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nheiser耳機評價好唔好2025!(小編貼心推薦)

回想十年前,當時耳機界已由多單元動鐵耳機來主導市場,但 Sennheiser IE 8 的出現,大家都估唔到單一動圈設計,低頻實在有力之餘,聲音的層次感豐富,分析力高,音質比不少動鐵耳機更為出色。 而且可以換線,又有得調校低頻的強弱,當年曾引起一陣搶購潮,經常出現缺貨情況。 Sennheiser 的產品一向貴精不貴多,在 2012 年才推出後繼型號 IE 80,直至現在的 IE 80 S 是第三代產品,依舊採用釹磁鐵動圈單元,阻抗維持在 16Ω,但靈敏度就稍稍下降,但一樣相當容易推動,直駁手機播放音樂,都能發揮出耳機應有的水準。 另外在機面繼續保留了 5 段低頻調校,透過活門設計調節空氣的流動,從而改變低頻的量感及質感,用家需要用上跟機附送的小型螺絲批調校,可隨自己喜好作出微調。 就與不少擁有智慧型功能的真・無線耳機一樣,Momentum True Wireless 支援智慧暫停、環境音和上述有提過的語音助手鍵,使用時相當便利。 原來兩隻耳機是以相對距離來啟動智慧暫停,只要距離超過 30cm 就會暫停,這也大約等同使用者摘下耳機後並把它拿開的動作;把耳機塞回耳朵後,那就會繼續播放音樂囉。

  • 聲音表現上人聲稍微靠前,氣音、脣齒音都能聽得到,整體的聲音明顯靠前,與背景音樂有相當的的分離度,調音上是以重低音為主;中音的表現不錯,走一個圓潤溫和的路線。
  • 另外,MOMENTUM 3 的側臂長度也是採「無級調整」設計,無論是質感或是自由度都比常見的「卡榫調整」更好、更高,但不夠緊的設計導致偶爾在使用上會不小心調整到長度,算是有點小可惜的地方。
  • 目前售價為2990元,那麼究竟這隻耳機還有哪些特點,就讓我們往下看下去吧。
  • 今次小編就嘗試打開一些 unwire 主持人持續講話的影片(使用 aptX 格式連線),看到咀形與實際聽到的聲音已經非常接近完美同步。

另外還設下4,000~10,000元「市場價格」條件,親民點大家才買得起,這題目也纔有意義。 低於4,000元的產品很多,基本上你可以直接出手購買,我們這次就是想帶領買進階等級的中價位耳機。 至於高單價商品固然有其魅力,除非你只是一頭狂熱很自嗨的拿錢砸,否則應該都具有相當程度鑑賞與比較能力,似乎輪不到筆者在此多嘴。 單耳機 275g 的重量跟以往相比算滿輕量的,因為耳機是採用封閉式設計,搭配包覆性良好的耳罩能帶來優秀的隔音,而且夾力適中,雙向轉軸讓 H3 可以完全貼合臉部,配戴起來我覺得是很舒適的。 直到2018年,Demant、Sennheiser 決定結束彼此的合作,各自在原本擅長的領域努力,並約定在2020年收掉 Sennheiser Communications。

sennheiser耳機評價: 主動降噪

這是款不錯撥放器,聲音在人聲上保有IRIVER的優點,柔硬適中,低音也不算差,該款雖然在各種支援上不算好,但是聲音上是值得一聽在聽的那種。 sennheiser耳機評價 某些很有名的大大,但你會發現他動不動就會發雷文,可惜他的極好跟極壞通常都沒說音樂用什麼,或者當場哪個耳機搭哪個音源等等,雖然說得好像很對,但看完不知所以雲…他們真的聽過很多耳機,但是就會經常有給實際聽起來有很大差異的說法。 不過有部分要注意,歐姆數高不見得適合耳機擴大器,例如1more MK801是個極端例子,他是32歐姆,可是隻能承受50mW,一般純DAC的機器而言,都有辦法在32歐姆輸出到45mW,這時候如果你又用耳擴時,很有可能就燒掉,詳細可以看例子二。 接著你可以使用這段影片來實驗自己的耳朵接受聲音的能力,當然,前提是你的設備擁有不錯的性能得以應付這段影片,對於耳機的性能判斷會在後面稍作介紹。

今次他們再接再厲推出相對較廉價的款式 Sennheiser CX 400BT True Wireless,同樣支援 aptX 編碼、使用相同 7mm 單元的新耳機售價只需 HK$1,599,已算是比較容易入手了。 各位最想知道的,當然是它的高音質路線能否繼續保持,以下就讓小編同大家詳細測試。 丹麥電競品牌 EPOS 於今年推出首款頂級電競耳機 H3,源自 Sennheiser Communications 的聲學技術,讓它的聲音充滿力量,均衡的聲底很有森海塞爾 GSP 系列的味道。 這款電競耳麥也同時支援 PC、Mac、Switch、PS sennheiser耳機評價 跟 XBOX 多種平臺,智慧型手機這種行動裝置當然也不成問題。 ▼ HD 700 的耳罩為狹長型設計,耳罩凹陷處製作成類似蚌殼的形狀,剛好能夠將耳朵完整的包覆住,絨布材質耳墊厚度雖然沒有非常驚人,但由於較大的耳罩設計,讓耳殼完全沒有被耳墊壓迫到,配戴起相當地舒適。

sennheiser耳機評價: 【SENNHEISER 森海塞爾】CX Plus True Wireless 降噪藍牙耳機(PLUS 主動降噪功能)

Sennheiser在HD820的耳罩上做了一個非常特殊的設計,其中看得見的部分就是那塊透明的大猩猩玻璃(Gorilla glass),由外看去,略向內凹,這可有學問。 這塊大猩猩玻璃由特別制訂的工序打磨成形,特殊的曲面設計,用於反射振膜的背波到位於振膜外圍的阻尼室以消除背波。 原廠正在為此聲音衍射腔室的設計(the acoustic diffraction housing)申請專利,藉此技術,一方面可以隔絕外界噪音,二方面可以作為背波阻尼。 如果真那麼容易,Sennheiser就不是Sennheiser了。 規格上,Momentum True Wireless 是款搭載 7mm 動圈單元的耳機,每邊耳機各有兩顆麥克風作收音之用,本體有著 IPX4 防濺水防護認證,足以勝任日常免提耳機的用途。 官方表示耳機續航力為 4 小時,便攜充電盒能回充兩次,提供總共 12 小時的使用時間。

像是 SpinFit 的耳塞就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用的品牌,它採用了醫療級的矽膠,不易造成過敏;同時比許多原廠耳塞配戴起來更舒適服貼,可以進一步阻絕外界聲音、提高被動降噪,所以在聆聽音樂的沈浸感也會更好,非常建議大家參考看看。 +添入耳式傳感器,全天式追蹤生理數據soundcore Liberty 3 Pro 因獨家的 ACAA™ 同軸圈鐵結構,以及可還原音樂細節的 LDAC™ 編碼,靠優異的音質表現在 2021 年底坐擁機皇稱號。 在2022年底,新推出的旗艦機種 Liberty 4 在外觀上與 Liberty 3 Pro 有明顯差異,除了改採更好拿的棒狀設計,Liberty 4 的雙層結構耳塞能更貼合使用者耳型,以達到更舒適的穿戴體驗,和更出色的噪音隔絕效果。 +配戴體驗極好1MORE EVO是1MORE最新推出的旗艦耳機,共有黑白兩色可選,觸控區域看上去有點像貓眼石,典雅有質感。 耳機本身採用了短導管的入耳式設計,雖然感覺耳機偏大,但實際配戴體驗很好,幾乎沒有耳朵被侵入的異物感,但又完全緊貼耳道,表現是我目前戴過的入耳式耳機中的前段班。 藍牙採用了5.3版本,估計可以藉由後續更新韌體去支援到新一代的藍牙音訊技術,日常使用上連線速度很快,沒有什麼延遲感;同樣具備了IPX7的防水等級,突然遇到下雨天也不避擔心;降噪部分,可以消除約80%的聲音,但對於一些滾動的輪胎聲、突發人聲還是未能完美消除,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耳壓感算小,不會讓人不適。

sennheiser耳機評價: 耳機設計:保留了 5 段低頻調校

撇開音量不談(平衡的輸出較大,音量也比較大),單端線的聲音輪廓沒有那樣鮮明,分離度較遜,音場也稍微小了一些,可以說音樂畫面「矇」了一點,也「擠」了一些。 事實上,這兩條線的「線」本身的設計一樣,差別只在連接耳擴的端子型式不同而已。 首先是空間感的呈現上,Pentaconn的聲音比較前傾、集中一些,XLR聽起來比較後退一點,兩者在我腦中的聚像位置略有前後不同。

sennheiser耳機評價: 【SENNHEISER 森海塞爾】CX Plus SE True Wireless 降噪真無線耳機

▲ MOMENTUM 3 採用 USB Type-C 充電埠,可以說是高階藍牙耳機的標配了;同時下面也可以看到一個 1.4 毫米耳機插槽。 ▲ MOMENTUM 3 偏重低頻、包圍感強烈的特性很適合用來播放電音或音樂會、演唱會錄音專輯…等類型的音樂。 ▲ 放大看可以看到 MOMENTUM 3 的摺疊結構,因為它的不鏽鋼結構邊角非常鋒利,而且回彈的力道非常大,所以千萬要注意不要讓手放在這周圍,不然你可能會跟我一樣被夾到受傷。 ▲ 上圖就是盒裝內所有內容物,包括 MOMENTUM 3 Wireless、3.5 毫米對 1.4 毫米耳機轉接線、USB Type-C 充電傳輸線、USB Type-C 母頭對 USB sennheiser耳機評價2025 Type-A 公頭轉接頭、快速上手指南,配件算是很豐富完整。

sennheiser耳機評價: 【SENNHEISER 森海塞爾】無線麥克風(XSW 1-825DUAL)

Meiko 在〈Leave the sennheiser耳機評價2025 Lights On〉中氣喘籲籲的人聲清晰悅耳,而原聲吉他在 CX True Wireless上以清晰可聽的微動和指彈聲展現細節。 Sennheisser使用了2條雙絞繞線,各自獨立鐵弗龍批覆絕緣,外面還加上一層屏蔽,用意是消除耳機線本身的麥克風效應,另外接頭端子還鍍金處理。 這條耳機線不是Sennheisser製作的,而是委託一家瑞士公司製作,可見他們在HD 800上面真的是下了重本。

sennheiser耳機評價: ORE Aero 空間音訊 + 混合式主動降噪 真無線藍牙耳機 開箱評測:功能滿載的親民選擇

聲音自然不做作,是AKG多數耳罩產品的共通特色,K 272 sennheiser耳機評價 HD也承襲這項傳統。 sennheiser耳機評價 雖然官方設定為消費性取向,它的聲音聽來仍然帶有平實色彩,不像部分品牌那樣華麗,更沒有雄厚的低音浪潮、亮麗高音、驚人解析度。 這相當於中庸的表現,從前端器材調整或設備更換,更加容易調整出滿意的聲音組合。

sennheiser耳機評價: Momentum True Wireless 2 設計評價2021

HD 700 擁有極佳的配戴舒適度,並且在聲音表現在價位區間中名列前茅,搭配上相對寬鬆的前端需求,所有特性讓 HD 700 成為一支值得推薦的優異耳機,可惜國內定價導致 HD 700 缺乏價格競爭力。 降噪功能也無法與索尼的耳機相提並論,雖然它們阻擋了一些環境噪音,但仍有相當數量的噪音能夠通過,儘管打開你的音樂,世界其他地方都會消失,Momentum True Wireless 2 聽起來很精緻,並且在它嘗試的每一種音樂類型中都充滿了細節。 每個 Momentum True Wireless 2 耳機都比它們的前輩輕一點,貼合舒適,這是你想要的一副主動降噪 耳機,因為它可以形成密封,以阻擋環境噪音,儘管如此,Momentum True Wireless 2 耳機將重量均勻地分佈在耳朵周圍,因此不會很快感到疲勞。 雖然近年3.5mm耳機插又在Android手機陣容上「翻生」,但Apple iPhone 強推無線耳機,「無牽無掛」的全無線/真無True Wireless 藍牙耳機,已成手機聽歌最大勢力。

sennheiser耳機評價: 藍牙耳機故障排除指南!一邊無聲、連線配對、聲音斷續和相關常見問題

今次小編就嘗試打開一些 unwire 主持人持續講話的影片(使用 aptX 格式連線),看到咀形與實際聽到的聲音已經非常接近完美同步。 至於爵士樂裡的鼓、貝斯雖是節奏組,卻往往成為樂曲裡面帶動音樂往前的重要力量,這些節奏樂器的表現要是弱了,音樂也就少了生氣。 以Jacques Loussier三重奏的爵士巴哈「Encore!」專輯為例,Loussier自己的鋼琴演奏當然主導了整個音樂的進行,但是套鼓和貝斯卻顯出了畫龍點睛之妙,真難想像這些曲子換成Loussier獨奏還會這麼饒富興味嗎?

以上是使用預設 EQ 體驗的心得,使用者也可以根據個人習慣至 App 調整三頻層次達到最佳的聽感體驗。 以 SHARP AQUOS Zero 配對使用,在耳機控制約過 1sec 手機才會執行指令,算有點久倒也不會影響使用。 充電艙是常見的掀蓋式設計,以彈片的手感取代阻尼感開闔回饋非常強,沒事拿在手上把玩也算舒壓。 充電艙加上耳機總重 43g 比 MOMENTUM True Wireless 2 的 64g 輕了不少,更便於外出攜帶。

sennheiser耳機評價: 續航表現

如果細緻與豪邁分據光譜的左右兩端,HD800S是中間偏左,HD820則是中間偏右。 例如聽馬友友前不久推出的與曼陀林演奏家Chris Thile、低音大提琴家Edgar Meyer的錄音,演奏的是巴哈作品的改編曲。 因為曼陀林的琴音有著比吉他更短促緊實的質地,加了低音提琴,音樂的規模感則完全不同。 HD820讓Meyer的低音提琴深沈豐滿,又把Thile的曼陀林唱的輕巧活潑,那還是不是巴洛克的氣質我不予置評,但這音樂氛圍真好,這空間感真好,這器樂質地真好。 就如上述提過,Momentum sennheiser耳機評價 True Wireless 有著金屬飾板,它是有著觸控能力的,左邊的一顆主要為音樂控制,播放、快轉、跳曲;右側是用來控制智慧型功能,包括喚醒配對手機的語音助手、環境模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