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問題在於,戶口調查簿是手寫公文書,由各地戶政機關保管。 中研院研究員2025 近年由於隱私意識的提升,國家訂立「個人資料保護法」,戶口調查簿也就不能任意公開。 為了推廣研究,歷史人口研究計畫將調查簿進行數碼轉換,使它不再連結個人資訊,但仍可進行宏觀的計量分析。 伍、關於網站安全機制及本院個資保護政策 本院盡力以合理合法之技術及保護程序,保障您的個人資料。
進入中研院民族所任職後,莊英章投入張光直教授主持的「濁大計畫」,在南投竹山從事漢人社區的歷史人類學研究,與當時在臺灣進行田調的外國學者有所交往。 尤其孔麥隆(Myron Cohen)、巴博敦(Burton Pasternak)二人在南臺灣的研究,也大量運用戶口材料,在在加深他對日治時期戶口調查簿的印象。 中研院已故院士計225人,其中數理科學組79人、工程科學組6人、生命科學組62人、人文及社會科學組79人。
中研院研究員: 學術研討會
武雅士負責資料庫家戶結構及輸入程序的邏輯設計;莊英章商請中研院計算中心前後主任謝清俊、林誠謙,以及林聯盟、林晰等工程師協助,逐步推動戶口調查簿的數位化。 1985 年,武雅士申請國科會資助,以客座教授名義到訪民族所,正式開啟日治時期「臺灣戶口調查簿資料庫」的建置。 1958 年,正在美國康乃爾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武雅士首次造訪臺灣,在指導教授與農復會的推薦下,前往板橋、樹林、三峽一帶(日治時期稱為海山郡)從事民族誌調查。 柒、關於隱私權保護政策之諮詢及個人資料權利之行使 關於個資法第 3 條規定之當事人權利,您得透過本院信箱 chung- 以請求個人 資料查詢、閱覽、製給複製本,並補充或更正,或請求本院停止蒐集、處理、利用或刪除您的個 人資料,或停止寄發資料或資訊。 此外,如果您對於以上告知條款或個資保護政策有任何疑問或 意見,亦歡迎來信至信箱:chung-。
中研院強調,尊重硏究人員依個人興趣專長考量,各自組成或參與硏究團隊。 未來當會借重陳副總統在傳染性疾病及公共衞生方面的專長,多方面向其請益,以提升院內相關研究量能。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日率領內閣總辭,副總統陳建仁也宣告放棄卸任副元首禮遇,520之後將重回中研院出任特聘研究員,據瞭解,該職務薪資彈性高,月薪落在13萬到49萬元之間。
中研院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
中華經濟研究院(以下簡稱本院)尊重並保護您個人資料的隱私。 本院僅依個人資料保護法 (以下簡稱個資法)第 8 條規定告知以下事項,請務必詳細閱讀本院之「個人資料保護安全政策 暨隱私權聲明」。 黃國書強調,如果一直代理,就不需要制度,根據銓敘部各機關職務代理應注意事項,職務代理以一年為限,如果有特殊情形者得延長代理一次,而且以一年為限,顯然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主管的代理已經超過了。 由於政治活動對於所有人類的其他行為具有最終的組織效果,因而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 考試院銓敘部表示,中研院進用研究員非透過國考資格認定,因此退休不受公務人員退休法規範,由中研院自訂。
- 聘任評議員30-50人,由院士選舉,經中研院呈請總統聘任之,任期三年,連選得連任。
- 中研院發言人吳金洌表示,若研究員是年滿六十五歲的中研院院士,即可延聘至七十歲;獲全球性學術殊榮如諾貝爾獎或等同者,得不受年齡限制。
- 本中心陳韻如研究員長期投入在與蛋白質錯誤折疊相關的神經退化性疾病研究。
- 5月9日,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第九十次會議議決設立中研院籌備處,並推定蔡元培、李煜瀛、張人傑、褚民誼、許崇清、金湘帆為籌備委員。
- 1957年,多方討論出「以報到登記人數為實有全體人數」之辦法並呈奉總統令準,於4月2日在臺舉行第二次院士會議,4月3日舉行第三屆評議會首次會議。
他雖出身醫技系卻喜歡與人羣互動,轉而從事流行病學研究,並在接觸不同族羣的過程中認識了「生物人類學」,進而轉換職涯跑道,透過基因或測量等方法研究現生人的自然變異,也為考古出土的人骨與人體遺留進行鑑定工作。 這項意外的發現促使武雅士自 1960 年代起,以日治時期海山郡 11 個裏約 3 萬多筆戶口資料進行量化分析,試圖瞭解不同婚姻型態下的兩性關係。 他將童養媳婚與一般嫁娶婚相比,發現童養媳婚的生育率普遍偏低、離婚率較高、妾婚率也較高。 地方的保正和甲長必須定期向警察匯報人口變動情形,再由警察登門訪查、確認訊息真偽後,登錄在戶口調查簿內。 閱覽戶口調查簿不僅能得知家戶內各成員的生命史,還能透過量化分析,探討整個區域的家庭結構、婚姻型態、族羣互動、生育與死亡率等變化。 為了維護治安,總督府還設了種別欄,將臺灣人分成一、二、三等,數字越大越是警察要頻繁調查的對象。
中研院研究員: 「臺灣人工智慧行動網」簡介
地球所的地質學與活動構造學研究領域包括不同時間與空間尺度之地殼演化過程與現今地殼變形與地表作用之研究。 地球所在造山帶與造山作用研究包括,利用年代學和岩石地球化學彙整巖漿活動紀錄,及布設流動觀測寬頻地震站,以瞭解現今地下結構和震源特性,這些研究有助於瞭解造山帶在不同階段的演化歷程。 報導指出,為了攬才,中研院25年前設「特聘研究員」制度,從0到8級,月入從10幾萬到近50萬元,力抗各國銀彈獵才攻勢。 環境與氣候為近年來全球社會羣眾最關心的議題之一,以環境中最常見的空氣污染而言,現有臺灣空氣品質監測站及部分的地方工業監測站要對臺灣大大小小都會區、工業區或零星分散於農業區內的工廠進行長期監測或因應民眾陳抗的臨時監測而言,不管在… 考試院銓敘部表示,中研院進用研究員非透過國考資格認定,因此退休不受公務人員退休法規範,由中研院自訂。
中研院研究員: 研究 更多
昨晚「黑曼巴巴巴」再度發文講述後續,他表示當事人學歷是生科系雙主修法律,會跑去當助理是真的因為熱愛研究,更何況大學時代還出國比賽過,實驗手法是完全合格的,「某些媒體刻意強調她法律的學位刻意忽略不講她的生科學位」,是否想誤導大眾「她是法律背景所以實驗操作不熟練才會外洩」。 地震學的研究是利用地震與其他各式自然振動源(如海浪)所產生的波傳訊息來瞭解震源與地下傳播介質的物理特性與構造形貌,進而探究其與斷層、火山岩漿系統、造山運動、內核演化等從岩石圈到地球深部構造活動的關係,應用涵蓋的主題非常廣泛。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中研院為了攬才,25年前設立了「特聘研究員」制度,諾貝爾等級學者月薪最高約50萬元,超越總統的40多萬元。 立委邱志偉認為,除了諾貝爾獎外,年滿七十歲的特聘研究員不宜兼任主管,任何終身職都不合理;立委黃志雄也建議中研院檢討,以免外界觀感不佳。 1977年9月,中研院院區附近山洪暴發,各館大約有一半進水,其中包括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館、傅斯年圖書館、胡適紀念館、近代史研究所等,但損失不大。
中研院研究員: 朱明禮 / 研究技師
7月4日,《中華民國大學院組織條例》公佈,改列籌設中的中央研究院為中華民國大學院的附屬機關之一。 11月9日,《中央研究院組織法》公佈,明定「中央研究院直隸於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為中華民國最高學術研究機關」,設立:物理、化學、工程、地質、天文、氣象、歷史語言、國文學、考古學、心理學、教育、社會科學、動物、植物等十四個研究所。 中研院研究員 11月20日,大學院院長蔡元培聘請學術界人士30人在大學院召開中研院籌備會及各專門委員會聯合成立大會,討論中研院組織大綱及籌備會進行方法。 議決先籌設各研究單位,計有:理化實業研究所、地質調查所、社會科學研究所、觀象臺四個研究機構,並推定各所常務籌備委員,積極展開籌備工作。 1928年4月10日,頒布《修正國立中央研究院組織條例》,中央研究院改為不屬於大學院的獨立機關。
中研院研究員: 兼任研究員 / 鄧炳坤
現今院址位於臺北市南港舊莊,另有位於臺南市歸仁區的南部院區籌設中。 中央研究院所屬之研究員、副研究員與助研究員,其位階相當於大學教授、副教授與助理教授,臺灣的頂尖大學也經常藉由合聘與兼任的方式,聘請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充實其師資陣容與指導研究生。 中央研究院院士為中華民國學術界最高榮譽,許多院士是在中央研究院擔任專任研究員時當選,或是當選後兼任研究員或通信研究員,所以有相當比例的院士同時在院內擔任研究員。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下設有: 政治思想,海洋史,制度與行為,調查研究,亞太區域,考古學,地理資訊科學等7個專題中心。 衛生史,資料探勘與學習,華人家庭,歷史人口,以及東亞經貿發展等5個研究計畫。 現任中研院民族所兼任研究員的莊英章,也是促成資料庫建立的推手。
中研院研究員: 中研院院長改選風波/駁斥項武忠們 45位評議員連署
6月9日,中央研究院第一次院務會議在上海東亞酒樓舉行,宣告中央研究院正式成立。 創辦中央研究院的主要成員是中國科學社社員,對外譯名為Academia Sinica則是來自馬相伯的原稿手筆。 中央研究院成立後接收中國科學社在國際上作爲中國科學界官方代表的地位。 這項計畫一直得到中研院民族所、行政院國科會的支持,並先後獲得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魯斯基金會,以及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等經費贊助。 直到 2003 年,中研院成立蔡元培人文社會研究中心,這項戶口調查簿的數碼轉譯工程,才以「歷史人口研究計畫」的名義,正式納入元培中心;並於 2004 年,改隸中研院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自 2022 年 1 月 1 日起,又回歸民族所管轄,並由副所長周玉慧博士擔任計畫召集人。
中研院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 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中央研究院院長、副院長、各研究所所長及各研究中心主任為當然評議員,並以院長為評議會議長。 聘任評議員30-50人,由院士選舉,經中研院呈請總統聘任之,任期三年,連選得連任。 1935年6月,中央研究院舉行首屆評議會選舉,胡適、陳垣、陳寅恪等人入選。 1927年4月17日,國民政府定都南京的前夕,在南京舉行的中央政治會議第74次會議中,李煜瀛(石曾)先生提出設立中央研究院案,決議推李煜瀛、蔡元培(孑民)、張人傑(靜江)3位先生共同起草組織法,此為設立本院最早的紀錄。 中研院研究員2025 同年5月9日,決議設立籌備處;7月4日,將正在籌設的中央研究院改列為中華民國大學院的附屬機關之一;11月12日,大學院院長蔡元培先生聘請學術界人士30人,在大學院召開中央研究院籌備會,展開籌備工作。
中研院研究員: 研究人員
本中心陳韻如研究員長期投入在與蛋白質錯誤折疊相關的神經退化性疾病研究。 其團隊觀察到,在患有額顳葉失智症和漸凍症的病人檢體中,過度磷酸化的TDP-43蛋白也會大量表現。 『既然如此,那一定是還有甚麼未知的機制!』出自於好奇,開啟團隊更近一步的探索。
中研院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016年4月21日,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因涉嫌對價利益輸送,遭士林地檢署列為《貪污治罪條例》偵字案被告且限制出境。
以親屬組織、人口研究馳名於世,身為臺大社會系創始教授之一的陳紹馨博士曾說:臺灣是中國社會文化研究的實驗室! 關鍵在於臺灣擁有系統性登錄、準確率高的戶口資料,尤其是日治時期留存的「戶口調查簿」,是國內外學者探索傳統臺灣社會的重要入口! 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歷史人口研究計畫」運作委員──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暨中山大學社會系榮譽講座莊英章教授、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陳叔倬助理研究員,帶你看懂日治時期戶口調查簿,瞭解如何應用戶口資料解開臺灣歷史上的人口謎團。 1927年4月17日,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第七十四次會議在南京舉行,李石曾(煜瀛)提出設立中央研究院案,決議推李石曾、蔡元培(孑民)、張人傑(靜江)共同起草中研院組織法。 5月9日,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第九十次會議議決設立中研院籌備處,並推定蔡元培、李煜瀛、張人傑、褚民誼、許崇清、金湘帆為籌備委員。
2019年下半年起,臺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陸續收到多位中央研究院勞工反應院內勞動環境的各類問題,包括勞動契約一年一簽(未以不定期契約約定,違反《勞動基準法》)、違法解僱頻傳、部分單位對勞方請假刁難、職場霸凌處理機制不足、考評不透明……等缺失。 2021年4月29日,高教工會「中研院分部籌備會」發起人張震宇指出,中央研究院迄今對職場霸凌問題缺乏落實防制措施與申訴管道,導致實務上若有單位長官為了逼退員工而刻意差別對待、惡意刁難、或施以顯然不合理的工作要求,員工往往求助無門。 2001年9月17日,納莉颱風所挾帶豪雨再次造成四分溪暴漲,中研院鄰近四分溪之七個研究所地下樓層直接遭受大水侵襲,粗估此次水患硬體受損新臺幣二億元左右,多年來的研究成果損失無法估計。 其損失項目,如地球科學研究所、生物化學研究所的昂貴儀器與稀有樣本,以及歐美研究所圖書館的部分藏書等。 2012年4月,舉辦第一屆「臺灣研究世界大會」,11個所、處和中心參與籌備,共籌組二場專題演講及26個專題場次,發表102篇論文。
中研院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1928年4月10日,國民政府修正中央研究院組織條例,成為不屬於大學院的獨立機關;23日特任蔡元培先生為院長;5月,啟用印信;6月9日,舉行第1次院務會議,宣告正式成立。 1949年,再播遷來臺,及時撤遷者只有歷史語言與數學兩個研究所,圖書文物則暫時存放在楊梅火車站倉庫。 在朱家驊代院長多方奔走下,方於1954年在南港現址營建院區。 來臺後,復經胡適、王世傑、錢思亮、吳大猷、李遠哲、翁啟惠等院長之戮力經營,始有今日之規模。 「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與「蔡元培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合併成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2018年初,中研院生化所所長陳慶士被檢舉長達十年間研究論文造假。
日治時期戶口調查簿的珍貴之處在於,系統性記錄家族中祖孫三代、甚至四代人的生命史,而且是準確率相當高的資料。 之後再針對數據的趨勢起伏進行田調訪談,或更能勾勒出影響居民生活的可能原因。 翻開戶口調查簿,裡頭以家戶為單位,詳細記載每戶成員的資料。 除了「身分欄」記載基本的姓名、父母名、出生日期、出生別、續柄(與戶主關係)之外,日本政府也透過「屬性欄」調查臺灣人的種族、舊慣、身體狀況,以及是否有前科紀錄。 陸、安全政策暨隱私權聲明之修改 本安全政策暨隱私權聲明將適時依據法律修正、相關技術之發展及內部管理制度之調整而配 合修改,以落實保障您隱私權及網路安全之初衷。 當本院完成相關條款修改時,會立即將其刊登 於本院網站,您得不定期查閱本網站之安全政策暨隱私權聲明,以適時更新相關必要資訊。
即時中心/顏一軒報導準臺北市長蔣萬安的小內閣徵才過程,接連爆出遭到攔胡、反彈等狀況,儘管他曾數次稱「飯煮好等久一點掀開才會香」,強調會用人唯才,但卻遭民進黨臺北市議員簡舒培酸「根本是鍋餿飯」。 中研院研究員 而針對北市府新人事,蔣萬安今(11)日受訪時強調,明日就會公佈第一波小內閣名單。 大陸實施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優化防疫新10條」後,Omicron疫情恐大幅飆升。 大陸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研判,疫情峯值會出現明年1至2月,上半年能恢復到疫情前的生活狀態,他不相信會發生大規模死亡病例。
中研院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 資訊科學研究所
陳慶士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從事多年研究,期間有八篇論文被美國科學促進會旗下雜誌《科學》發現造假,多處數據採樣方式與學界方法重大相異、且有蓄意詐騙跡象。 之後俄亥俄州立大學出具70多頁調查報告,建議裁處最重「立即撤稿」處份;案件還在知名學術網站《RetractionWatch》及國際媒體期刊大量報導,使臺灣學術聲望重創。 同時陳慶士在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資歷是其2014年被聘回臺擔任中研院生化所所長的重要參照,重創中研院研究水準。 陳慶士在案發後曾向中研院學術倫理諮詢委員會提交報告,並表示數據造假是俄大學的手下學生所做,將錯誤歸咎學生。 之後陳慶士自行請辭中研院生化所所長;但中研院表示,將研討其回臺工作成果是否有該八篇論文的延伸,探討追回研究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