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船期、塞港、缺料等問題逐漸緩解,加上大環境也尚未好轉,伺服器產業在下半年同樣進入庫存調整階段,多數伺服器PCB供應鏈業者對下半年營運持保守看法。 不管伺服器產業會不會成為下一個美國禁令的目標,可以確定的是,伺服器產業景氣能見度依然不錯,除了相關晶片概念股之外,伺服器PCB族羣更是扮演人氣指標。 尤其受惠新平臺上市效應的伺服器族羣,先修正、有望先好轉的記憶體、面板族羣,以及蘋果和Android手機明年將推出高階機種,光學類股有望受惠三大方向可特別留意。
- 以L6主板生產來看,第一波中美貿易摩擦是由中國轉往臺灣,而隨著資料中心在亞太的伺服器建置以及ODM SMT產線擴建需求,馬來西亞及泰國也被納入考量。
- 至於2021年,新冠疫情可能仍然影響著企業資本支出意願,但由於遠距辦公以及線上購物將成為生活新常態,進一步帶動雲端服務的需求,加上英特爾(Intel)與超微(AMD)新一代微處理器(CPU)將在上半年大量鋪貨,預期將可帶動一定程度的換機潮,使全球伺服器出貨可維持上揚趨勢,全年預估成長率近6%。
- 英文全名為PMIC(Power Management IC),負責主系統裡管理電源等工作,常用於以電池作為電源的裝置。
- 和前面提到的 5G 毫米波技術不同,各產業對雲端存取量和計算量的大幅提升已是確立的趨勢,不論是超大型資料中心(Hyperscale Data Center)或企業資料中心(Enterprise Data Center)都在加速對雲端系統的建置和升級,而伺服器和交換器作為資料中心的基礎設備也將因此受惠。
- PCIe 升級帶動周遭硬體零組件:除伺服器出貨量提升,由於晶片製程、匯流排 PCIe 標準提升,意味傳輸速率提升,因此搭載於伺服器主機板內部零組件及周遭硬體設施皆須升級,以乘載伺服器更高效能的傳輸及運算。
- 隨著5G、物聯網時代來臨,雲端服務逐步擴增之下,伺服器市場成長持續看好。
- 雲端運算三大服務模型:企業可藉由將 IT 資源移轉至公有雲免去大量資本支出,而雲端架構的三大模式包括軟體即服務(SaaS)、平臺即服務(PaaS)、基礎架構即服務(IaaS)。
- 受到高通膨及戰爭、封城等經濟動盪事件影響,消費性電子如 PC、NB、手機等均出現消費需求疲軟現象,因此儘管伺服器業務成長強勁,仍須關注 PC 端業務增長是否會削弱公司整體成長幅度。
至於 2021 年,新冠疫情可能仍然影響著企業資本支出意願,但由於遠距辦公以及線上購物將成為生活新常態,進一步帶動雲端服務的需求,加上英特爾(Intel)與超微(AMD)新一代微處理器(CPU)將在上半年大量鋪貨,預期將可帶動一定程度的換機潮,使全球伺服器出貨可維持上揚趨勢,全年預估成長率近 6%。 而展望二三年,伺服器成長動能仍以北美大型CSP業者為主,以亞馬遜旗下 AWS、微軟 Azure 和 Google Cloud 等三大公有雲業者後續規畫增建的資料中心數量來看,將各增加七座、二○座及五座,而阿里雲(Alibaba Cloud)則規劃將新增建三座。 在上述四大公有雲業者持續擴建資料中心基礎設施帶動下,預期明年全球雲端伺服器出貨將首度超越品牌商伺服器(HP、Dell),比重拉昇至四七.
伺服器產業: 相關連結
目前網通、伺服器訂單看到第三季,未來半年產能也已被客戶預定,因應訂單需求,新增蘇州廠第二季將開出產能,外資看好金像電成長動能,目標價並由 91 元調高到 95 元。 伺服器產業包含軟、硬體,軟體服務及雲端建設掌握在美系的手裡,硬體組裝代工則是臺灣強項,相關產業鏈包括PCB印刷電路板、高速傳輸IC晶片、散入模組、網路交換機、機殼,幾乎都由臺廠包辦。 北美的四大資料中心業者Google、Meta、微軟、亞馬遜加總超過80%的伺服器由臺灣代工組裝。 尤其是Meta今年擴大資本支出290億美元到340億美元,微軟也有30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為伺服器產業帶來利多。 整體均價低於國際市場(5-7k),可能是因為我國在用資料中心中小型為主,機架數量佔 61%,超大型資料中心僅為全球的8%,與發達國家相比企業的資訊化程度不高,這決定了我國伺服器存量市場中低端伺服器佔比較高,因此伺服器均價低於全球水平。 〔記者方韋傑/臺北報導〕受地緣政治升溫影響,伺服器供應鏈從2018年美中貿易戰初期開始改變,中國並非此產業鏈關鍵地區,研調機構集邦(TrendForce)今天表示,長期來看,東南亞、美洲將成為未來伺服器產業鏈的核心所在,臺廠明年將啟動海外產線展開生產。
PCIe 升級帶動周遭硬體零組件:除伺服器出貨量提升,由於晶片製程、匯流排 PCIe 標準提升,意味傳輸速率提升,因此搭載於伺服器主機板內部零組件及周遭硬體設施皆須升級,以乘載伺服器更高效能的傳輸及運算。 伺服器終端客戶分為三類:為企業資料中心、超大型資料中心及電信資料中心,佔比分別為 51%、40%、5%,其中超大型資料中心佔比持續擴大。 傳統模式以 ODM 代工為主:ODM 代工即是由品牌商委託伺服器代工廠負責設計和組裝代工後,由品牌廠向下遊客戶進行銷售,其中品牌廠主要由 DELL、HPE、Lenovo、Inspur 組成,代工廠則由臺廠包括廣達、緯創、緯穎、英業達、鴻海等合計拿下全球近 9 成市佔。 伺服器組成元素:伺服器定義為提供用戶端電腦特定服務,並由硬體和軟體整合而成,與個人電腦相似。 其中硬體包括處理器、記憶體、匯流排、電源管理及被動元件等;軟體則包括作業系統(OS:Operating System)及應用程式(APP:Application Program)。
伺服器產業: 年 OCP 全球峯會:伺服器液冷技術蔚為趨勢
史上最重打炒房政策的《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可望農曆年前過關,投資客拋售恐爆逃命潮。 事實上,今年在央行升息壓力下,8月起房價已開始鬆動,北市的北投、大同和中山三區跌幅約20%左右,若以每戶40坪的均價來看,南港區、大同區跌價都超過450萬最多。 對此,專家分析兩大原因,包括大坪數非市場主流,以及無電梯老舊公寓難支撐房價。
- 建準(市:2421)等(大部分的廠商會同時生產多款散熱產品,散熱鰭片、熱導管、風扇等),其中雙鴻和超眾已切入液體循環散熱的領域,讀者可持續關注。
- 你可以透過「臺灣股市資訊網」的自訂篩選功能,設定以上選股條件進行篩選,就可以得出「低基期 ─ 伺服器概念股」。
- 全球伺服器產業當中臺廠佔據主要份額,規模較大包括廣達、英業達、緯穎、鴻海、神達等ODM代工廠,明年將受惠伺服器市場回暖帶動出貨動能提升。
- 伺服器、雲端ODM(原廠委託設計代工)和部份IC供應商認為,鑑於供應環境轉好,Q3可能是今年伺服器出貨的高峯,單季成長有望達兩位數,進入Q4則可能持平或小幅下滑,主要因為英特爾(Intel)、超微(AMD)新伺服器平臺延遲和訂單趨勢從Q3開始放緩。
- 最後則是電信資料中心,此類型資料中心主要用於訊息傳輸和通訊服務,由於未來 5G 和物聯網的相關應用將對數據傳輸有大量需求,因此電信企業需透過建設更多的數據中心來應對。
- 現階段較多電信商採用的 Sub-6 頻段就足以滿足目前大部分的應用,毫米波的快速建置期應會延至 2024 年後才逐漸發酵。
- 美系外資最新報告指出,Meta 佔緯穎營收 50%~60%,資本支出這部分恐對該公司股價帶來負面反應,不過目前還沒出現訂單變化。
- 不少企業向雲端廠商(亞馬遜、Google等)購買雲端服務,也讓數據量暴增的今天,帶動伺服器產業未來發展前景。
【撰文/陳澤樂】 國內露營旅遊市場與新型態宴會,雲品國際(2748.TW)旗下君品Collection與富豪租車以飯店旅館結合移動車輛的概念成立了「VANTEL… 伺服器產業2025 居家辦公風潮因國內外的Omicron確診疫情而再度成為話題,為了斷絕傳染,臺灣大、中華電、遠傳電信及亞太電信等已經陸續宣佈居家辦公,富邦金、國泰金、中信金、玉山金等也啟動分流上班。 醫生提醒低溫容易造成猝死,臺安醫院心臟科醫師林謂文表示,根據最新國外研究發現,年輕男性猝死機率比較高,主要就是因為經常過勞加上三高,而天冷時過度進補或是飲酒,就容易引發心腦血管意外事件。
伺服器產業: 伺服器產業 逆風高飛
葉培城接受媒體聯訪表示,技嘉各產品線明年展望落差比較大,伺服器明年有機會成長一定程度;至於板卡及筆記型電腦「縱然再樂觀,還是要審慎一點」。 而技嘉顯示卡庫存清很快,已回到健康水位,幾乎沒有舊庫存,明年將衝刺新產品,只是要很審慎。 主機板與顯示卡廠技嘉科技董事長葉培城今天表示,技嘉顯示卡庫存清很快,已回到健康水位;明年在歐洲和美國都會設置伺服器小型終端組裝線,長期希望3到5年後,商用與消費應用營收佔比各半。 值得關注的是,生產「碎片化」的模式也逐漸在伺服器供應鏈管理上發酵,如Microsoft與AWS已將過去單純的生產與組裝模式進行更細緻的分工切割,未來組裝不再僅由ODM業者的組裝廠來執行,部分專案也將委由系統整合廠來協助,目的是維護供應鏈的穩定性,以緩解地緣政治所衍生的缺料風險。 除了透過Goodinfo股票資訊網站來篩選出「伺服器概念股」以及看股票基本面資訊之外,我最推薦你使用「TradingView」這款看盤軟體」來觀看個股走勢。 投資伺服器概念股的邏輯很容易理解,只要是跟「伺服器」有直接或間接相關的公司,這些公司的股價和營運表現通常會跟伺服器的供需情況有一定關聯。
伺服器產業: 新聞照片
元腦2.0增加AIStore,將成為元腦夥伴能力的「聚合器」和「孵化器」。 此外,藉由結合晶片和演算法公司優質產品和解決方案,並通過ISV、SI、經銷商等強大的通路,將有機會快速推動各類智慧場景解決方案的實施。 伺服器產業 HPE藉由GreenLake建構出全新的生態系統,提供容器、機器學習、高效能運算等服務,使用HPE EZMERAL資料分析平臺以及運算、儲存、網路等基礎設施平臺,推出包含金融、醫療、政務、電信等產業雲。
伺服器產業: 伺服器概念股怎麼挑? 留意這五檔潛力股
如Microsoft與AWS已將過去單純的生產與組裝模式進行更細緻的分工切割,未來組裝不再僅由ODM業者的組裝廠來執行,部分專案也將委由系統整合廠(System Integrator)來協助,目的是維護供應鏈的穩定性,以緩解地緣政治所衍生的缺料風險。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蘋果、非蘋陣營智慧型手機、筆電新品齊發,散熱族羣喜迎產業旺季,雙鴻(3324)、奇鋐(3017)身為蘋果供應鏈,車用佈局也持續發酵,下半年整體業績表現有望較上半年提升。
伺服器產業: 產業分析》高盛:看好2023年伺服器前景
按照使用場景劃分,伺服器可分為存儲伺服器、雲伺服器、AI伺服器、邊緣伺服器等多種類型。 上述市調機構的評估,也呼應了國內主要的伺服器供應商對2021年度成長的看法。 廣達、緯穎、英業達以及神達等伺服器系統大廠都樂觀預期,2021年伺服器業務將有雙位數的年成長,甚至後起之秀如技嘉、華擎的成長幅度更可望從兩成起跳,其中主要的動能即是來自雲端服務市場。
伺服器產業: 在伺服器新世代平臺導入下,PCB 規格升級和用量增加,將帶動高速 CCL 成長強勁
因此HPE GreenLake雲端平臺擁有1,200多家客戶,合約總價值達到48億美元,客戶續約比例高達95%,全球900多家合作夥伴銷售。 在雲端服務商的帶動下,伺服器直接銷售模式的比例不斷上升,對伺服器品牌商市佔率造成影響。 2014年以來中低端伺服器領域國產化程度開始迅速提高,湧現了浪潮、華為、聯想等一批本土企業。 2013年5月最後一臺IBM小型機從支付寶下線,阿里率先實現了去“IOE”,即去掉IBM的小型機、Oracle資料庫、EMC儲存裝置,轉而使用X86伺服器叢集、雲計算技術及開源資料軟體支援IT系統運轉,這意味著原本有小型機承擔的一些非核心業務有望轉移至X86伺服器叢集。 2012年Facebook啟動OCP專案,其旨在改變傳統的伺服器,打破傳統計算元件,使其重構為模組化系統。 雲計算廠商們透過搭建以Facebook為代表的OCP(開放計算專案)聯盟和以BAT為代表的ODCC(開放計算中心委員會)聯盟, 解決了白牌伺服器的定製標準問題。
伺服器產業: 新平臺放量 伺服器PCB鏈受惠
RCC-based HDI 為下一代裝趨勢:相較過去的增強材料如 PP、玻纖布,RCC(Resin coated copper,背膠銅箔)厚度更薄(銅箔厚度 0.5oz,積層厚度 65∼80um),故在多層板具有密度增加、傳輸速度提升的優勢,預估最快將於 2023 年 iPhone15s 見世。 HDI 朝 Any-layer 發展明確:基於 IC 載板焊接錫球的間距,I/O 接點的數量跟密度,及行動裝置可容納的空間大小等原因,HDI 板逐漸走向細線路化,且需要的 PCB 板越多層,朝 Any-layer 的發展趨勢明確,預估 HDI 市場產值至 2025 年將達 150 億美元。 伺服器依外觀分為三類:分別為直立式伺服器(Tower)、機架伺服器(Rack)及刀鋒伺服器(Blade),直立式應用範圍廣但體積大佔空間,機架式可擺放密度交高,為目前市場主流。 OEM是純代工,不含產品設計,設計及配方是由委託廠所提供的,賺的是勞力工錢。
伺服器產業: 伺服器市場成最後一根稻草,供應鏈屢傳雜音
聯準會調升最終利率預期,市場焦點轉向經濟前景,當面臨景氣逆風,企業體質強健纔有利安穩度過,強化帳上現金、負債、現金流量、庫存、周轉率等財報各項目,魔鬼藏在細節裡。 PCB(包含 ABF 載板)和散熱模組都有顯著持續升級的空間存在,其成長性將可高過產業平均。 伺服器的供電瓦數動輒就好幾 kW 以上,而高功率意味著更多的熱產生,因此散熱效率一直都是伺服器廠商嘗試解決的問題之一。 目前主流的散熱方式是利用散熱鰭片、熱導管等金屬製品將廢熱導出電路板,再由風扇將機箱內的廢熱帶出,同時機房內部也會透過空調來控制溫度。
追溯過去伺服器晶片的發展,伺服器過去從工作站開始發展,到了近年4G無線網路通訊興起之後,才開始有資料中心的需求。 業內人士說明,過去晶片是以RISC架構為主,但面積大、成本高、量產的量比較少,後來纔有x86架構晶片,包含Intel、AMD等,壓低價格、量產增加。 伺服器產業2025 此篇文章研究團隊為讀者們大致介紹了整個伺服器產業,整體而言伺服器產業龐大且複雜,其中也有許多的投資機會,十分值得投資人深入研究。
多採用傳統散熱技術,且消費應用居多:臺灣散熱廠商多採用氣冷、水冷循環等散熱方式,且多以消費性電子為主,與浸沒式散熱主打的伺服器存在明顯差異,故若浸沒式散熱成主流,對於伺服器營收佔比較高的散熱臺廠不利,如建準、奇鋐。 浸沒式散熱至 2025 年上市:預期至 2025 年 Intel、AMD 推出之新平臺隨運算效能的持續增加,TDP 將提升至 400W,使浸沒式液冷散熱系統逐漸擴大採用,預期 2027 年之滲透率將達 10%。 ODM Direct 佔比隨 CSP 成長攀升:ODM Direct 又稱白牌伺服器,指的是終端應用客戶跳過品牌廠,直接向代工廠購買規格化和客製化伺服器,由 Facebook 於 2012 年主導的 OCP 聯盟所推動,佔比隨 CSP 快速成長而持續提升。 臺新投顧副總黃文清認為,英國與美國等地區企業早已實施居家辦公,國內此波居家辦公與2021年5月那次相似,都會讓業者持續重視員工遠端連結至公司內部伺服器系統的穩定性,加速伺服器產業快速發展。 伺服器新平臺對於散熱模組來說,通常比起前一代產品ASP可望提升2-3成左右,主要是因功耗提升下,方案的複雜度也會增加,以Intel先前的Whitley平臺來看,比起前一代產品就增加了一根熱管。
由於疫情商機修正加上全球經濟前景下修,CSP 廠 Meta、Microsoft 均傳出員工招募放緩甚至裁員消息,可觀察員工數量減少是否是因為企業對下半年展望較為保守,而進一步導致企業於 IT 基礎設施的投資減少。 受緯穎投資新創,掌握自有浸沒式散熱技術:為全球最大浸沒式液體冷卻技術公司之一,伺服器製造商緯穎為脫離對 3M 介電液依賴,於 2021 年 3 月宣佈參與 LiquidStack 的 A 輪融資,投資 1,000 萬美元並取得一席董事席位。 為介電液技術領導者,直接受惠浸沒式散熱趨勢:具備單相及兩相浸沒式散熱介電液,開發出 Fluorinert™ 電子氟化液及 Novec™ 電子工程液兩大專利,由於技術門檻高,大多伺服器製造商直接向 3M 購買介電液,然部署成本過高仍為當前阻力。 伺服器算是較高階的電子產業,要求的技術、資本門檻高,而當伺服器產業進入下一個世代時,成本便會翻倍,無法挺住的廠商就會被淘汰,存活下來的廠商有限。
而我們將於之後的研究報告為各位深入解析供應鏈相關公司,讀者可以持續關注。 我們可以透過網路向伺服器發送請求(Request),伺服器會在接收到之後開始處理資料,然後發送回應(Response)給用戶。 因此我們平常上電商買東西、透過 Google 雲端硬碟存取個人檔案或收發電子郵件等,背後都是由伺服器的服務在支持。 此外華為事件帶給中國大陸伺服器大廠很大的警訊,從川普政府時期的乾淨網路政策開始,對於中國大陸廠商的限制趨嚴。 全球前兩大處理器廠Intel、AMD均為美國企業,伺服器廠若被列入貿易黑名單,處理器供貨將會立即產生問題。
伺服器概念股龍頭既然要投資伺服器產業,那就一定不能不認識臺股市場的伺服器概念股 ─ 龍頭企業,他們是伺服器供應鏈的領頭羊,有些公司更是在國際地位上屬於舉足輕重的藍籌股,像是:光寶科、臺達電…等。 受通膨與升息兩大陰影壟罩,今年幾乎各行各業都深陷清庫存壓力,尤其是科技業,在庫存問題幹擾下,更使不少供應商股價重挫,但在一片低迷的景氣中,有著剛性需求的伺服器產業依舊保持相當的前景與成長動能,也因為有著樂觀展望的支撐,在近日臺股上演像樣反彈行情之際,也可見伺服器類股如緯穎、信驊、嘉澤、健策、金像電、奇鋐等股價走勢呈現強勢反彈格局。 外界傳聞 Meta 及 Microsoft 下調資本支出,影響到伺服器終端需求,然而廠商皆表示消息不實,宣稱需求仍強勁。 然而,第二、三線的雲端客戶確實已出現資本支出的下調,是否會擴散至第一線雲端大廠則有待觀查。
伺服器產業: 伺服器的產業鏈
TrendForce以整機出貨量來分析,預估明年伺服器整機出貨量成長率約4~5%,主要的出貨動能仍集中於北美資料中心,年增幅約13~14% 。 儘管二三年伺服器成長幅度將較二二年下滑,但法人仍看好伺服器產業是少數維持正成長的族羣,且預期長線向上趨勢不變,甚至研究機構預估到二○二七年以前每年都將可望維持四~六%的年出貨量成長;也因此,法人持續點名看好二三年伺服器產業將可望成為盤面一大投資主軸。 而臺灣身為伺服器製造大國,在全球已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從數據來看,二二年全球伺服器產值預估達二. 伺服器產業 此外,不少機構法人也跳出來反駁,表示儘管當前景氣環境不穩,但伺服器的需求成長仍是可以期待的,且重點在於經過多方查證後,發現大部分伺服器的訂單需求依然完整,未有砍單狀況。 確實,綜觀目前主要CSP與CPU業者對於雲端需求的前景仍相當正向,尤其Meta與Google並沒有下修伺服器資本支出,Meta維持今年資本支出展望二九○至三四○億美元,年增五六到八三%,主要用於資料中心、伺服器與網路基礎設施,近期亦宣佈斥資八億美元於德州興建新資料中心;而Google甚至在五月下旬才公佈要擴大資料中心的規模。 伺服器通常以網路作為媒介,既可以通過內部網路對內提供服務,也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對外提供服務。
隨著5G、物聯網時代來臨,雲端服務逐步擴增之下,伺服器市場成長持續看好。 其中因為雲端租用成為趨勢,預期資料中心業者的拓展將成為主要動能,而臺廠憑藉硬體製造能力成為資料中心業者主要供應鏈,資料中心訂單爭奪成為關鍵。 甚至市場對通膨加劇的擔憂,也延伸至一向被視為前景無風雨的雲端伺服器產業。 根據 Digitimes Research 的調查,2020 年雖有新冠疫情的幹擾,但遠距商機帶動雲端服務需求逆勢增長,加上 2019 年基期較低,全球伺服器的出貨量相較於 2019 年,成長率高達 7%。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澤倫斯基美國行,乍看是來要求更多軍援,不過卻發現金融市場一些變化,盧布突然劇貶、天然氣價格暴跌,有些不太尋常,下一個變化可能是油價。 伺服器產業 臺積電大動作赴美投資設廠,部分人士憂心恐掏空臺灣半導體,在總裁魏哲家數度強調「門都沒有」後,臺積電更破天荒宣佈於下週四(29日)在南科18廠舉行「3奈米量產暨擴廠典禮」,此舉除了霸氣宣示3奈米量產上路、消弭良率不佳雜音外,同時向勁敵韓國三星叫陣意味濃厚。 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蔡英文總統請辭黨主席,並認為經濟數據與人民實際感受有落差,執政團隊需深切檢討。 對此,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認為,今年稅收超徵4500億元,財政部長卻說不考慮還財於民,不禁直言「跟人…
本文之資訊僅供分析參考,不保證內容之完整性與正確性,也不構成任何買賣有價證券之要約或宣傳。 PCB 主要作為導通和承載伺服器各式電子零組件的媒介,其品質將直接影響伺服器的運作效率,而 PCB 伺服器產業 原材料之一的 CCL 就是影響 PCB 品質的關鍵(CCL 是由補強材料、絕緣材料和銅箔壓合而成,再將電路印上即成為 PCB),根據品質的不同 CCL 被劃分為多個等級,等級越高,傳輸損耗就越小,但同時也代表著越高的成本。 預估將隨 Sub-6 建置和 ADAS 導入以高個位數或低雙位數速度成長,未來若要有更突破性的成長空間,則需等到毫米波相關應用成熟。 中高階 CCL 由於製造技術較高,其中的高頻和高速兩大市場均呈寡佔市場樣態,相較之下,低階 CCL 進入門檻不高,有多間中國企業投入其中,根據中國調研機構億渡數據的資料顯示,2020 年前五大供應商的市佔率(CR5)僅 52%,仍是一個相對競爭的市場。 CCL 的等級還可根據應用領域的不同,粗略分類為中高階 CCL 及低階 CCL,其中中高階包含高速高頻 CCL(以下簡稱高頻 CCL)和高速 CCL 兩種,底下我們將透過介紹各個類別的終端應用帶大家認識 CCL 的未來發展空間。
英特爾 (INTC-US) 之前即指出,去年伺務器 x86 CPU 出貨量在 2019 年前三季分別衰退 8%、12%、6%,但在第四季則年增 12%,其中,雲端伺服器業務更是年增 48%。 在英特爾釋出喜訊後,不少法人上修今、明兩年全球伺服器市場出貨量,平均年增率分別達 10% 及 22%。 隨著歐美疫苗施打率提高,各國解封恢復正常生活,WFH(遠距辦公Work From Home)需求商機自高檔反轉,電視、筆電及智慧型手機等硬體銷售出現疲態,相關供應鏈訂單調整消息紛紛傳出,打亂近日電子股漲升行情的步伐。 不過,TrendForce特別指出,日後伺服器供應鏈變遷將迎來更多改變,如Google、AWS、Meta與Microsoft除已將大部分L6產線至臺灣,更規劃東南亞的南進基地來規避地緣政治風險,美墨邊境的彈性預留產線(buffer line)也陸續動工,但少部分出貨至非美地區的則維持既有生產規劃,也維持中國生產基地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