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x 實習2025全攻略!(小編貼心推薦)

Kono 是一間非常重視產品設計的公司,你會面對龐大的壓力,也會獲得巨大的成就感;你會感受提案被打槍的挫折感,也會累積難能可貴的業界實戰經驗。 讓你的設計 Make Sense,設計圖無法被工程師實踐是很多設計師的問題! 答案必須自己找才屬於你自己,我們希望讓每個夥伴都能有參與的項目的機會,獲取最大的經驗值,做出自己的成果。 去除了艱澀的資料結構跟演算法,相對來說,我們希望應徵者有足夠的 UX 知識,例如 usability evaluation heuristics 啦,design process 啦;以及有相當水準的設計思維,能分辨不同設計的優劣取捨。

  • 希望能透過自己的分享,幫助迷惘的朋友們增加信心,也少走點冤枉路(?)。
  • 於是我就把過程中的產出數量寫出來,比如「歸納出 2 個設計人物誌」、「規劃 3 項設計策略」之類的,至少能讓人理解你做了多少事。
  • 針對公司正在執行的大型專案,你會從旁協助正職設計師進行腦力激盪、設計、出稿。
  • 歷經 agoda、honestbee 與 LINE 的過關斬將,我想能分享點什麼。
  • 我們重視每一件小事、每一個微小的可能,讓每個想法都有成真的可能性,你可以自由提出你所感興趣的方向,我們會讓你主導一項專案,發揮潛力、應用所學,在執行過程中學習實務經驗,將你的價值完整呈現,獲得拿得走的經驗、同時豐富你的人生經歷。
  • 重點在於你在團隊合作中會不會是一個好的 team member,怎麼從其他 stakeholders 的角度思考,理解他們的需求和想法,從宏觀的角度設計研究,產出對整個團隊最有幫助、影響力的研究成果。

當時還在轉職泥淖中翻滾的我,對設計的想象充滿了各種美好,現在想起來,才發覺自己已經把初衷甩在腦後,整天在想升遷、加薪、能見度,社會總是現實的,也不是每家公司都重視設計,也不是隻有臺灣不重視設計。 所以這次的實習經驗真的一點不像實習,如果希望能夠成為正式的 UXR,這次的實習完全可以符合所有 Junior UXR 應該有的能力和眼光了。 為了激發大家的生產力,現在公司明確規定週四的下午盡量不要安排重大的會議,讓大家有時間可以處理自己的工作。

ux 實習: 熟悉雲端作業

這樣的模式會比較有互動,不會是你一直講(然後不知道對方是在聽還是在打盹)的狀況。 哇哇3C日誌替大家收藏各種3C資訊,電腦上蒐藏實用的綠色軟體與免安裝軟體,評測各類手機與平板,與生活家電的使用心得。 生活資訊豐富,親子生活樂趣無窮,愛美食愛攝影,更愛騎著單車遊山玩水。 實習專案工程相關行政作業:A25大樓內勤職場調整專案,協助相關圖面彙整、各項工程預算統計及搬遷物品統計等行政作業。

說整理是因為更新的幅度實在不大,我更新了 2 個完整的專案經歷,還有 ux 實習2025 3 個到目前都只完成了 Brief,不過我的想法是:那麼多的專案,其實只要有2~3個足夠呈現我所具備能力即可,事實也證明這種策略沒有問題。 但是身為 UX Researcher 英文絕對要夠好,畢竟研究過程從頭到尾需要和各式各樣的 stakeholders 溝通,更不用說要訪談、紀錄、分析、分享研究資料了。 如果不能完全理解談話內容,在解讀分析上可能會漏掉很多細節,無法精確地傳達想法和研究發現,真的會很辛苦。 網上偷的圖在你的第一個UX實習中,你很可能會被“冒名頂替者綜合症”(imposter syndrome)折磨。 我甚至聽過一個有二十年工作經驗的設計師前輩說自己也會有這種情結。 而在外人眼裡,她是一個為多個科技巨頭帶領過設計專案的出色設計師,也是一個在社交網絡上略有影響力的青年設計師的導師。

ux 實習: UX Researcher 實習面試分享-國泰金控

在這個暑假,你會發展、設計並與一個了不起的團隊一起合作,而你們將會共創一個無與倫比的經驗。 當時我對 HCI 只有一些很粗淺的認識,只參與過一個研究計畫中的焦點團體、訪談、同理心地圖,但對於什麼設計過程、使用者測試、要怎麼把研究成果轉成設計圖都不清楚,更別談做出精美的 High-fid prototype。 我們正在尋找一個務實且浪漫的人,希望可以藉自己的力量一步一步設計出令人驚艷的數位產品。 除了為產品的美感把關,你也期許自己是個具備前瞻性的角色,時常保持好奇心,持續探索數位世界的新知與潮流,試著在每次專案摸索最適合的解法,為工程師們的開發之路打好基礎,且樂於溝通與協商。 如果你是這樣的人,新芽誠摯地歡迎你加入我們,我們將提供給你實踐想像的舞臺。 這段話讓我開始反思在趨勢的實習期間有哪些舉動展現出我的特質和潛能,想到 Onboard 第一天主管問我要不要學新的軟體 Axure,我說「好!我學」應該有看見我的積極和願意挑戰的性格。

身為菜鳥的我一開始很容易一個作品就講太久,從User Research 到 Ideation到 Design 到 Iteration,講得很細,對方通常就是在我一邊講一邊問問題,然後最後可能剩2分鐘的Q&A(讓你問關於公司、職位…等的時間)。 在找實習時,基本上Product Design、Interaction Design、UX Design、Experience Design 各種Title都可以找。 幾個大的求職網基本上都讓這些相關職缺一併浮現,但是還是可以嘗試不同關鍵字。 履歷表是求職的門面之一,面試主管會先看到你的履歷,你說重要不重要? Visualcv有多款履歷表模板免費使用,除了有滿滿的經歷之外,也要讓履歷表長得美美的,因為排版設計也很重要,是給人的第一個印象,就像人一… 在實際參與專案的過程,也瞭解到不同類型網站所需注意的設計樣板不同,像是在建立 Hubsoda 網站與 Rae 討論時,我才初步瞭解網站 SEO 的概念,發現配圖與文字的比例也會對網站流量造成重大影響。

ux 實習: 設計實習生(MG/動畫/社羣)|提供培訓資源

每個實習生都會有一位 Mentor 帶領,我的 Mentor 是位親切的資深 UI Designer,實習期間和他一起參與 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軟體即服務) 的手機網頁介面設計專案。 由於他在美國芝加哥遠端工作,我們開會討論都是用 Zoom 進行語音通話,只有在八月見過一次面,本人給我的感覺很像是年輕一點的聖誕老公公 🎅🏼。 因為我的朋友看到我在使用 ux 實習2025 BotBonnie 設計 Chatbot 時的小抱怨,於是轉介了一個內推的機會,結果我就獲得了面試機會! 這次的面試除了新手村以外,我以個人使用者的角度進行了 Onboarding 流程以及產品功能資訊架構的評估,並提出改善方案,在面試結束後面試我的創辦人 Roy 就決定給我 Offer 了。

ux 實習: 語言學學UXR | ShopBack User Research 實習心得

於是我就把過程中的產出數量寫出來,比如「歸納出 2 個設計人物誌」、「規劃 3 項設計策略」之類的,至少能讓人理解你做了多少事。 Welcome to 遊石設計遊石設計是一間擁有十多年使用者經驗的設計團隊,服務內容包括使用者經驗設計 和服務設計。 提供的設計服務包括洞察研究、設計策略、創新引導、體驗設計、服務設計、互動設計等等。 (實習生)【銘島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實習] 網頁前端工程師【一踢科技系統整合有限公司】。

ux 實習: 工作探索

在google以「國泰金控、國泰人壽、Fintech 、數位轉型」等關鍵字搜尋一下或是平時瀏覽數位時代、科技島讀捕捉到的印象,都是面試前很好的產業知識補充。 想要在遊戲中獲勝的一大關鍵是小隊間的溝通,一起制定策略、交換手上的卡牌,對應到現實的情況好像也是如此,團隊開會討論下一步的方向、互相提供資源,彼此合作纔有可能打造出好的產品、拿下市場。 因為我是一個不太善於以詞藻掩蓋心中想法的人,過去申請實習的經驗告訴我永遠只申請喜歡的實習而不要將就。

ux 實習: 產品

不過在這段時間找實習最大的挑戰,其實就是UX 實習 … 電話面試通過了以後,就要做回家作業,題目大多是給你 mock 圖檔要你刻出 UI 。 因此,你的任務除了刻 UI 以外,還要自行決定所有的互動設計細節。 作業期限一週,交作業時需要提供原始程式碼;根據平臺不同,也會要你提供成品的 hosting URL、APK、或操作影片…等等。 因此,在我還是 software engineer 時,我也有考慮過是否要直接轉職當 UX designer。

ux 實習: 實習生招募計畫 – UI/UX Designer UI/UX 設計實習生

大學就讀企管系的我總覺得自己格格不入,大二開始修了一些藝術史的通識課程,認識了各種藝術流派。 我也在校內的藝文中心打工,參與展覽佈置和導覽,但會接觸到的領域還是跟純藝術比較有關係。 ux 實習 爬完一圈UX 面試的心得Tips後,心中會建立很多mindset,像是更知道企業重視哪些能力、研究員要呈現什麼特質等等。

ux 實習: 整合行銷助理 – 學生實習

在等待結果通知的過程中,我還透過朋友打聽到內部設計團隊的一些運作情況,就我的瞭解 OD 的設計團隊非常完整,合作情況沒有什麼大問題,而且人才也都是一時之選,因此對於希望能在 UX 領域成長的我來說是非常嚮往的一個機會。 不過他們目前都還有陸陸續續在找正職,我有一位朋友幾乎同時間跟我面試正職 PM 並錄取,最近才剛 On board,希望之後有機會能夠一起共事。 有趣的是,我在面試後又接到了 2 次他們公司的面試邀請,其中一次是一模一樣的職位,另一次是產品經理實習生,三次分別是不同的 HR 寄通知給我,不禁令人懷疑他們 HR 的制度與能力究竟如何。 工作內容主要是在上午時幫忙整理各部門交給總經理的數據報告,檢查是否有誤並提出一些發現,以及進行市場調查;下午則是會根據各部門需求,可能會支援其他部門的工作。 有關履歷的內容,網路上有許多資源可以參考,但是有一點我想可能許多做過 UI/UX 設計專案的同學們會有點困擾:沒有增長的數據可以說明設計或研究的影響力。 這點我其實也卡了很久,總不能掰數字出來吧,有些有過實習經驗的人可能因為碰過真的產品就會有數據可以說,但我剛好就都沒有啊是想怎樣啦(兇)!

ux 實習: 【專管類】 實習專案助理

不過,因緣際會之下,我得知了 UX engineer 這職位,巧妙地結合我過去的軟體工程經驗及我對使用者經驗的興趣;上工之後,也很開心實際的工作內容就如預期地既好玩又有挑戰性。 這是跟 Engineering school 一起合作的一年 program,上下學期加起來 8 學分,分成業界組跟研究組。 業界合作對象包括 Toyota、BOSCH、ProQuest、GM 等許多大咖公司。 我參加的是研究組,設計改善學校開發的一個數據視覺化工具。 在第一學期就要鎖定能夠累積 project 的課程,並且一邊做一邊要記得蒐集素材,設計過的每個草稿、不同版本,測試過的 feedback 這些都盡量記下來。 第一次設計 SaaS 產品的手機網頁介面,遇到不少挑戰,設計的出發點也和 Mentor 的很不同,為的是往後的使用者測試可以有兩種版本做測試和比較。

Mentor 的設計方向為任務導向 (task-oriented),強調主要的工作流程 並將其簡化,因此和電腦版畫面會有較大的差異。 UX/自然派/蝕刻版畫家/資深平面設計師,正龜速開發自己的邏輯腦,認為要商業更要靈魂溫度。 以前大家都習慣面對面,可以觀察到對方的反應或立即得到回饋;但他們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是手機互聯網世代,習慣以文字溝通。

ux 實習: 學生實習 Spring Internship Program – Optical and Sensing Technology Intern

另外,由於我是後期才加入這個專案的,坦白說對於金融服務、數位銀行相當陌生😭 ,自己也只有用過臺新的Richart,對於國內外其他數位帳戶完全沒有研究過。 所以在專案中,我趕緊利用閒暇之餘趕快了解數位金融、純網銀的相關知識,並且研究了蠻多國外指標性網銀的設計思路與風格,像是英國的Revolut、巴西的Nubank、韓國的kakaoBank..等等。 過程中總是越看越驚嘆,原來數位這戶還可以這樣搞…真的是刷新了我的三觀。 ux 實習2025 相比臺灣新一代的金融,才剛要起飛而已,還有不少東西待突破。 好的設計的背後,往往有數不清的討論與迭代,這時溝通就變得相當重要,尤其是在一間幾乎都是設計師的公司,設計討論更是家常便飯。 剛進公司時自己其實還不太敢坦率地表達設計的想法,覺得自己只是個實習生,這些意見可能不被認同或接受。

ux 實習: 華碩 AI 研發中心 (AICS) 2023 實習生計畫

或是想知道 ShopBack 實習面試的流程,可以看看上篇文章,裡面有稍微說明一下。 分成兩個方式執行,第一問詢曾經使用國泰人壽APP購買保險的朋友,他們的使用情境及操作體驗。 第二,自己分別下載各家APP,實際體驗,並以易用性評估的概念,以「獨旅者購買旅海外平險」(購買頻率較高且較不需依賴業務員面銷服務的產品)的任務為操作情境,紀錄自己使用各家app的使用感受。 由於面試時正值學校期末報告,時間非常緊湊,覺得若要兼顧守備範圍及讀書時間,需要提高面試準備的精準度、時程。 所以我從一年半前開始自學 UI/UX 以來,分別在聊天機器人新創公司 BotBonnie 和全球資安公司趨勢科技歷經六個月和兩個月的實習,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閱讀先前的 BotBonnie ux 實習2025 實習心得和 趨勢科技面試紀錄。

ux 實習: 六個方法讓 Redesign 專案更有價值

在今年畢業或者尋找實習機會的UXer需要面對更大的挑戰和不確定性,但希望我們都可以很快的走到隧道的另一頭。 但與 Erik 的談話過程,接觸 Director 的思考模式時,我慢慢感覺到 UX 對我也許就像是種存於心中的精神,而我也可以鼓勵自己跳脫以往埋頭於設計的思維,站在更遠處綜觀產品全貌,同時不斷重新審視、精進自我。 就像在觀賞畫作時,不只要靠近觀察細節,還得站在遠處欣賞全貌,才能感受到作品的美感與韻味。

瞭解受訪者的選擇、研究方法的設計等等因素如何影響你的研究成果,如果有更多時間或資源,還有哪些研究方向是你想要進一步探討的? 這些都能展現你對自己的研究設計掌握度有多高,以及對於自己身為研究員的判斷能力有沒有信心。 大部分公司都很重視團隊的文化多元性,來自不同文化背景、有不同國家的工作經驗、用不同語言做過研究,不是什麼需要擔心的事情,反而是很好的優勢。 履歷部分可以參考許多線上關於UX Designer Resume的文章。 我唯一想要特別提到的就是若你過去的「工作經驗」跟這個領域比較沒有關係,但是自己或是課堂上有做一些Project,可以在履歷上面多加一個 “Project” 的部分,挑1–3的比較完整個作品放上去,這樣纔不會整個履歷都和你要應徵的職位沒有相關。

因為疫情的關係都改成用 Google Meet 開線上會議,但是大部分的人都很準時開始也準時結束,不太會有那種落落長到沒重點的會議。 校友作品集有個好處,能夠看學長姐如何把同一堂課的內容寫成讓僱主青睞的文案與呈現方式,也是很適合參考的來源。 職場軟實力的其中一個課程是完成「DISC 人格特質測驗」,只要 10 分鐘就能分析你的內在(輕鬆隨意或高壓力的場合)和外在(正式或規範的場合)性格,瞭解你在不同情境下的行為傾向。 (1.) 視覺設計美感與專業知識:大部分情況下介面設計是有視覺介面的,因此基本的視覺設計能力還是很重要,像是排版構圖、色彩的配置等等,都會直接影響到介面設計的好壞成敗。 但因為最近參加了國外的線上課程,試著用實習學到的方式帶領一個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