其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全尺寸的 HDMI 埠(HDMI Type A),可以看出 A74 針對錄影用戶的企圖新。 機身的人體工學設計與 A7S3 大致相同,不過握把部分有再稍稍加厚,以輕巧型的全幅無反機身來說,握持手感已經可以算是第一線的水準。
sonya7iv: 【線上課程】20 堂課成為 DIY 電腦王!自己組裝遊戲、創作、直播萬能機
其實 Sony 並不乏解析度較高的螢幕,例如 A7R3a 以及 A7R4a 就具備 236 萬點螢幕。 除此之外,原本的 EV 補償轉盤也改成了可以鎖定的後滾輪,同時不再僅限於 EV 補償這項功能,而是讓使用者可以自定義,這等於也讓 A74 變成一臺具備雙後滾輪的機種。 Sony A74 同樣也提供了眼控對焦功能,不同的是這一代在眼部對焦選項上加入了三個選項,分別是人眼、動物眼、鳥眼,使用者可以依據自身拍攝的主題選擇要用哪一種眼部對焦模式。 A74 沿用了 A1 的功能,那就是在關機時關閉快門簾的防塵功能,使用者可以在選單內選擇這項功能是否開啟。
A7 正面造型仍然維持一貫的家族特色,十分簡潔,不過令人有些出乎意料的是,A7 IV 字樣並未打在機身上,而是相當低調的印在機身左肩部,正面型號字樣僅顯示 A7 而已。 T客邦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採用網站分析技術,若您點選「我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新的33MP背照式感光元件、10fps連拍速度與新的動態追焦系統,讓 Sony A74可以適用於相當多的拍攝場合。
sonya7iv: 機身核心 對焦性能同步進化
這裡有個重點是模式轉盤,它將錄影模式、S&Q模式給獨立出額外設計一個撥桿,讓使用者可以快速的在拍照和錄影模式之間切換。 這樣做有個好處,過去在錄影模式下要調整曝光模式必須要進選單,無法快速做調整,但在現在拍照和錄影模式可以個別調整,並且A74機身允許拍照和錄影兩種模式存在不同的曝光參數和拍攝設定,舉例來說,就像是拍照可以套用一組光圈快門白平衡、而錄影模式可以套用另一組光圈快門白平衡。 除此之外,原本的 EV 補償轉盤也改成了可以鎖定的後滾輪,同時不再僅限於EV補償這項功能,而是讓使用者可以自定義,這等於也讓A74變成一臺具備雙後滾輪的機種。
sonya7iv: 比照旗艦機種的機身配置
此外A74也具備 XAVC S-I 全幀內壓縮格式,最高流量可達到600Mbps,A74也可以錄製代理檔案(Proxy),因應專業錄影需求並利於後製剪輯。 Sony 為A74設計了一些新的錄影功能,其中值得一提的就是「對焦圖」,這項功能相當於是將相機運算景物的邏輯以可視化的方式呈現給使用者,在焦點前景的部分會用紅色方塊顯示,在對焦點後的物體會用藍色色塊顯示,讓使用者可以更快速的判讀對焦物體是不是在焦點內。 除此之外,A74也搭載了一項新功能是「呼吸效應補償」,這項功能藏在 Sony 鏡頭補償的選單內,它可以補正錄影時產生的呼吸效應。 不過必須要注意的是,呼吸效應補償作用原理是靠畫面裁切來達成,也就是說開啟補償之後,錄影的視角會變得更小,不過這項功能必須是 Sony 官方推出的鏡頭纔可以使用,也並不是每一顆都有支援,使用者可以上 Sony 官方網站查詢。 除此之外,A74 也搭載了一項新功能是「呼吸效應補償」,這項功能藏在 Sony 鏡頭補償的選單內,它可以補正錄影時產生的呼吸效應。 sonya7iv2025 不過必須要注意的是,呼吸效應補償作用原理是靠畫面裁切來達成,也就是說開啟補償之後,錄影的視角會變得更小,使用上必須多加註意。
sonya7iv: 使用 Facebook 留言
Sony A74 具備 4K 60fps 的錄影能力,不過這必須在 sonya7iv2025 Super 35mm 模式下才能達成,也就是說必須經過裁切,若需要錄製全幅無裁切畫面的話,則僅具備 4K 30fps,雖然許多使用者都期待 4K 60p,但就裁切這點來說,不免還是令人覺得稍稍有些可惜。 這裡有個重點是模式轉盤,它將錄影模式、S&Q 模式給獨立出額外設計一個撥桿,讓使用者可以快速的在拍照和錄影模式之間切換。 Sony A74最大的特點在於引入了新的雙層模式轉盤,可以在拍照與錄影模式之間快速切換,機身的人體工學設計與A7S3大致相同,不過握把部分有再稍稍加厚,以輕巧型的全幅無反機身來說,握持手感已經可以算是第一線的水準。 上述的這兩項功能,必須是 Sony 官方推出的鏡頭纔可以使用,也並不是每一顆都有支援,使用者可以上 Sony 官方網站查詢該鏡頭有沒有支援「對焦圖」以及「呼吸效應補償」功能。 Sony 為 A74 設計了一些新的錄影功能,其中值得一提的就是「對焦圖」,這項功能相當於是將相機運算景物的邏輯以可視化的方式呈現給使用者,在焦點前景的部分會用紅色方塊顯示,在對焦點後的物體會用藍色色塊顯示,讓使用者可以更快速的判讀對焦物體是不是在焦點內。
sonya7iv: 嶄新的 33MP 感光元件
不過有些鳥類的生物特徵比較不是這麼明確,這時候相機就會稍稍偏移判斷的對焦點,例如曾發生過將鼻孔誤判成眼睛的狀況。 在 Sony 招牌的眼部對焦方面,Sony A74 現在不僅僅可以對人眼對焦,現在眼部對焦還支援動物、鳥類,而且連錄影模式亦可以使用,這大幅增加了錄影的可用性。 感光元件與影像處理器同步更新,採用了與A7S3、A1同等級的雙Bionz XR 處理器,處理速度方面提升了八倍,機身連接埠原則上幾乎沿用了A7S3的設計,最大亮點就是全尺寸 HDMI埠(Type A),可以看出A74針對錄影用戶的企圖心。 撇除才切這點小缺憾,A74 的錄影規格還算是給的十足,其中 4K 30p 是由 7K 超採樣,4K 60p Super 35mm 模式則是源自於 4.8K 超採樣,兩者最高都支援 4:2:2 10 Bit 的錄製規格。 除了我們前面提到的 3300 萬畫素感光元件之外,A74 採用了與 A7S3、A1 同等級的雙 Bionz XR 處理器,官方表示這 A74 在影像處理速度方面提升了八倍,這也讓它在連拍、追焦、對焦演算等層面上具備更強悍的表現。 不過令人稍稍有些失望的是,這具螢幕僅只具備 108 萬點的解析度,以這個級距的機種來說確實是太少了,雖然說上一代 A73 螢幕為 92 萬點,相較之下有所進步,但以同級機種來看,仍然遜於對手的 210 萬點。
sonya7iv: 錄影規格升級 但稍有遺憾
連拍張數維持在 10fps 的等級,不過連拍緩存區(Buffer)大幅增加,使用 Jpeg+Raw 連拍的時候,可以以最高連拍速度連續拍攝 800 張不卡彈。 其他連接埠方面由上至下分別是 3.5mm 麥克風、 3.5mm 耳機、 USB Type-C 以及 micro USB。 sonya7iv 同樣具備雙 SD 記憶卡槽,兩者也都相容於 UHS-II 規格,其中上方的一號卡槽則兼容於速度更快的 CFexpress Type A 記憶卡。 這點配置與 A7S3 也是高度雷同,不過 A7S3 是雙卡槽皆相容 CFexpress Type A,就這點來說,A74 還是有做出差異化。 A74 的觀景窗採用 369 萬點 EVF,相較於上一代的 236 萬點有不少進步,這可能與 A7R3 所採用的 369 萬點 EVF 相同,不過可視範圍似乎要好一些(這點仍待確認)。 A74 同樣也搭載了機身內置的五軸防手震系統,防震級數由上一代的 5 級提升為 5.5 級,不過在實際測試的過程中,似乎沒有很明顯的感受到兩者之間的差距。
sonya7iv: 使用 Facebook 留言
T客邦由臺灣最大的出版集團「城邦媒體控股集團 / PChome電腦家庭集團」所經營,致力提供好懂、容易理解的科技資訊,幫助讀者掌握複雜的科技動向。 選單大進化,A74 全面採用與 A1 和 A7S3 幾乎相同的選單介面,改成縱列式的三層式選單,這樣設計的好處是可以在第二層選單就看到第三層選單的選項,同時選單描述也更加直觀一些。 此外,A74 的背帶扣環也比照 A7S3 的標準,採用不會晃動的設計,這可以確保在錄影時不會收進因為背帶扣晃動而產生的噪音。
sonya7iv: 嶄新的 33MP 感光元件
模式轉盤下方的 IR 紅外線感應器可以幫助 A74 更準確的判斷白平衡,這也是 A7S3 身上就有的設計。 定位為中階準專業的全幅無反相機:Sony A74(A7IV、A7 Mark 4、A7m4)終於問世了,這系列是所有 A7 系列原型的衍生第四代後繼機種,同時也是最為泛用、講究通用性的機型。
sonya7iv: 機身核心 對焦性能同步進化
機身背面的配置與上一代A73大致相同,不過細部仍有變化,像是按鍵變得更大更好按、回饋感更明顯,同時小搖桿也比照A7R4設計,觸感與摩擦力都更好。 此外,A74的背帶扣環也比照A7S3的標準,採用不會晃動的設計,這可以確保在錄影時不會收進因為背帶扣晃動而產生的噪音。 此外,A74也終於搭載側面翻轉式螢幕,但它僅具備108萬點的解析度,以這個級距的機種來說確實是太少了,雖然說相較上一代A73螢幕的92萬點有所進步,但以同級機種來看,仍然遜於對手的210萬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