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們可能會時常在網路或論壇上看到「QLC架構的SSD效能比較差、不適合購買」這樣的說法,其實並非必然,架構上來說,SSD並無貴賤之分、只是兩者的定位不同。 然而,在M.2 SSD這片紅海中,玩家究竟該如何選擇對的SSD使用? 尤其現在PCIe 4.0介面隨著AMD主流B550主機板也支援之後,未來將會慢慢走入普及化之路,這樣的話,是不是需要現在就買好,以便「為未來鋪路」?
- 而且除了價格更平易近人,市場上可選擇的 SSD 品牌也是百家爭鳴,競爭也愈來愈激烈,對於消費者來說,不僅選擇更多,產品的性價比更高了。
- 低隊列深度讀取速度處於中等水平,而TLC 3D NAND可能在持續寫入工作負載下陷入困境。
- 一向以儲存媒體為主力商品的 WD,將硬碟系列以顏色區分出不同用途,這款俗稱藍標的 M.2介面SSD 不僅在讀寫檔案時非常穩定,而且消耗的電力也很低,主要提供給沒有特殊需求的一般電腦用戶。
- 本土品牌宇瞻專門研發硬碟等儲存類硬體,這款 SSD 雖然在網路上並沒有太多的討論,但規格及設計上其實有著頗多的亮點。
- 透過我們的固態硬碟(SSD)安裝簡易指南,提升您電腦的整體速度,減少開機與讀取程式所需時間。
- 最後,則需要將M.2 SSD鎖上螺絲,但不要鎖得太過緊,以免之後要卸下SSD變得非常困難。
- 目前市面上的 SSD,根據傳輸協定的介面不同,大致可區分為 SATA 與 PCIe NVMe 兩類,其中 SATA 介面算是較入門的選擇,相容性也較高,大部份的電腦都會有 SATA 接頭可以使用。
970 EVO Plus具備250GB、500GB、1TB和2TB四種容量給玩家選擇,TBW數值方面,250GB版本為150TBW,其次依序倍增。 每個單元只存儲一位的驅動器稱為SLC(單級單元),每個單元只能處於兩種狀態之一:開或者關,並且只需要對兩種電壓敏感。 這種驅動器擁有難以置信的壽命和性能,但需要大量的閃存來提供給定的容量大小,因此SLC硬盤通常用於昂貴的服務器和工作站。 SATA接口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目前的3.0規範已經擁有近十年的歷史,但它仍然是最好的產品,而且無處不在。 從4K讀寫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實際上跑分超高的幾款其實都是因爲高速緩存的原因,不能代表全盤讀寫的速度。
satassd推薦: 【SAMSUNG 三星】970 EVO Plus M.2 PCIe 固態硬碟
憑藉6Gbps接口到近32Gbps的PCIe x4帶寬,SX7000的最高連續讀取速度比最好的SATA驅動器快三倍以上。 在我們的測試中,它擁有高達1800MB/秒的吞吐量,所以SX7000不太可能成為遊戲場景的瓶頸。 但這並不完美,在其他領域,它實際上可能落後於MX500和其他更快的SATA SSD。 低隊列深度讀取速度處於中等水平,而TLC 3D satassd推薦 NAND可能在持續寫入工作負載下陷入困境。 但是,對於大多數輕微到中等的工作負載,SX7000可以擊敗任何SATA SSD。
在所有東西之前,大家要先確認自己的機器在用的儲存裝置接口是什麼介面規格,目前比較主流主機板、筆電都已經給到 M.2 NVMe,不過我們還是不能忘了有 M.2 SATA 的存在。 既然有區別,自然就會帶出一個問題:SATA 和 NVMe 差在哪裡? 擁有富有質感的外包裝再加上純銅全包覆式的散熱片,GIGABYTE 技嘉推出的 M.2介面SSD硬碟看起來誠意滿滿。 而在外觀之外,它最驚人的便屬效能表現,除了可以透過「超額配置技術」在讀寫時預留空間、增加傳輸的穩定度與速度以外,也是少數支援 PCIe Gen4的商品,再加上最高可達超過4,000MB/s 的讀寫速度,很值得追求最新技術與規格的電腦玩家嘗試。 無論你是希望電腦有更多的儲存空間,還是想要升級、改善電腦效能,安裝SSD是很推薦的選擇。
satassd推薦: 所以,Intel 660p 適合你嗎?
採用SATA3介面的它有著平均之上的速度,除了可用於個人電腦,也能夠支援 PS4等遊戲機。 伴隨著固態硬碟的逐漸普及,以及初代 M.2 PCIe SSD 曾因價格定位到達甜蜜點,得以其高性能價格比而襲捲市場之故,傳統 SATA 介面於頻寬上逐漸顯露其捉襟見肘之態勢。在各種因素之交互作用之下,M.2 SSD 遂成為市場之新風潮。 然而關於 M.2 SSD 其規格型式(至少有兩種主流介面型式,以及與其相關的兩種不同插槽類型,而其中一種插槽尚有三種不同之 介面/協定 相容性),卻成為令消費者困擾不已之難題。 在此我們特別以專文來介紹 M.2 SSD 其規格與相容性之相關知識,如此讓消費者於採買時,可擁有更明確之選購資訊。 在原始規格中,Adata聲稱SX7000擁有高達1800MB/s的讀取速度和850MB/s的寫入速度,以及130K/140K的4K隨機每秒讀寫次數。 但需要注意的是,隨著隨機寫入工作量的增加,它的性能將會下降,不過驅動器在大量混合讀/寫情況下的時間也很短。
NVMe M.2 SSD 固態硬碟利用特別為 SSD 固態硬碟所設計的 NVMe 協定。 在與 PCIe 匯流排配對時,NVMe SSD 固態硬碟可提供最新的效能等級以及速度。 NVMe SSD 固態硬碟可直接與使用 PCIe 插槽的系統 CPU 通訊。 從本質上而言,它能夠讓快閃記憶體直接透過 PCIe 插槽以 SSD 固態硬碟運作,無需使用速度比 NVMe 慢上許多的 SATA 通訊驅動程式。
satassd推薦: 【Apacer 宇瞻】PP3480 PCle M.2 2TB SSD 固態硬碟
也就是說,Gen 3 SSD從Windows到實際開始遊戲花費時間為1分28秒、SATA SSD則是1分35秒,多了約7秒鐘左右的時間,而我們所使用的硬體規格還算是非常頂級的配備,如果玩家的電腦硬體規格稍微低一點的話,有可能進一步增加額外的讀取時間。 M.2 SSD在長時間傳輸檔案時會出現掉速的問題,這點雖然是SSD的特性、但畢竟平均使用速度上仍舊是比傳統HDD和SATA SSD穩定些,此外,SSD的強悍之處其實並非完全只有讀寫速度這麼簡單,其實更重要的反而是IOPS數值。 以架構上來看,玩家在分辨一條SSD的好壞,實在很難有一個直接的定義差別,畢竟廠商在每條SSD上都有不同的定位,也因此玩家最簡單的方式,可以直接根據自己對於廠商的信賴和喜好來做挑選即可。
satassd推薦: 【AGI】亞奇雷 AI238系列 500GB 2.5吋 SATA3 SSD 固態硬碟
如果你正在尋找一種廉價的方式,並省略任何混亂佈線的新版本,那麼這是一個進入NVMe潮流的好方法。 通過這次的測試,也算是給需要購買入門級SATA3固態的玩家排了一些雷。 像綠盤SATA3版這款超大U盤,還有鐵甲戰將這樣“五秒真男人”的產品還是勸各位玩家不要碰了,因爲實在是會改變你對SSD的認知。 然而除了三星和浦科特這兩款標杆的產品外,我們也發現了國產的海康威視C260、七彩虹的SL500和威剛的SP580這樣的整體表現對得起售價的高性價比產品。 所以即便是200元級別的入門級產品也有有相當大的差異的,玩家們在選購時還是要多瞭解一下,畢竟花了錢買了SSD體驗總不能比機械強不了多少吧。 從結果我們可以看出,得益於Win10良好的SSD支持和優化,其實使用這幾款固態在開機時間方面的差別並不大,總體相差都在5秒內吧,這對於我們日常使用來說差別可能並不明顯。
satassd推薦: 安裝M.2 PCIe / NVMe SSD
至於因為工作或其他因素,導致需要安裝大量軟體或遊戲的話,則可以購買500GB 甚至1TB 的 SSD 來安裝。 當然,容量越大的 M.2 SSD 價格也隨之高漲,因此在購買前釐清用途與預算纔有助於挑選到合適款式。 M.2介面SSD硬碟有兩種規格,分別是 PCIe NVMe 及 SATA3 。
satassd推薦: M.2 SSD 選購指南——SATA、PCIe/NVMe 掌握要訣
前者的解法有兩個,一是直接買有連同散熱片的型號,像 WD SN850 就是,而且還會有 RGB 燈光呢! satassd推薦2025 Engadget 編輯團隊致力為你蒐羅優質產品及優惠價格,文章內部份連結商戶與 Engadget 有合作關係,定價及供應量有機會更改,一切以商戶最新資料為凖。 最吸引人的是這款商品不但擁有自動加密的功能,而且完整支援 Windows 與 McAfee 等軟體廠商的加密技術。 功能完整的安全性套件可以有效保護硬碟資料,對於商務人士來說是非常稱職的優秀幫手。 由於若要細說的話將會牽涉到相當廣泛的要素,因此本文僅說明購買前需瞭解的重點項目,相信只要留意以下要點,就能順利篩選出適合自己的商品。 如果你預計將SSD設定為Windows主系統硬碟,並且電腦主機板僅支持UEFI引導模式,也建議請選擇分割為GPT。
satassd推薦: 【TEAM 十銓】EX2 2TB 2.5吋 SATAIII SSD 固態硬碟
除了硬體在各方面的表現都十分突出以外,其專屬軟體上特別設計了遊戲模式功能,用於解除 SSD 的低電壓模式,讓硬碟可以全速運轉以享受毫無延遲且不冷場的絕佳體驗,對重度遊戲玩家來說想必吸引力十足呢。 順利安裝SSD後,從此就不需要擔心在遊戲當中lag被秒殺, 或是冗長的載入過程了;但是,如果你也想增加影像輸出的效能,可以試著安裝高效能顯示卡或執行CPU升級。 如果新安裝的SSD容量小於2TB,並且你需要傳統BIOS引導模式,則建議將SSD初始化為MBR而不是GPT。 在安裝NVMe PCIe SSD 前,需先移除散熱片或螺絲,接著將 SSD 上的接口與 PCIe 插槽凹口對齊,以傾斜角度插入(注意手不要直接碰到金色排針)。
satassd推薦: 【AGI】AI238 2000GB 2.5吋 SATA3 SSD 固態硬碟
使用大型應用程式的專業工作者,其實就很適合採用容量夠大、存取效率超高的 Intel 660p 來取代傳統硬碟。 除此之外,對於會使用磁碟作為快取執行大型應用工具的專業工作者,像是影像處理、視覺設計或是影音剪輯…等類型工作的人,兼具高速存取能力與大容量的 Intel 660p,也是十分理想的選擇。 另外同樣也需要大容量儲存與高效率存取能力的遊戲玩家,現在也可以採用 Intel 660p 取代傳統的大容量硬碟了,不僅單位成本效益更好,也不用擔心容量不足,難以應付動輒數十、甚至上百 GB 容量的大型遊戲需求了。 相較於目前現有的 SSD 產品,Intel 660p 的起跳容量達 512GB,而且價位更為便宜,同時也採用速度更快的 PCIe NVMe 介面,因此十分適合用作取代舊電腦的傳統機械式硬碟,來提升系統運行效能。 目前市面上的 SSD,根據傳輸協定的介面不同,大致可區分為 SATA 與 PCIe NVMe 兩類,其中 SATA 介面算是較入門的選擇,相容性也較高,大部份的電腦都會有 SATA 接頭可以使用。
在從HDD傳統硬碟過渡到SSD固態硬碟的過程中採用SATA介面有其優勢,因為與一般標準硬碟使用的插槽相同,亦可以相容於其主機板。 傳統硬碟通常尺寸有2.5吋和3.5吋,桌上型電腦每臺主機都可以容納至少一個(有時很多)3.5吋硬碟(超小型的桌上型電腦可能就只能安裝2.5吋),而筆記型電腦皆為2.5吋。 品牌名稱Team 十銓SSD容量256GB適用於M.2 PCIE保固期5年保固 產品保固聲明:〝十銓科技 satassd推薦 TEAMGROUP〞品牌之固態硬碟 產品保固期限分為年限保固,及固態硬碟 SSD 可使用總位元組保固,兩者條件其一(以較早發生者為認定標準)。
補充:2021年1月 intel Optane SSD 要從消費性市場撤退.。 現在除了少數數有「大容量」硬碟,例如4TB以上,那你還是要選擇HDD纔行,如果是2TB 以內,很多人就寧可選擇SSD了,速度明顯變快,但價格並沒有貴很多,而且SSD通常有5年保。 satassd推薦 你買之前先去主機板的官網查儲存裝置介面的規格表(如上圖),但我直接跟你講好了,你就是買2280,目前最常用的就是這種尺寸。 如果你是2020年以前的舊電腦,建議還是要買Gen3比較保險,其實Gen4 SSD也可以插在Gen3的主機板,只是速度不上去Gen4。 如果你的電腦是2022年以後的新款,目前大部份都是直接裝M.2 SSD了,為何? 主要是因為兩者的價格差不多,但在理論上M.2 SSD會快很多,但請注意這只是理論上,在實際體感上真的差不多感覺不明顯。
為了進一步複雜化,一些SSD(大多數使用SandForce控制器的舊型號)處理未壓縮的數據比壓縮數據要好得多。 因此,雖然更快的連續速度看起來似乎很美好,但最好不要僅僅根據這個指標來判斷SSD,因為你不會一直看到這種速度。 最重要的是,雖然有很多NVMe SSD比SX7000更快,但還沒有哪家公司能夠製作出價格更低的NVMe驅動器。
satassd推薦: 【Apacer 宇瞻】AS2280Q4U 512GB PCIe Gen4x4 M.2 SSD 固態硬碟
PCIe 世代 – PCIe 匯流排已經推出過好幾代,每代產品的效能等級各有不同。 每一代的頻寬都會加倍, SSD 固態硬碟會使用不同世代的 PCIe。 最新一代為 PCIe 4.0,PCIe 5.0 目前仍然在開發階段。
不過總的來說對於容量只有250G級別的入門級固態來說,即便是40TB的全盤寫入一般玩家也是達不到的,比起用到壞掉的結局,更多的還是玩家主動的更新換代吧。 第二, 決定我們系統日常使用流暢程度的主要是SSD的4K性能而不是連續讀寫性能,但是這個價位的大部分固態的4K性能並不能跑滿SATA3的帶寬限制。 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SATA3在日常使用中雖然不及NVME固態的極速體驗,但是相比機械硬盤還是提升明顯的。 XPG SX8200就是採用最新新第二代64-layer 3D TLC快閃記憶體,PCle Gen3x4高速介面與最新NVMe 1.3標準,TBF(平均無故障間隔)高達200萬小時,且有5年保固。 QLC架構的SSD考量到寫入壽命的關係,普遍會作為第二碟使用,圖為Intel採用QLC架構的660p 1TB SSD。 您還可以下載 Crucial Storage Executive1 軟體並開啟 Momentum 快取功能,讓 SSD 速度更上一層。
本文的重點在於,希望能提供玩家在選購SSD前能夠有個基本的概念,確保玩家能夠準確的選擇自己所需,而不是單純的花大錢。 並非花大錢就不好,畢竟很多時候這也是一分錢一分貨的世界,價格較貴的SSD往往也有可能會提供更多的額外功能給玩家使用,也因此玩家在選購前仍需要考量不少,但希望玩家能夠減少買錯的可能。 剛纔有提到架構問題,以主流玩家選擇來說,目前市面上提供的SSD方案,會是TLC或QLC兩種選擇居多。 這邊要先快速提一下SSD的內部構造,最主要分為NAND快閃記憶體、DDR記憶體和主控晶片三大區塊。 為了節省您的時間,本列表整理每個產品重點資訊,讓您可以快速瀏覽這文章所提供的產品是否是您所需要的,點選您有興趣產品的「名稱」或「圖示」可以進一步跳到文章所屬的介紹區塊瞭解更多細節。 最貼心的是包裝內還附贈專屬的資料救援服務,不需要額外購買,如果在3年內因為硬碟損壞而無法讀取資料時,只要送回原廠就能嘗試救回內部檔案,在儲存重要的的資料時相對安心。
就效能而言,SATA 架構的 SSD 固態硬碟是最低等級的 SSD 固態硬碟,且使用的介面與傳統硬碟相同。 然而,與旋轉磁盤硬碟相比,SATA 架構的 SSD 固態硬碟的頻寬是三到四倍。 SATA SSD 固態硬碟在使用上比 NVMe SSD 固態硬碟更加方便,價格也更實惠。 如果您的電腦中沒有足夠空間可以放置 2.5 吋 SSD 固態硬碟,SATA M.2 SSD 固態硬碟或許是 2.5 吋 SSD 固態硬碟的絕佳替代選擇。 另一個對於SSD速度有明顯影響的因素,就是它所使用的傳輸介面,因為SSD並不能算是一個很新的產品,所以它所使用的介面,是依循著硬體技術的演進而有所更迭,過去便曾出現過PATA或外接式的eSATA等介面的SSD,但都已式微,逐漸被SATA及USB所取代。 透過我們的固態硬碟(SSD)安裝簡易指南,提升您電腦的整體速度,減少開機與讀取程式所需時間。
如果使用中的電腦較為老舊、或不清楚它為何種規格的機型,則建議挑選 SATA 類型的固態硬碟會比較安全。 連續讀取速度最高可達560MB/s,給您更快開機與更佳的整體系統效能。 NCache 2.0技術給您更快的爆發速度,在傳輸至快閃陣列前,透過將所有資料鮮血入磁碟機的高速緩衝中,來最佳化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