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要說這顆鏡頭拍美食最大的優勢,還是在於它是 Sony 標準變焦鏡中,拍攝近攝題材時畫質最優秀的選擇,70mm 望遠端的畫質遠超 24-70mm F4 ZA 好幾條街,同時也非 mm F4 G OSS 能及。 透過在全焦段皆保持恆定的曝光設定,讓您在低光源拍攝或在使用能固定動作的快門速度時,都能擁有絕佳精細的一致影像品質。 在文章的最後,還有一些Sony FE 24-70mm F2.8 GM(SEL2470GM)所拍攝的實拍照片,主要是以Sony A7R II拍攝,少部分是Sony A9,分享給大家。 但儘管如此,它們仍在多數單眼高階鏡頭的體積重量內,去追求更好的解析度、更好的散景、不妥協的近拍畫質、與錄影需求的平衡。
- 初代 A7 追求的是輕便經濟的全片幅,第二代 A7 II 打造的是更好的入門全片幅,直到 A7 III 才讓市場意識到,它是設計來超越 Canon、Nikon 的全幅無反。
- 因為不難取得,加上又是常用焦段,這顆鏡頭雖然輾轉入手、脫手了好幾次,但我始終沒有留下這顆鏡頭的開箱照片。
- 不可免俗的,我們還是要從外觀與設計開始說起,以工業設計的角度來說,這顆鏡頭的確算是滿漂亮的,但以實用角度來說,這樣的設計其實帶給許多使用者莫大的困擾。
- 透過高質感的產品開箱、深入的器材剖析,以及機身直出的實拍照片,來介紹並探討 Sony E 接環全片幅系統中的每一顆鏡頭,包含定焦、變焦、ZA、G、GM 鏡頭都在其中,副廠鏡頭亦有涉獵。
- 歡迎加入「響。生活」,目前提供旅遊、美食及3C評測,希望透過各類文章內容讓大家瞭解,也可以與小編羣一起參與討論,我們都會幫各位解答喔。
- 本篇測試文內有大量的實拍照給大家參考,以下分為外觀功能介紹與各種測試,包含畫質解析力、變形、邊角失光測試,以及實拍照片介紹。
- 代購商品若經配送無法送達,或經代購業者定相當期限通知您領取而您拒絕領取或無法取得聯繫者,將視為您同意拋棄代購商品,代購業者將不再另行通知,並依代購業者所認為適當之方式處理代購商品,您事後不得再請求代購業者交付代購商品、退款或請求損害賠償。
如果 Sony 能多改進一些望遠端的畫質,並讓鏡頭光學防震整合機身五軸防震來讓防震係數更高(類似 Olympus、Panasonic 的做法),再將售價打個七折,那麼它所獲得的評價可能會截然不同。 sony 2470 但歷史沒有如果,在機身鏡頭設計理念不斷修正的當下,概念仍停留在數年前的 Sony FE 24-70mm F4 ZA OSS 也註定成為了一顆失寵的鏡頭。 為什麼 Sony 前期設計的鏡頭和近期推出的鏡頭會有這麼大的差異? 我想這主要是因為 Sony 相機設計理念經常視使用者回饋修正的緣故。
sony 2470: 相關
初代 A7 追求的是輕便經濟的全片幅,第二代 A7 II 打造的是更好的入門全片幅,直到 A7 III 才讓市場意識到,它是設計來超越 Canon、Nikon 的全幅無反。 在論及 Sony 全片幅 E 接環鏡頭的表現時,有一點非常重要的前提是,很大一部分的使用者體驗是取決於不同世代的機身。 舉例來說,這顆鏡頭裝在 A7 II 身上比 A7 稍好一些,裝在 A7R II 身上又比 A7 sony 2470 II 好一些,裝在 A9、A7R3、A7 III 身上則可進化到可用等級,也算是改進了不少對焦、人像膚色、室內發色的問題。 我個人倒是看得沒有這麼重,會讓它擁有如此負評的原因,最主要還是因為它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缺:「Sony 系統入門的標準變焦鏡」。 早期 Sony E 接環高階鏡的金屬設計,握起來冷冰冰的質感相當好,但問題是非常容易掉漆,無論是對焦環、鏡頭轉角處都很容易因為摩擦或是正常使用而落漆,這也造成目前二手市場上的這顆鏡頭品項都不太好。
關於代購服務,若您有任何問題或您需要向代購業者提出反映,您可以在登入系統後,依照線上客服系統所定之處理機制、程序及相關聯絡資訊提出您的問題,系統將會把您的問題轉知予代購業者,由代購業者的客服人員為您提供服務。 您委託代購業者所代購之代購商品,關於其品質、保固及售後服務等,都應由各該商品或服務的原廠、商品或服務原始提供者,依照其所制定的條件,對您提供品質承諾、保固及售後服務等。 我會考慮Tamron是因為這是一顆銳利度不輸GM的鏡頭,價格與24-70 F4 ZA不會差太多,加上我常常會拍食物會需要更好的放大倍率… 不過如果考量到體積/重量,24-70 F4 ZA 還是一個很輕巧且經濟的選擇。 這顆鏡頭的「原罪」是在於它應該(也必須)是要成為一顆肩負 Sony FE 系統重任的主力鏡頭之一,但一開始搭配初代 A7 的表現卻又讓人覺得爛泥扶不上牆,並且有很長的一段時間 sony 2470 Sony 就只有這麼一顆標準變焦可以選。
sony 2470: 產品資訊詳細資訊
82mm 是目前 FE 鏡頭的最大口徑,相較於 C、N 兩家鏡皇,Canon EF 24-70mm F2.8L II USM 口徑是 82mm,Nikon 24-70mm f/2.8E ED VR 也是 82mm(沒 VR 的舊版為 77mm),已與兩大廠平起平坐。 體積上則比 Canon 略大,比 Nikon 略小,加上機身的體積已經與傳統 DSLR 差不多… 關於退訂: 「iPhone訂閱方案」是由『二十一世紀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服務『分期趣』提供給PChome24h購物的使用者,一個可以輕鬆年年使用新機的機會。 如果您所購買的是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一經您事先同意後始提供者,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您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說到底,其實還是很希望 Sony 適度的更新這顆角色非常重要的小三元鏡,並且加入一些獨具 Sony 風格的特色,例如 Canon EF 24-70mm F4 L IS 有附帶很好用的小微距功能,Nikon Z 24-70mm F4 S 則採用很輕便的收納設計。
關於退貨: PChome sony 24702025 Online線上購物的消費者,都可以依照消費者保護法的規定,享有商品貨到次日起七天猶豫期的權益。 但猶豫期並非試用期,請留意,您所退回的商品必須回復原狀(須回復至商品到貨時的原始狀態)並且保持完整包裝(包括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 但這樣的設計趨勢,在機身演進到第三代時已被發現不符合主流的市場需求,況且初始的定價太高,一開始引以為傲的輕巧性也在最近被 Nikon Z 24-70mm F4 S 的收納設計給超越了(雖然 Sony 口徑還是較小)。 說起來 Sony FE 24-70mm F4 ZA 在推出當時是有些實驗性質的產物,那時 Sony 並未完全摸準鏡頭設計的調性與趨勢,也因此我們在第一波推出的鏡頭身上可以看到許多早期的設計,例如重視輕巧、口徑較小、大幅採用金屬鏡身、外觀簡潔等。 而且在 70mm 望遠端的畫質有點悲劇,全開光圈 F4 時會讓人質疑:這原本真的是一顆高品質鏡頭嗎? 望遠端即使是縮到 F5.6 還是略鬆,並且在近拍時畫質也會受到一點影響。
sony 2470: 規格與功能
透過高質感的產品開箱、深入的器材剖析,以及機身直出的實拍照片,來介紹並探討 Sony E 接環全片幅系統中的每一顆鏡頭,包含定焦、變焦、ZA、G、GM 鏡頭都在其中,副廠鏡頭亦有涉獵。 在未來「Sony 全系列鏡頭開箱」將以介紹完 Sony E 環全部的 24 顆原廠全幅鏡為目標,並持續分享關於 Sony 相機系統的所見所得。 鏡頭也具備鎖焦鈕的設計,可以讓鏡頭固定在 24mm 廣角端避免滑出或因為重量垂頭,這在高倍變焦的旅遊鏡上是常見的設計。
sony 2470: 使用 Facebook 留言
這顆鏡頭填補了以往我使用FE 24-70mm F4 Zeiss的小小缺憾,在畫質上、散景表現都更上一層。 我的想法會比較是即使是無反光鏡系統,仍舊有高畫質與職業用途的需求,而初期多數無反光鏡系統的建構,都是與單眼系統互補的設計概念,所以在畫質與體積重量之間,都有所取捨。 886 克的重量確實是個比肩單眼相機標準三元鏡的規格,82mm的濾鏡口徑也著實在無反光鏡是個大口徑。
sony 2470: 攝影 x 生活|國內外旅遊隨筆
既然定位為專業機種應具備的「鏡皇」,價格也屬鏡皇區間,因此理所當然的我們也以目前 Sony FE 接環中最高等級的機身 A7R II 來搭配測試,看看高達 4200 sony 24702025 萬畫素的感光元件能否榨出 24-70mm GM 的極限。 雖然 FE 24-70mm F2.8 GM 加上機身與 Canon 系統差不多,但實際上鏡頭比較大顆,體積已經跟傳統 DSLR 相去無幾。 對焦速度的表現上相較於 FE 24-70mm F4 ZA OSS 有不少進步,尤其在在望遠端快上不少,甚至可以說它是 Sony A7(FE 接環)系統上是少見的快速組合,但如果拿來與 C、N 兩家一較長短,筆者試用的感覺是並沒有到特別快。 T客邦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採用網站分析技術,若您點選「我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代購商品若經配送無法送達,或經代購業者定相當期限通知您領取而您拒絕領取或無法取得聯繫者,將視為您同意拋棄代購商品,代購業者將不再另行通知,並依代購業者所認為適當之方式處理代購商品,您事後不得再請求代購業者交付代購商品、退款或請求損害賠償。 代購商品若於運送至我國境內時需依法繳納關稅或其他相關稅捐,您同意由您自行負擔、支付及辦理相關程序,若您未及時支付相關費用或辦理相關程序,您可能無法取得代購商品,因此所生之損害、損失或費用,應由您自行承擔。
sony 2470: 相關產品
為能獲得 Sony.com.tw 的完整使用體驗,請將您的設定變更為允許 JavaScript。
sony 2470: Sony FE 24-70mm F4 ZA OSS 實拍照片
因為不難取得,加上又是常用焦段,這顆鏡頭雖然輾轉入手、脫手了好幾次,但我始終沒有留下這顆鏡頭的開箱照片。 以下實拍照片皆為機身 X.Fine Jpeg 直出,測試機身為 A7R II,除縮圖之外未經任何後製軟體修圖,少數照片有輕微裁切與水平校正。 這顆鏡頭拿在手上,不禁會讓人覺得:Sony 應該是完全沒在考慮小型化這件事吧?
sony 2470: 鏡頭控制
最主要的特點,還是在於那非常均衡且協調的照片表現,是一顆表現柔順,個性也相對容易相處的鏡頭,搭配 A7R II 這類較新世代的機身,在晴天下非常容易拍出色調通透討喜的照片。 希望透過本片,能讓您更加了解 Sony E 接環全片幅標準鏡頭的特色,能幫助您在挑選定焦鏡頭時,能更加認識每一顆鏡頭的不同規格和用途,如需要高解析拍攝風景和人像攝影,在 Sony 都有多種鏡頭可以滿足你的需求,瞭解更多不同的鏡頭和攝影知識,都將在 Sony 數位教室,歡迎訂閱頻道。 此款新推出的恆定 F2.8 變焦鏡頭擁有毫不妥協的設計和技術,能完全發揮現在與未來之高解析度相機的性能。 如需要選擇適合您的字級大小,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 如需要列印,可利用鍵盤 Ctrl + P 使用瀏覽器提供的列印功能。 我可以選擇輕便品質也好的鏡頭,這是無反光鏡帶來的「小」;但是當我需要認真的去要求品質時,許多足夠好的鏡頭,如Zeiss系列或者是G Master系列也同樣能滿足我,這是無反光鏡以「大」往專業邁進的形式。
sony 2470: Sony 全系列鏡頭開箱/實拍/評測 系列連載中
關於退貨退款方式及條件,依代購商品網頁及委託代購流程中之相關網頁之記載。 透過先進的光學設計和全新 11 葉片的光圈元件,全焦段都能拍攝精緻的 F2.8 景深拍照。 在設計和每一枚鏡片的製造過程中,球面像差的精準控制能力強化了景深拍照效果。 最短對焦距離在 24 mm 時為 0.21 公尺,70 mm 時為 0.30 公尺,最大放大倍率則為 0.32 倍。 回到 FE 24-70mm F2.8 GM,它在 70mm 時開啟機身防震大約可使用 1/13s 的快門速度拍照,而且還有不錯的成功率,但要在降一級到 1/8s,就只有一半的成功率,嚴格說來只有不到三級的手震補償效果,這樣的表現比起 Canon、Nikon 毫無疑問是比較遜色的。
sony 2470: 全片幅機身適用的頂級 ZEISS 變焦鏡頭
GM 鏡都搭載了新研發的 XA 鏡片(極限非球面)、奈米 AR 塗層、ED 低色散鏡片、Super ED 超低色散鏡片、散景模擬技術,在對焦速度、散景表現上都更好,也同樣具備防塵防滴規格,以滿足更高需求的專業攝影師。 PChome Online及代購業者不以任何明示或默示之方式保證所有出現在代購網頁上、或相關訊息上的資料均為完整、正確、即時的資訊。 如果相關商品或服務的規格、圖片、說明、價格、或相關交易條件有誤,代購業者得在接到您委託代購的訊息後,拒絕接受您的委託。 若您需辦理退貨,請利用顧客中心「查訂單」或「退訂/退款查詢」的「退訂/退貨」功能填寫申請,我們將於接獲申請之次日起1個工作天內檢視您的退貨要求,檢視完畢後將以E-mail回覆通知您,並將委託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在5個工作天內透過電話與您連絡前往取回退貨商品。 請您保持電話暢通,並備妥原商品及所有包裝及附件,以便於交付予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取回(宅配公司僅負責收件,退貨商品仍由特約廠商進行驗收),宅配公司取件後會提供簽收單據給您,請注意留存。
sony 2470: 分享
喜歡著相機這樣的黑盒子,一頭鑽進拍照這件事情,生活裡總猶豫不決,面對喜歡的畫面時卻毫不猶豫的按下快門。 我是個慣於使用2-3顆定焦鏡頭來拍攝的人,出門的時候我仍享受使用FE 24-70mm sony 24702025 F2.8 GM來拍攝。 它的焦段其實也有些變化,從早期的28-70mm逐漸轉變成稍廣一點的24-70mm,也反應了攝影師們期待以一顆鏡頭進行更通用的拍攝。 ▲遮光罩的作工相當紮實,內部有植絨毛設計,這點以 Sony 鏡頭來說相當罕見,就小編的印象,在此 GM 鏡之前 FE 接環只有 FE mm F4 G OSS 這顆的遮光罩有絨毛設計。 遮光罩釋放鈕,這也是 FE 鏡頭首見的設計,與之相對的 Canon、Nikon 兩大廠的鏡皇都有這樣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