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要消費者記住微星的產品多了哪些特色,這樣的方式更能讓大家快速理解產品的定位。 大多數消費者主機板都包括 RJ45 LAN 連接埠,該連接埠可透過乙太網路連接線連接到您的路由器或數據機。 某些主機板配備雙連接埠,可搭配 Wi-Fi 天線使用,並具備先進的連接功能,例如雙 10-Gigabit 乙太網路連接埠。 使用者可以開機到傳統模式(也稱為 CSM 或「相容性支援模組」)來存取經典 BIOS,這可以解決與較早的作業程式或公用程式的相容性問題。 然而,當使用者以傳統模式開機時,他們會失去 UEFI 的現代優勢,例如,支援超過 2TB 的分割。
- 圖說:現在的AORUS主機板皆採用『改良型擋板設計(Integrated I/O Shield)』,排除傳統擋板孔位不準易變形入塵的問題。
- 通常用於構建與範例相容的新電腦,許多主機板提供額外的效能或其他功能,並用於升級製造商的原始裝置。
- 華碩、建碁、英特爾、陞技、微星、技嘉和映泰均是有名的主機板製造商。
- 臺灣一般常聽到的主機板廠商,主要以華碩(ASUS)、微星(MSI)、技嘉(GIGABYTE)為大宗,同時能見度也不低的廠商則有華擎(ASrock)、精英(ECS)等等。
- 標準的消費者 ATX 主機板通常配備七個間距為 0.7 吋擴充插槽,以及四個 DIMM(記憶體)插槽。
首先第一點,從主機板的大小來說,常見可看到 E-ATX、ATX、mATX、ITX 四個規格。 以 ATX 為標準,比 ATX 大的叫 E-ATX。 而比 ATX 小一號的叫 mATX,再往下小一號還有 ITX。 只要記住這四個標準大小的順序,就能涵蓋了市面上絕大多數的機殼,剩下就是一些特例,如:DTX,在此不贅述。 第一步已經瞭解主機板基本介紹和大小,回頭看第一張圖上面的文字,是不是發現每一張板子都有寫ATX、MATX或ITX呢?
主機板介紹: 主機板怎麼選?
PCIe 2.0 ×16 連結的理論雙向峯值頻寬為 16 GB/s;PCIe 3.0 ×16 連結的峯值為 32 GB/s。 相較於 PCIe 3.0 通道,許多固態硬碟通常使用的 ×4 連結具有 8 GB/s 的峯值理論頻寬,而 GPU 所利用的 ×16 連結則提供了四倍的頻寬。 在目前的 PCIe 實作中,PCIe ×1 連結具有一個資料通道,傳輸速率為每週期一位元。
電腦開機時,您看到的第一個東西便是 BIOS,或稱基本輸入/輸出系統。 它是作業系統啟動之前所載入的韌體,負責啟動和測試所有已連接的硬體。 Micro ATX(9.6 吋 × 9.6 吋):ATX 的一種更精巧的外型規格,配備兩個全尺寸(×16)擴充插槽和四個 DIMM 插槽。
主機板介紹: COM Express Type 6 模組化電腦
直到1990年,因為處理器的頻率提升以及功率上升,所以CPU散熱器需要掛載風扇以滿足散熱需求。 現在的主機板整合了溫度感測器,用於偵測CPU等裝置的溫度,透過BIOS或是作業系統分析溫度變化以控制風扇的轉動速度。 機殼裡面的零組件,通常包含了「處理器」、「主機板」、「記憶體模組」、「顯示卡」、「硬碟機」、「燒錄器」和「電源供應器」這幾個重要的元件。
- 背板有時直接與主機板相連,有時則單獨包裝,需在組裝系統時另外安裝。
- 不管是叫MainBoard(主板)還是MotherBoard(媽媽板),都可以視同主機板這個組件是很重要的。
- 儘管主機板的外觀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其基本設計都讓您能輕鬆連接新的擴充卡、硬碟、記憶體模組,並汰換舊元件。
- 相較於 PCIe 3.0 通道,許多固態硬碟通常使用的 ×4 連結具有 8 GB/s 的峯值理論頻寬,而 GPU 所利用的 ×16 連結則提供了四倍的頻寬。
- 然而,不適當的執行或是終止BIOS更新可能導致電腦或是裝置無法使用。
- 這是插上電源插頭之後的樣子,在CPU的章節有提到,現在高階CPU的耗電TDP非常高,所以要有專門的電源模組,特別給CPU用。
第13代一樣是1700腳位,有支援DDR4或DDR5,支援最新700系列主機板,但也可以裝在上一代600系列主機板。 主機板介紹 【請注意】上述內容經過適當簡化以適合大眾閱讀,與產業現狀可能會有差異,若您是這個領域的專家想要提供意見,請自行聯絡作者;若有產業與技術問題請參與社羣討論。 AGP – 32-bit,接上或升級顯示卡之用(上代),另有供電強化的AGP-Pro,64-bit版AGP雖有制訂的規格標準,但從未真正實現過。 下圖的LGA 1366主機板包含南橋和北橋,這是最後一代使用雙晶片的主機板。
主機板介紹: ② ASUS 華碩 CROSSHAIR X670E HERO 電競 主機板 / X670 晶片 AM5
實體主機 是將一臺完整的實體主機給單一用戶獨立使用,主機穩定安全性佳,並擁有自主管理權限與增刪設備的權利,可依自己的需求升級硬體規格,為專用主機不必與他人分享主機空間與主機資源。 主機能設定不同的網域名稱指向不同的網站,也就是說多網域主機可存放多個不同的網站,並透過同一組帳號就能同時輕鬆管理多個網站,適合網頁設計公司或需要架設多個網站的用戶。 等等,而把這些都連結再一起的就是排線,並用機殼整個包起來,就是一臺完整的電腦主機囉,接下來會簡略地介紹以上所講到的電腦元件,讓大家能夠對主機有個基本的瞭解。 Socket 7,8,A從過去486電腦時代開始,Socket插槽便經歷了許多變化。 過去我們常看到的Socket插槽,稱為Socket 3、Socket 5及Socket 7等,由於不同的Socket插槽有不同的電壓設定及相關規格,故只能適合特定的CPU使用。 量測應用透過專用設備,用於分析,驗證和驗證電子設備測量和終端產品。
主機板介紹: 電腦桌上型電腦熱門推薦 3000元左右主機發燒級性能
直接媒體介面(DMI)匯流排這個高速介面會在 CPU 的記憶體控制器和 PCH 之間建立點對點連接。 桌上型電腦主機板、機殼和電源都有不同的尺寸型號,稱為板型。 例如,每個主機板僅支持同一類型的中央處理器和少數的記憶體類型。
主機板介紹: Step-by-step 教你如何安裝與升級 ESXi 6.0 / 5.5 / 5.1 / 5.0 伺服器
連接到主機板的設備通常需要手動安裝驅動程序才能與作業系統搭配運作。 主機板介紹 如果你需要這方面的協助,可以參考如何在Windows中更新驅動程序,或者直接使用驅動程式更新軟體來解決。 主機板一般會使用散熱片給晶片組和CPU散熱,在以前這種被動散熱方式可以滿足需求。
主機板介紹: 電腦主機零件介紹
答:除非你有多螢幕的需求,否則不太需要雙PCI-E插槽,但實際的情況是大板都會有雙PCI-E插槽,而中板及小板只有單PCI-E插槽。 補充:如果是舊電腦升級換新零組件也是要更新一下BIOS保險,例如:電供從600W換成850W,不能開機。 目前每一家最少都有提供三年保,但我建議要用五年保固的板子(如Gaming等級),多花幾百元選擇五年保固的板子基本上不喫虧啦。 主機板介紹2025 第11代CPU是1200腳位,但不一定相容於400系列主機板,也就是說,如果你是第11代CPU請插500系列主機板,不要插在400系列主機板上。
主機板介紹: 第二篇.主機板101: 從零開始.認識主機板
雖是電腦入門,還是有必要稍微認識一下自己電腦主機上那些來來往往的窗口做什麼用。 一般外接式喇叭AC電源插座,然而有些小型的喇叭可接用USB插座的電力來發聲。 購買時一般考慮為噴墨(使用墨水夾.較便宜.品質較差)或雷射(使用碳粉.較貴.品質較好)。 喇叭 電腦發聲的設備,雖然有些電腦螢幕已經內建喇叭,不過功率及效果都不十分理想,有興趣聆聽音樂及觀賞電影的使用者,建議安裝外接式喇叭。 滑鼠 目前多為紅外線感應的滑鼠,除了滑鼠墊之外,依照滑鼠操作的靈活性也可使用粗糙但不反光光的表面來替代滑鼠墊。 螢幕 目前液晶螢幕已取代過去會產生輻射的CTR映像管螢幕。
主機板介紹: 什麼是主機板(Motherboard)? 它在電腦硬體中具有什麼功能?
高階主機板通常具備自動測試與微調功能,來給 CPU、GPU 和記憶體超頻,進而提供了一種易於使用的替代方法,無須在 UEFI 環境中手動調整頻率和電壓數值。 它們還可能配備用於精確控制 CPU 速度的內建時脈鐘產生器、強化的 VRM(電壓調節器模組)、位在超頻元件附近的額外溫度感測器,甚至可能在主機板上有用於開始和停止超頻的實體按鈕。 它是一塊電路板,可將所有硬體連接到處理器、分配電源供應器的電力,並定義可連接到電腦的儲存裝置、記憶體模組和顯示卡(以及其他擴充卡)類型。
主機板介紹: 【線上課程】20 堂課成為 DIY 電腦王!自己組裝遊戲、創作、直播萬能機
儘管這些功能的範圍太廣,無法詳盡說明,但常見的附加功能一般可分為幾類。 Mini-ITX(6.7 吋 × 6.7 吋):外形小巧,專用於無需風扇冷卻的精巧電腦。 提供一個完整大小的 PCIe 插槽,並通常配有兩個 DIMM 插槽。 在較舊的晶片組中,CPU 通常會透過前側匯流排與北橋/記憶體控制器的連結,經由多步程序與 RAM 溝通。 在現代 Intel 晶片組中,記憶體控制器已整合至 CPU 中,並透過名為 Intel® Ultra Path 主機板介紹2025 Interconnect(Intel® UPI)的低延遲、點對點連結存取。 PCIe 的每個修訂版本都將上一代的頻寬提升了約一倍,這表示 PCIe 裝置的效能更加提升。
主機板介紹: 多國語言 Windows 安裝光碟映像製作與語言套件整合教學
特別的是,這張主機板的記憶體插槽也會發亮,這個是比較少見的特點。 此外 WiFi 支援 802.11ac 2.4GHz 和 5GHz。 至於桌機主機板有些提供 A E Key 的 M.2 插槽,有些則無,沒有 A E Key M.2 插槽的主機板可以透過 PCIe 卡擴充無限網路的功能。
主機板介紹: CPU插座
例如,如果從 PCIe 連結到 PCH 的跡線受到嚴重刮損,PCIe 插槽可能無法再為安裝在其中的擴充卡供電。 Thunderbolt™ 3 連接埠:使用 USB-C 連接器的高速連接埠。 Thunderbolt™ 3 技術最高可以 40 GB/s 的速度傳輸資料,還支援 DisplayPort 1.2 與 USB 3.1 標準。 DisplayPort 支援使其能以「菊鍊式」串接多部相容的螢幕,並從同一部電腦加以驅動。 全尺寸主機板(如 ATX 規格)通常具有四個插槽,而尺寸受限的主機板(如 mITX)則通常有兩個插槽。
支援的記憶體型態、速度、或支數與您使用的 CPU 有關,QVL (合格廠商清單),請參見 /tw。 在第八章第4節提到許多停電、斷電的情況會造成電腦裡面資料的毀損,因此多加裝不斷電系統變得很重要,它常被人當作備用電力來使用。 光碟機的機械裝置和軟碟機很類似,其中共有三個馬達,分別控制不同的功能。 光碟機的上面有一個用來旋轉光碟片的馬達,和一個驅動雷射針頭讀取資料的馬達,還有第三個馬達,專門負責驅動光碟片的插入和結束裝置。
只要把CPU想成大腦,晶片組的北橋和南橋則是脊椎的兩個部分,一切就不難理解了。 ;CPU FAN用於一般常見的CPU散熱器風扇,CPU OPT則是提供額外的風扇插座或提供CPU之水冷風扇使用,兩者間的差異是一般人容易有疑惑的地方。 說到南北橋,其實上面所有的東西可以簡單的分割成三大部分,主機板就是由「CPU」、「北橋」和「南橋」組合而成,其中南北橋晶片合稱「晶片組」。 最大的就是 EATX 咯~這張是 MSI Creator TRX40,他型號就是這麼短,但這可是旗艦級的主機板,定價更是超過兩萬。 AORUS 主打頂級電競玩家,所以這塊主板也算是高階了。 WIFI 則說明瞭其有內建 WiFi 的功能,使用者不需額外添購。
主機板介紹: iZone.TW-本站附設的 cPanel 虛擬主機服務!(優惠折扣至 8/31 止)
至於周邊產品,除了常見的、絕對必備的顯示器、鍵盤、滑鼠之外,一般人還可以購買印表機、多功能事務機、揚聲器等各種裝備,擴充電腦的能力。 以一臺桌上型電腦而言,一般的定義是,機殼裡面的裝置就稱為「零組件(component)」;機殼外面的裝置則稱為「周邊(peripheral)」。 如果你到購物網站買電腦裝置,他們也會用類似的分類原則去分類網頁上陳列的商品。 在2014年11月,Dell發表了PowerEdge FX的融合式架構產品,以2U尺寸的FX2機箱容納1U高度的伺服器模組、儲存模組,以及位於機箱背部的FN IO 模組。 一、軟體與硬體概說 簡單地說,硬體是「摸的到的」,如螢幕、鍵盤、滑鼠、隨身碟…,而軟體是「摸不到的」,例如Photoshop、Word…,軟體必須靠硬體才能執行工作,而硬體必須搭配軟體纔有用處,所以電腦的「軟體」「硬體」缺一不可。
南北橋要用電、記憶體要用電、顯示卡要用電(有另外接的),就連USB也要用電 ,而電就從這個20或20+4 針 的電源插座進來,供電給整張主機板。 這插槽是給變壓器插的地方,就像主機板其他有電源輸入的地方一樣,旁邊一定有電容排排站。 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主機板廠通通都在臺灣(主要生產線還是在大陸),但就像最前面說的,現在主機板上實在放太多東西,每個插槽都是一種規格,有自己的歷史和技術。
主機板介紹: 主機代管:
所以,當你從USB隨身碟讀一個資料,資料就從 USB → 南橋 → 北橋 → 記憶體 → CPU。 而連接北橋和南橋之間的通道,則依晶片組廠商的設計而不同,Intel過去是用專屬的Hub Link,新的晶片組則用標準化的PCI-Express,至於NVIDIA和AMD則習慣用HyperTransport。 產品優勢:技嘉主機板在CPU供電方面是非常完善的, 滿足中高端CPU的需求, 主機板是因特爾晶片組, 大板型設計, 支援全系列的插槽處理器, 所以在搭配上面, 用戶可以有更大的選擇空間, 磁片介面比較豐富, 滿足使用者的需求。 電腦技術發展一日千里,技嘉憑藉優異的研發能力緊跟最新趨勢,為消費者提供先進的功能和最新技術。 技嘉電競系列主機板搭載先進的電源供應解決方案、最新的儲存標準和出色的連接性,確保玩家的電競主機效能不打折。
例如,如果在兩個 ×16 PCIe 插槽中安裝了一組 GPU,則連結可能以 ×8 而非 ×16 執行(現代 GPU 不太可能會因 PCIe 3.0 ×8 連接而陷入瓶頸)。 然而,部分頂級主機板可能會使用 PCIe 切換器以散開實體通道,插槽通道配置便可因此保持不變。 部分主機板具有 M.2 與 PCIe 插槽,這些插槽可能使用的 PCIe 通道數多於平臺實際可用的通道數。 例如,部分主機板可能具有七個 PCIe x16 插槽,理論上可以使用 112 條通道,但是處理器和晶片組可能僅具備 48 條通道。 現代晶片組整合了許多功能,這些功能過去是連接到主機板的獨立元件。 內建音訊、Wi-Fi、Bluetooth®3 技術,甚至是加密韌體,現都已整合至 Intel 晶片組中。
主機板介紹: ⑫ ASUS華碩 PRIME Z690M-PLUS D4 主機板 / LGA1700 12代 / DDR4
如果沒把這概念牢記,就會落得「記住了一堆元件,但不知道這元件所扮演的角色」的下場。 PCB市場持續面臨去庫存壓力,導致下半年有可能旺季不旺,臺灣電路板協會(TPCA)統計,9月臺灣上市櫃 PCB 原物料營收年減近三成。 面對全球通膨、經濟前景黯淡、電子庫存過多有重複下單問題、消費市場疲軟加上中國封城等外部衝擊,臺灣 PCB 產業需求依然未恢復 2021 年成長盛況,對於下半年成長保守看待,不過預期第三季及全年產值仍有 8.3%、11.4%的年成長。 臺灣具備完整的上、中、下游的產業供應鏈,根據 2021 年的最新數據顯示,臺灣在 PCB 產業的全球市佔率中高達 31.4%,是 PCB 產業世界龍頭國,緊追在我們之後的分別是日本與韓國。 跟著筆者一起從 PCB 的基礎介紹開始,一起看清 PCB 產業的來由與展望。 節省龐大的費用支出:除了可以為企業省下機房建設費、機房維護費、人員管理費與電路建置等高額的費用負擔之外,還能在極短的時間內架設好主機環境,省去冗長的作業時程,讓企業以最實惠的方式架設網站。
藍芽為一種低成本、短距離的無線網路傳輸技術,由Nokia、Ericsson、IBM、Intel、Toshiba共同訂定,屬於小範圍的無線通訊網路標準規範。 藍芽技術可說是一個廣播收發器,在展頻技術(Spread-spectrum)模式下運作,對某一個資料封包傳輸頻率,藍芽會每秒改變1600次。 因為必須將收發的頻率同步,又須同時限制能源的消耗量,因此,藍芽的工作範圍只有數公尺,這也使得藍芽連線不會受到其他資訊設備的影響。 BIOS是「Basic Input/Output System」之縮寫,中文譯為「基本輸出輸入系統」。 就一般而言,BIOS是放在唯讀記憶體(ROM)內部的一段軟體程式碼,通常是使用組合語言寫成 主機板介紹2025 的,可以被視為是作業系統與硬體溝通的核心,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韌體。 在BIOS上面包含了許多電腦輸出入介面的基本控制碼,負責在電腦電源開啟之後, 進行系統的自我測試工作,並且讀取CMOS當中的設定資料(例如硬碟磁區容量大小、系統時間、各I/O介面設定與開關等資訊),進一步與軟體做連結,可說 是介於硬體與軟體之間的橋樑。
主機板介紹: 伺服器主機是什麼? 如何挑選? 自行架設與租用伺服器主機比較
現在的顯示卡大部分都附有Ram,作為加強呈像的效能之用。 顯示卡所支援的解析度大小也跟電腦呈像能力有關,解析度越大,呈像能力越好。 較有名的廠牌有巫毒卡、CREATIVE、DIAMOND、MATROX、SKYWELL。 舉例來說,當開機後,第一次打開網景 主機板介紹2025 這個程式時,可以很清楚的聽到硬碟在動的聲音,這是因為CPU正從硬碟裡面呼叫這個程式的指令。 等到程式關閉,再次將網景打開時,很明顯的感覺到開啟網景程式的速度比第一次開還要快許多,而且完全聽不見硬碟轉動的聲音,這是因為CPU直接從Cache裡面叫出程式。 這是最常見的BIOS畫面,除了基本的設定外,最重要功能已經變成是超頻,也是各家主機板廠差異的主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