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拜地基主2025必看攻略!內含中元節拜地基主絕密資料

有許多人在作牙祭拜土地神、或者祭竈神時,一併祭拜地基主。 但地基主並不是竈神,亦不等同土地神(或稱土地公、福德正神),目前普遍認為管轄範圍境主(或稱「統境王」、「統境公」,市鎮或廟宇轄區的守護神,類似城隍)大於土地神,土地神又大於地基主。 冬至多出現於每年陽曆的12月22日左右,冬至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各地都有自己傳統的慶祝方式。 我國北方冬至這天都要喫餃子,而在南方則有喫湯圓的習俗。

  • 拜地基主 – 一年裡有哪幾天要參拜拜地基主的呢?
  • 因此在燒化時,建議每張分開燒化,且燒化時不可以撥動,避免用品毀損。
  • 而且不只是一般住宅要拜,有開公司、經營生意、開店的店面等,如果想要經營順利,財源滾滾的話,那就更要祭拜地基主,才能開拓客源、穩固市場,所以老闆們更需要拜地基主。
  • 新北市長侯友宜(中)7日主持市政會議,會後接受媒體聯訪時對外界力拱參選2024的說法表示,新北市還有很多要努力推動的建設,市長角色就是好好做事,努力認真把目前推動市政工作做得更好。
  • 有些地區在中元節與盂蘭盆節有「鬥寶」習俗,流行於士紳階層,即公開展示個人所珍藏的古董、文物、古書、珍玩、字畫等,互相比較、競爭,故曰「鬥寶」。
  • 另外,祭拜地點則是以家門口為佳,避免選擇在屋內或陽臺,以免「請鬼入厝」。

2020端午節拜拜攻略:端午節地基主,祖先攏要拜… … 一般大節日都祭拜的比較豐富,但這也要看心意及方便度等多方面 可以 不 拜地基主嗎 … 明天(21)日就是冬至,依照習俗是24節氣中最重要的「冬節」,一般都習慣喫湯圓象徵團圓,不過命理師表示,選在冬至這天祭祖、供奉地基主必備1樣供品 …

中元節拜地基主: 道教說法

我問了不少命理與民俗學者,得到一個共通答案,就是拜地基主的供桌,竟然是放在家中爐竈或瓦斯爐旁的位置! 很多人可能存有疑問,卻真的是拜地基主的正確場所。 日本朝日新聞報導,從疫情發生到2022年12月1日為止,因為感染新冠肺炎死亡的人超過5萬,這跟年初第6波、夏天的第7波疫情,確診者大幅攀升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光只是2022年,死亡病例數就超過3萬人。

供品也不過於複雜,準備鮮花素果、水酒糕餅,金紙則要稍微慎重,要準備備天公金、壽金、刈金、福金、甲馬。 剛才說過了,地基主就在屋內,若你朝著外頭拜,屁股對內,就跟某高人的口頭禪一樣:「拜個屁啊!」如果你不想挨罵,那麼請朝客廳方向拜,桌上供品的擺放也朝客廳方向吧。 看起來有些奇怪,但我問過的專家都是這麼解說,應該不會錯,如有其他不同的習俗或祭拜方式,倒很歡迎提供作為參考。 中元節拜地基主2025 普渡的時間為中元節當天國曆8月22日,祭拜方式有許多說法,最完整的流程就是分別祭拜神明、祖先、地基主與好兄弟。 一般來說,上午祭拜神明、中午祭拜祖先、傍晚祭拜好兄弟、最後再祭拜地基主,不過也有說法是先拜地基主、後拜好兄弟,或是將神明與祖先一起祭拜,與普渡公分開。 民間信仰相信,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但祭祀活動一般在舊曆七月底之前進行,並不侷限於特定的一天。

中元節拜地基主: 地基主拜拜方向和位置

到了宋朝的時候,由於儒、釋、道三教合流的日趨明顯。 民間流傳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並將佛教的盂蘭盆會與道教「中元地官節」相結合,而流行道士誦經普度眾鬼,期使獲得三官中的地官赦罪,獲得解脫。 因此民間習俗的中元普渡著重在祭祀孤魂野鬼,與中國傳統對祖先鬼魂崇拜又融和在一起,變成「祭鬼」,亦即為了亡者的鬼魂可得救度,改以盆施餓鬼但與道教和儒家的祭祀習慣不同,盂蘭盆法會以素食施食供養。 謝沅瑾建議除了家常飯菜、水果、兩杯酒或茶水之外,若有雞腿最好,並準備兩副碗筷(拜地靈公、地靈婆),以及紙錢。 最方便的可以直接用雞腿便當代替;若家中喫素,也可用素菜祭拜。 謝太歲的時間沒有一定,從冬至前的一個禮拜到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神日」當天都可以,只要找自己方便的時間就好,但要挑一個吉時。

地基主由於身高不高,大約只有3~4尺高(大約100~120公分),祭拜時供桌請用矮桌或是矮板凳,若使用供桌或一般桌子都會太高,就會被當成在欺負牠。 不論地點是在大門口或廚房,都要朝屋內拜,案桌不用太高,約在膝蓋位置即可,時間在當日中午12點~下午3點間。 陰陽兩隔,跟鬼靠近我絕對認為不會有好下場的,所以拜拜供品跟金紙真的適量就好,我認為拜鬼要低調阿,別太招搖以免惹鬼上身。 公普贊普的時候怕鬼不知道哪些供品是你的,有的人會插旗,插旗無所謂,但我有時候會看到有人棋子寫上自己的名字,甚至寫地址,靠腰阿,你是怕孤魂野鬼不認識你是不是阿….寫個姓就好,別寫全名。 例如盥洗用具應另外放置於供桌旁的矮凳上,且供品由外而內的擺放順序為零食、水果、三牲、浮爐(用來插香的米杯)、酒杯和燭臺。 至於擺放三牲時,讓雞頭朝外,魚頭朝內,象徵雞咬錢入家裡,且家中有餘。

中元節拜地基主: 供品需頭尾完整 水果避開諧音禁忌

這些活動又常與家庭祭祖活動結合,以時鮮作物祭祀祖先。 準備完畢後,就點香向太歲星君表達謝意,然後恭送太歲星君迴天庭述職,再將太歲符撕下,與金紙一起焚化。 中元節拜地基主 不過現在人大多居住在集合式住宅,並不是和焚燒金紙,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將舊太歲符與金紙一起送到附近的廟中,向主神稟報後,再委由廟方人員統一處理,是最好的方式。 如果是在廟裡安太歲,那麼謝太歲的科儀就交由廟方進行,找時間到廟中像太歲星君道謝即可。 但你若是將太歲符供奉在家中,那就要準備簡單的供品,在家中進行謝太歲的儀式。 中元節拜地基主2025 在臺灣與太歲星君有關的宗教儀式大略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當年度犯太歲的兩種生肖要到廟中安太歲,第二種是將太歲符貼在家中乾淨的牆上,請太歲星君守護這個家庭的平安。

中元節拜地基主: 祭祖

現時民間的「中元普渡」習俗是三教合流的結果,民間把道教中元祭祀和佛教目連救母的傳說習合,把施餓鬼與祭奠亡魂相混,形成一種民間習俗。 每年到了農曆七月中,人們都會宰雞殺鴨,焚香燒紙,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人們相信這樣可以化解其怨氣,不致於為禍人間。 而有習俗說釋迦外型像釋迦牟尼佛頭部,大不敬,不可用。 供品部分,家常飯菜、水果、二杯酒或茶水,有雞腿最好,備兩副碗筷(拜地靈公、地靈婆),以及紙錢。 中元節拜地基主 祭拜方向也有所考究,若廚房有連接後門則朝後門往屋外拜;若廚房無窗無後門則朝流理臺方向拜;若廚房有窗無後門則朝窗外拜。 謝沅瑾說,祭拜時若廚房有連接後門,就朝後門往屋外拜;廚房無窗、無後門的,則朝流理臺方向拜;廚房有窗、無後門,朝窗外拜。

中元節拜地基主: 祭拜地基主禁忌

流程:擺放供品後點香祭祀,稟告神明今天是冬至,祈求平安和保佑。 等到香燒到約三分之一時,捧紙錢向神明拜過後燒化。 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喫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 然後每隔3~5分鐘添一次酒,總共添三次酒,沒有擲筊雖然可以,但至少要等到香燒到超過三分之一炷香的時間,才能開始擲筊,請示地基主是否已享用完菜餚? (擲一次即可,出現一正一反代表已經享用完畢)接著可以開始收供品,並且燒化金紙。 地基主一旦拜了,就要好好拜,繼續拜,直到沒有再在這間房子居住為止;若房子是向房東承租,不是自己的,一樣可以拜地基主。

中元節拜地基主: 中元普渡祭拜神明、祖先、地基主、好兄弟

現代人一般忙碌,若是沒有時間拜,可選擇搬新家時,在管轄住家的土地公廟拜拜,稟告土地公即可。 另外,拜地基主是依照「門牌號碼」拜,不是跟著社區大樓一起拜;若有兩戶打通的情形,就是兩個門牌的地基主都要拜。 今年因疫情影響,普渡活動多有限制,民眾除了實際前往廟宇參與之外,也可以選擇網路普渡,或是「代辦普渡」服務。 中元節拜地基主2025 「代辦普渡」是指線上訂購普渡供品寄送給廟方,由廟方直接代為供奉,後續可以依照選擇將供品寄回,或捐贈給需要的弱勢團體。 和七月鬼門開時相同,為了讓好兄弟能夠在享用食物前稍作清潔,通常在準備普渡供品之外,也會另外擺放一些盥洗用具。

中元節拜地基主: 中元普渡 拜拜 四個必須知道的忌諱

此外,「四離」這幾天五行無法流通生財氣,所以像是搬家入厝、開工開業或是動土興建都應盡量避免在這天開始。 礁溪鄉公所表示會和縣府研議,未來對於誤闖者是否要開罰。 民視新聞/楊思敏、黃鴻宇 臺北報導每年11月到3月是流感高峯期,疾管署特別找來藝人香蕉哥哥與醫師,透過直播向民眾宣導預防流感的知識,也提醒家中老人和幼童,盡早接種流感疫苗。 平常除了勤洗手,保持好的衛生習慣,也要記得打當季的疫苗,因為4到6個月後,疫苗的保護效果會下降。 地基公地基婆,今日幾月幾號,什麼節日(有節日的話),弟子XXX住址XXX,誠心誠意準備供品及金紙,請地基主享用,請地基主保佑全家大小身體健康、平安順利。

中元節拜地基主: 【中元普度特輯 — 給家中先靈「地基主」的一餐】

首先在祭祀的時間上,應為上午10點半開始,到中午12點為止;祭拜的內容物,則為1鍋白飯、5樣菜、1塊滷肉、1條魚、1碗湯、1罐米酒、4樣水果、10副碗筷、10個酒杯。 至於在金紙的選擇上,則為四方金(大爻金)7支,銀紙(爻銀)7支,往生咒3支、庫銀5支、經衣1支、金銀元寶若干;另也可以以50個金元寶、5支庫銀、經衣1支、往生咒3支取代。 中元節的名稱,起源於北魏時期,當時因佛教盛行,「盂蘭盆會」一度為重要盛會,由此演變出「中元節」的祭祀節慶。 因為時值收穫的季節,需要象徵性地用新收成的稻榖祭祀祖廟,表達對祖先的敬意,這樣的習俗留傳至今。 而中元節祭拜是為了透過儀式,和過往的親人們溝通,因此各樣細節不能馬虎,有許多禁忌需謹遵不能觸犯。

中元節拜地基主: 中元節

有網友分享搬到租屋處,因為不懂如何拜地基主, … 4 月初是國人的重要節慶「清明節」,因此-拜祖先要先拜地基主.地基主守住屋內,金紙來祭拜,房舍的守護靈,生意興隆,過年三大節日,都是地基主及祖先拜拜錯誤的比較 … 端午節既然臺灣人的三大節日之一(另外兩個是過年和中秋),當然免不了也要拜拜啦,端午節拜拜主要要拜的是神明、祭祖還有地基主,當然,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戶戶.

新北市長侯友宜(中)7日主持市政會議,會後接受媒體聯訪時對外界力拱參選2024的說法表示,新北市還有很多要努力推動的建設,市長角色就是好好做事,努力認真把目前推動市政工作做得更好。 一般在祭拜亡靈之前,會先祭拜一位名為面燃大士監齋羽林普渡真君的神祇,信徒多尊稱其為「大士爺」、「大士王」或「普渡公」。 相傳舊曆七月,所有在陽世的亡靈,都歸「大士爺」管理。 釋迦牟尼佛有一重要弟子名喚目犍連(簡稱目連),修持甚深,以神通著稱,相傳目連的母親做了很多壞事,死後變成了餓鬼,目連以神通看到後,十分傷心,就運用法力將飯菜拿給母親食用,可是飯一到母親口邊就化為焰灰,目連大聲向釋迦牟尼佛哭救。 佛陀告訴他,必須集合眾僧的力量,於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於盆中,供養十方僧人,以此般功德,其母方能濟度。

母親都是準備白飯、大雞腿、滷豆乾、滷蛋(不可對切,要完整一顆),加上水果、零食,以及酒水,說這是地基主愛喫的。 每年的冬至許多家庭都會拜神、祭祖,希望神明和祖先能庇佑家人身體健康。 據謝沅瑾在臉書「謝沅瑾命理/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分享,冬至又稱「冬節」,在24節氣裡最為重要,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也有「冬節圓仔呷落加1歲」的俗諺,冬至喫湯圓象徵團圓、諸事圓滿,是臺灣最盛行的民間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