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解構組織─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與組織傳播學研究的再思〉,「中華傳播學會2004年會」,澳門。 〈從組織溝通看媒體產業中不同世代的工作價值觀與領導互動模式〉,「國際跨文化協會(IAICS)2010年會」,廣州。 國中時期面臨臺灣民主轉型,我很熱衷政治,喜歡看社論偶爾也投稿校刊,甚至幻想自己可以當發言人。 進入口傳系後,我發現,講話不簡單,那是思考邏輯的順暢,當一個會講話的人或許不難,但願意用最好、最善良的方法把話說出來,那是一種長期培養的藝術和修養,所以多麼幸運,我從大學認識口傳。 大部分的人都喜歡幽默風趣的言論,而且會敬佩能夠表達這類風格的言者,是機智且深具魅力。
目前本系又加入了社羣媒體的內容,強化學生在各個領域中對於社羣媒體的應用,方便學生在進入職場時,有更明確的工作技能。 指導老師郭倩琳表示,「微光時刻」與「傷學院」兩件參賽作品,為首度集結「護理」與「傳播」的跨領域組合。 在護理與傳播跨領域的激盪與討論中,讓醫護的科學專業,得以超越醫療思維,突破過去過於護理與民眾間的距離以貼近民眾需求與理解的方式,有效推動衛教概念與資訊,也感謝世新大學口語傳播暨社羣媒體系林筠姍及黃亭瑜同學,提供視覺設計的理念與建議。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 口傳系的歷史沿革
因此,本系「語言邏輯與批判思考」、「修辭理論與社羣策略」、「性別與溝通」等課程,非常重視邏輯與批判力。 劉若蘋:廣電系畢業,YouTuber,藝名「Apple」,2010年廣電系校內實習課程學生自製節目《兩岸小三通》製作人,網紅經紀工作室「蜜斯阿朵影音工作室」創辦人兼負責人,YouTuber團隊「到處都是瘋女人」成員。 秦琍琍 :〈從社會企業的角度檢視公廣集團的困境與挑戰-一個整合性論點得提出〉。 須文蔚主編,《公益的活水-臺灣社會企業的理論與實踐》。
〈組織應徵面談研究的再探─從女性立場理論檢視「二度就業婦女」的傳播策略〉,「中華傳播學會2005年會」,臺北:臺灣大學。 〈從素養到學養─再思組織傳播在臺灣的實踐與發展〉,「中華傳播學會2009年會」,新竹:玄奘大學。 〈從新媒體到跨媒體看科學傳播的實踐:臺灣科學部落格的分析〉,「2016年科學傳播國際研討會」,臺北:臺灣科普傳播事業發展計畫計畫辦公室。 〈從全媒體時代看視覺語藝的實踐:理論與現象的對話〉,「第十二屆傳播管理發展與趨勢學術研討會」,臺北:世新大學。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 〈再思華人社會組織傳播學的在地發展與實踐〉,「中華傳播研究的傳承與創新」國際學術會議,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 電視劇
課程多元有趣,而且隸屬不同學院的課程都可以相互修習。 世新大學學風自由,並提供多元的輔修和學程,除了自己主修的學系,還可以另外修習別的系所的課程。 校內還有多元的活動,鼓勵與外籍學生和交換學生的交流、歌唱大賽和才藝大賞展現自我風格,也有很多具體資源如:卓越小龍計畫、立報、破報、小世界周報、世新電視臺、世新廣播電臺,皆鼓勵學生主動找尋自我舞臺並發揮一己之長。 秦琍琍 :〈公共電視企業文化、管理運作、與組織溝通之關聯性研究〉,《廣播與電視》,第17期,頁 35-72。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 〈文化的再現與建構─組織中民族誌研究者角色的省思〉,「傳播質性研究方法之發展與省思研討會」,臺北:世新大學。 〈公共電視的經營與管理─從企業文化、組織運作與內部溝通談起〉,「公共電視發展與未來國際研討會」,臺北。
- 人類間的親密關係與溝通行為息息相關。
- 有別於過往電視、電影的單向傳播,更多的是雙向、互動的溝通。
- 千百年來,重要學者、著作不斷,一直是西方文明綿延數千年的重要素養。
- 林富美主編,《跨界、匯流與全媒體》。
- 我想讓說話和思考成為專業能力,應用於生活和工作,並實踐於生命之中。
- 而口傳本身的專業課羣則分為「溝通課羣」、「表達課羣」。
- 我總回應:重視即戰力的職場不會給你「學習」的空間、也沒有「訓練」的時間,甚或沒有人教你,唯有提升自我、做好準備,機會才會來臨。
我們在大學部的課程宗旨和教學實踐乃在於培養溝通、表達、社羣媒體應用的綜合能力,以養成跨媒體、跨平臺的傳播專業人才。 以上主要是透過「四大課羣的連結」、 「五大素養的陶鑄」、以及「六大職能的培育」之落實。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 該系在大學部的課程宗旨和教學實踐乃在於培養溝通、表達、協調的傳播專業人才,這主要是透過「三大學程的建制」、「四大素養的陶鑄」、以及「五大職能的培育」之落實。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是國內唯一提供完整口語傳播專業教育的學系,「傳承與創新」是該系的期許與遠景。 因此,該系的教學與研究一方面承續學校與學院的辦學目標─強調人文素養、在地實踐、與宏觀對話;另一方面希冀透過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培養出既能傳承既有知識、又能開創新局的傳播人才,以為口語傳播學門在臺灣開闢一條新的道路。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 五年一貫 學生實踐:口傳提供跨域的多元選擇
本課程將會探討愛情的定義、吸引與表白、愛情腳本、性的溝通、流行文化與愛情、分手的藝術等主題。 包括必修課程「演講與社羣表達」,及選修課程「進階演講學」及「英語演講及簡報」。 旨在教導學生從演講基礎理論切入,磨練自己的公眾表達技巧;繼而觀摩TED等不同類型的演講,從經典演說中精進演講學知識。 除中文演講課程之外,亦有全英文授課的英語演講課程,培養學生使用英語進行公眾表達的能力。 社羣媒體 瞭解社羣媒體的發展脈絡,並且能熟悉相關的理論與實務操作。 對於社羣媒體上的資訊產製,能夠知道如何有效的散佈並能實踐。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 音樂作品
〈從新媒體到跨媒體看科學傳播的實踐:臺灣科學部落格的分析〉,關尚仁等主編,《科學傳播論文集8》。 新北市:科普產學合作支援計劃計畫辦公室。 〈候選人電視辯論之論述分析研究:以2002年臺北市長選舉為例〉,「第十二屆廣告暨公共關係學術與實務研討會」,臺北:政治大學。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2025 〈組織認定、企業論述與組織文化的變革─從語藝的觀點檢視公廣集團整併過程〉,「中華傳播學會2009年會」,新竹:玄奘大學。 〈不同世代工作價值觀與領導溝通的差異─以媒體產業為例〉,「第六屆海峽兩岸媒體匯流與創新管理」,臺北:世新大學。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 世新大學 | 口語傳播暨社羣媒體學系(原口語傳播學系) 收藏
〈從素養到實踐:組織傳播在臺灣的教與學〉,「中華傳播學會2016年會」(專題座談場次),嘉義:中正大學。 減重食品的新聞敘事與框架建構〉,「2018年科學傳播國際研討會」,臺北:臺灣科普傳播事業發展計畫計畫辦公室。 每個人都學一樣的理論和技術,致使我們跟其他人不一樣,關鍵在於「思維」。 經歷口傳所的訓練再重投電視圈、廣播電臺工作,我的視野、思辨,及關懷厚實了。 從事創意工作的我,成功創作引發社會共鳴的廣告作品。 且幸運地,連續入圍4年,並於2018年奪得廣播金鐘獎。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 學習方法
同時,本系注重軟硬兼備的巧實力,以因應數位時代中所需之溝通、表達、協調、說服、思辨的傳播能力,並使學生具備社羣媒體營運及多平臺管理能力,以期培養具備整體策略思維的全傳播專業人才。 期盼經由上述課羣的養成,使學生具有新世代社會公民所需的「修辭素養」、「人際素養」、「組織素養」及「跨文化素養」等四大素養。 以對應並培養新世紀職場人才所需的「思辨與批判」、「人際溝通」、「團體與組織溝通」、「跨文化溝通」、「公共論辯」、「社羣媒體傳播力」等六大職能。 首先,在專業基礎課程上面,除了同學們可以選擇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等社會科學的基礎科目。 此外,還要學習口語語言學、語言邏輯與批判思考、研究方法、美學、互動與話語分析等課程,奠基作為大學生應具備的基礎學術素養與思辨能力的根基。 口傳系的課程可以分為四大課羣,從「專業基礎課羣」出發,有腦才,才會有口才。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 相關聯結
例如,有些人上臺說話很有魅力,而這魅力的形成不是隻侷限於內容有沒有料,而是說話的語調、表情與肢體動作等等,會讓人專注地想聆聽對方說話。 經營網站、粉絲專頁,透過撰寫文案、影音、活動、民調等方式,吸引按讚數、留言、分享,藉以提升品牌知名度、影響力或者實際商業利益。 團隊合作:在諸如辯論學、談判與協商等課程,強調小組團隊合作,共同達成課堂任務。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 廣播節目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暨社羣媒體學系(原名為口語傳播學系,2020年更名)成立於1992年,是國內唯一提供完整口語傳播專業教育與融合社羣媒體應用的學系。 我在大學後期積極參予校外活動與比賽,例如:國際青年領袖計畫、龍應臺文化基金會志工、TEDxTaipei策展志工、企業實習等,不但讓自己保持與社會和世界脈動接觸,也讓自己的能力確切的與業界實際運用。 〈數位時代下的臺灣公共媒體─從社會企業的角度檢視公廣集團的困境與挑戰〉,「2008年數位語境的兩岸三地新聞文化探討」研討會,香港。 〈2014年臺北市市長選舉候選人之臉書粉絲專頁訊息內容分析〉,「2015 臺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論文研討會」,新竹: 交通大學。 〈新媒體與科學傳播:反思與前瞻〉,「大數據、新媒體、使用者研討會」,臺北: 元智大學大數據與數位匯流創新中心。
實作演練:為培養學生在演講、簡報、辯論等口語表達技巧,以及短影音創作、跨平臺經營等社羣媒體操作能力上更為精進,在課程安排上,強調實際上臺演練,並實際產出成品,以增進學生的實踐能力。 從許多職場調查與研究報告中,都ㄧ再指出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說服談判力、社羣媒體操作能力等,都是職場中迫切需要,同時也是能否勝任的重要關鍵。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 口傳系正是培養學生這些重要的專業核心能力。 傳播領域的理論一開始讓我非常不適應,但後期結合實作課程之後,漸漸瞭解理論是為了在實作上的延伸,不但在口語傳播學系找到認同感,也在此找到自己的價值。 在這裡的所學,不論之後想要當主播、廣播人才、演藝人才、政治人物、從商等等,皆可繼續進行深度延伸,口語傳播系只是先賦予我們一項受用的技能和正確的價值觀,爾後我們皆能朝多元的領域發展。 秦琍琍、李長潔、張蓉君、徐靖詠 :〈從組織溝通、公眾溝通、與媒體互動探究科學社羣的傳播模式〉。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 口傳人的競爭力
在學習內容上,有些高中生會以為口傳系在學習如何說八卦,亦或是學習配音、播音的技巧,甚至有人以為是在學習手語表達。 事實上,口傳系的課程內容則是包括演講、溝通、簡報、辯論、說服、談判、社羣媒體等多元化課程。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 口傳的學術淵源流長,源頭直溯古希臘的修辭/語藝(rhetoric)之學。 千百年來,重要學者、著作不斷,一直是西方文明綿延數千年的重要素養。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 世新大學 口語傳播暨社羣媒體學系 劉容君
根據107學年度畢業流向調查,畢業一年的口傳系友,就業率是全校第一名,而學以致用的比率則是全校第三名。 此外,畢業五年後的系友,擔任主管職位的比例則是全校第二名。 可見本系學生在業界通常可以脫穎而出,成為單位的領導者。 淨耀法師(徐明輝):編採科畢業,臺灣佛教界人物,現任中國佛教會理事長、淨化社會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中華民國宗教與和平協進會理事長。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 口傳必勝祕笈公開
2005年憑《當你孤單你會想起誰》和《寂寞邊界》兩曲開始走紅,2005年正式到臺灣發展,發行《張棟樑首張同名專輯》。 目前我在格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的數位行銷部門擔任助理,主要負責關鍵字廣告管理、數位產品行銷企劃、產品數位化等等。 〈企業論述與公共關係─從語藝的觀點出發〉,「第八屆廣告暨公共關係學術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 秦琍琍 :〈新媒體與科學傳播:反思與前瞻〉。 彭芸主編,《大數據、新媒體、使用者》論文集。 秦琍琍 :〈從社會企業的角度檢視公廣集團的困境與挑戰─一個整合性論點的提出〉,《廣播與電視》,第30期,頁 59-98。
秦琍琍 、葉蓉慧、黃採瑛 :〈「想瘦」還是「享壽」? 王文竹等主編,《科學傳播論文集學10》。 秦琍琍 :〈重要的是觀念與態度─ 對於「數位傳播」發展的幾個初步觀察〉,《傳播研究簡訊》,第50期,頁 10-13。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 課程架構及內涵
護理專業,與一般民眾有點距離但卻又息息相關,但透過跨領域的激盪,將產生更多「接地氣」的創新發想。 臺北護理健康大學,最近與世新大學口語傳播暨社羣媒體學系「跨界」合作,有鑑於民眾對於傷口照護的理解十分糟糕,團隊發想了「傷學院」傷口護理App的概念,讓患者在沒有專業人員的陪伴時,也能正確處理傷口;許多家中有失智長者的家屬,最需要的是能有一些微光,跨界團隊也發想了「微光時刻」的全新構想。 全世界傳播相關科系爭先踏入「社羣媒體」領域發展並設立相關學系及學程,其中不乏頂尖名校:美國西北大學、南加州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等國際一流名校,皆為趕上時代,在課程上做了不少變動。 從中不難觀察出社羣媒體在全球已成潮流趨勢,而在臺灣,世新大學也在今年率先設立全臺第一個社羣媒體相關學系,獨步全臺。
廿世紀以來,更結合人際溝通的科學研究,人文與社會科學途徑並進,為口傳學門帶來豐富的面貌。 陳雅琳:傳播研究所博士,曾任壹電視主播,知名資深新聞主播,現任華視新聞資訊臺臺長、1900華視晚間新聞當家主播。 但是世新大學固然資源多環境好,學生還是應該勇敢踏出舒適圈,盡量往校外發展、參與校外活動或比賽,可以與不同校系的學生交流,跟不同領域的學生碰撞學習,甚至爭取業界實習,直接學習業界標準,對自己的要求和啟發都會往上提高許多。 世新大學以及口語傳播的課程都非常有趣,而且皆會搭配情境讓學生親身實作,例如『談判與協商』會有實際的情境讓學風模擬勞資雙方談判,或者是每每爆滿搶不到的『情愛溝通』教你找男友或如何維持婚姻,還有行銷企劃與撰寫實務,學生作品與上臺簡報直接呈現給業主,真實體驗業界標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