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畫11大優勢2025!(持續更新)

【三界】 欲界、色界、無色界。 此三界都是凡夫生死往來的境界,所以佛教行者是以跳出三界為目的。 【三身】 三畫2025 法身、報身、應身。

三畫開天,即三畫成卦,三畫成了卦,即人類從此有了智慧。 在沒有文字,沒有文明,沒有文化的年代,人類用三畫,記錄了一天的日常,記錄了一天的天氣,記錄了一天的勞作,直到後來積累了不同的卦象,預示不同的事情,最終形成了八卦的占卜功能。 三畫 事實上,我們用它所佔卜的,就是以前發生過的事情,就是古人N多年積累的經驗。 而這些事情,我們發現,總是會發生,總也躲不過,為什麼? 成卦之説有很多種説法,我覺得以太陽之説最為貼近,當然還有時間之説,其實也跟太陽之説差不多。 太陽之説怎麼講?

三畫: Category: 三畫成語

【三莊嚴】 三種莊嚴國土的事物,即事莊嚴、法莊嚴、人莊嚴。 事莊嚴是以色聲香味等事物作莊嚴;法莊嚴是以種種勝妙的法音作莊嚴;人莊嚴是聲聞菩薩等聖人。 【三時業】 順現受業、順次受業、順後受業。

【三惑】 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 此三惑中,見思為粗,塵沙屬於中等,無名為細,其性質各不相同。 【十乘觀】 乘是車乘,行者修佛道,如駕大白牛車,直達涅槃寶所,故名為乘。 此十乘,雖標為十,只有一法,即觀不思議境,其餘皆是資助作觀之法,合之為十種,故稱十乘。 第一觀名觀不思議境,即以能觀之智,觀自心中,微細的妄念,此妄念即一切法的起源,故是心亦是法,是法亦是心,要把它觀成即空即假即中的不思議境,若是上根人,即能悟入涅槃妙心,直達寶所。 第二觀名發真正菩提心,指中根人,修第一觀未得真證時,則發上求菩提,下化眾生的真正菩提心,助成觀法。

三畫: 三畫

在須彌山的周圍,有遊乾陀羅等八大山,成列迴繞,而山與山之間,又各有一海水,一共就是九山八海。 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菴摩羅識。 指菴摩羅識,華譯為無垢識,或清淨識,即真如,或真心。 【八十一品思惑】 小乘說思惑品數有十、即欲界有貪瞋癡慢四惑,色界與無色界各有貪癡慢三惑,合而為十。

  • 【大般涅槃】 梵語摩訶般涅槃那,譯義摩訶為大,是讚美寂靜之德,般為入,是歸趣之義,涅槃為滅,是滅煩惱及身心之義,那為息,是安息之義,合之為大入滅息,簡稱為大般涅槃,是指佛度世已畢,歸於圓寂的意思。
  • 凡夫的四倒是誤認世間為常樂我淨;二乘的四倒是誤認永寂為涅槃,即無常樂我淨。
  • 【三世】 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
  • 七、覺心不生心,即起八不之正觀,無知心性本來清淨,不生不滅,此是三論宗的住心。
  • 一代五時佛法】 天台智者大師把釋迦佛一生所說的佛法分為五個時期,叫做五時佛法,即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槃時。
  • 智德即菩提,因菩提能透視一切的事理;斷德即涅槃,因涅槃能斷除一切的妄惑。
  • 性空觀是觀諸法緣生性空;相空觀是觀諸法的相皆空無虛妄;唯識觀是觀諸法唯識所現。

見所斷是初果羅漢斷八十八使見惑;修所斷是二果三果羅漢修斷三界十隨眠惑,名修道所斷之惑;非所斷是四果羅漢三界見思斷盡,乃無漏果,更無不斷之惑,名非所斷。 【三緣】 淨土宗說唸佛能產生三種的緣,即親緣、近緣、增上緣。 【三障】 煩惱障、業障、報障。 煩惱障,如貪欲瞋恚愚癡等之惑是;業障,如五逆十惡等之業是;報障,如地獄餓鬼畜生等之苦報是。 眾生因有此三障,所以不能開悟佛道。 【三明】 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

三畫: 分類: 流行語 – 三畫

此十六心中,前十五心是見道,最後道類智一心,是攝於修道。 信難信之理而不惑叫做忍,施於所觀之法而忍許叫法忍,依此忍許而離惑明理之智叫法智。 三畫2025 【二解脫】 1. 慧解脫和心解脫。

三畫: 十二畫部首

【三相續】 世界相續、眾生相續、業界相續。 世界相續是眾生困惑不斷造業,故其依報世界亦不斷安立;眾生相續是眾生未斷生死,其五蘊不斷假合,故眾生亦不斷成立;業界相續是眾生不斷造業,故其惡業的苦報亦不斷成立。 【三相】 解脫相、離相、滅相。 解脫相是無生死的相;離相是無涅槃的相;滅相是無生死涅槃的無相,連無相亦無,即是非有非無之中道妙理。 【三界九地】 三界即欲界色界無色界,下起地獄,上至他化天,其中眾生,因有淫食二欲,故名欲界。

三畫: 十六畫部首

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 三畫2025 小乘、中乘、大乘。 小乘即聲聞乘,中乘即緣覺乘,大乘即菩薩乘。 【三法輪】 又名三轉法輪,這是就如來說法的時期分出來的。

三畫: 三畫部首

【十重障】 別教的菩薩在十地時所漸漸斷除的十種重障,即異生性障、邪行障、闇鈍障、微細煩惱現行障、於下乘般涅槃障、麤相現行障、細相現行障、無相中作加行障、利他中不欲行障、於諸法中未得自在障。 附註:釋尊說法,皆隨眾生根機,方便立說,初無所謂宗派。 大法東來,中國後世學者,見佛法如汪洋大海,為便利修習計,各擇一條道路,以求專精,於是乃有各種宗派之形成。 【九種大禪】 九種大乘菩薩所修的禪定,即自性禪、一切禪、難禪、一切門禪、善人禪、一切行禪、除煩惱禪、此世他世樂禪、清淨淨禪。 【九部經】 由三藏十二部經中除去方廣、授記、無問自說,就是小乘的九部;若除去因緣、譬喻、論議,就是大乘的九部。

三畫: 三畫

【三因】 正因、了因、緣因。 正因是眾生本有的真性;了因是明白一切真正的道理;緣因是修種種真實的功德。 【三世】 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 凡已生已滅之法叫做過去世,已生未滅之法叫做現在世,未生未起之法叫做未來世。 十住十行十迴向諸位菩薩,但斷見思惑,尚有塵沙無明惑在,未入十地聖位,所以只稱為三賢,或地前菩薩。 合小乘之五停心觀、別相念處、總相念處三者,名為三賢。

三畫: 三畫部首

自覺是使自己覺悟,但要把界內見思惑和界外塵沙無明惑,悉皆斷除,纔是達到自覺的地位;覺他是將自己所覺悟的真理,轉而覺悟他人。 此二覺圓滿,便稱為佛。 【大般涅槃】 梵語摩訶般涅槃那,譯義摩訶為大,是讚美寂靜之德,般為入,是歸趣之義,涅槃為滅,是滅煩惱及身心之義,那為息,是安息之義,合之為大入滅息,簡稱為大般涅槃,是指佛度世已畢,歸於圓寂的意思。 【大寂定】 又名大寂定三昧,或大寂靜妙三摩地,即如來所入的禪定,因此禪定脫離一切的散動,究竟而寂靜,故名大寂。 【三十七道品】 又名三十七菩提分法,即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其數共三十七品,為修道的重要資糧,故名三十七道品。

三畫: Category: 三畫成語

以上三教,是律宗所判的教相。 指天台三教,即頓教、漸教、不定教。 【三達】 天眼、宿命、漏盡。 天眼能知未來生死的因果;宿命能知過去的生死因果;漏盡是知道現在煩惱的根源而盡斷之。

三畫: 十六畫部首

人們因惑造業,因業受苦,又因苦而起惑造業,如此像車輪旋轉一般,故謂之三輪。 【三法】 教法、行法、証法。 教法是釋迦牟尼佛一生所說的十二分教;行法是依佛的教示而修行四諦十二因緣與六度等;証法是依修行的功夫而証得菩提涅槃之果。 【三因三果】 三畫 三種的業因與三種的果報,即異熟因異熟果、福因福果、智因智果。 異熟因異熟果是說今世所作的善惡業因要到來世才生苦樂的果報;福因福果是說若有佈施持戒忍辱等的業因,則於現在世或是未來世必得自在的果報;智因智果是說若有修習一切智慧的業因,則一定可以獲得證悟三乘或是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