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最高階的 702 S2 座地、705 S2 書架喇叭都配備了頂置式高音,而且結構由實心鋁材製作,提供了更堅固同更少諧振的高音箱體。 700 系列有亮黑、緞光白和紅木色三種飾面選擇,而用於 707 S2、706 S2 以及 705 S2 書架喇叭的座地架亦都一同推出,有黑色和銀色選擇。 主動式超低音喇叭 BW-2,是為純音樂播放與家庭劇院雙重需求、能呈現完整動態與精確低頻段,所設計而成的寬音域揚聲器。 極簡元素 – form bw 喇叭2025 follows function– 形式伴隨功能,所有傾注於 BW-2 身上的研發資源,只為求得最大可能的優異特性。
- XTC大躍進,與XT4和XT2絕對是完美的組合,不僅在美觀風格上,同時在極高的設計品質上互相匹配。
- 新600系列的分音器電路,全都是藉著各個單體的卓越頻寬與線性響應,以人耳調諧出最小斜率的一階設計。
- 開放式單體框架設計,在單體彈波之後能暢通無虞,兼有透氣孔隙設計,種種使得單體能有順暢的背向運動,並有良好的散熱效應。
- 其金屬高音單體融入最新 B&W 800 系列的改進措施,並採用 Nautilus 導管和釹磁體。
- 這段是登山者突然遭遇到峯頂變天,陷入極端冰雪風暴中,只見畫面中一片白茫,漫天都是冰霜。
而出色的高頻則由CM7的Nautilus 導管式鋁製高音單體處理。 由於CM系列的驅動單元品質極好,使得整個系列都可以採用最簡約的分頻器。 設有座地、書架以及中置的新 700 系列,配合新推出的 DB4S 超低音喇叭,可以組成一套 5.1、7.1 的家庭影院系統。 新開發的 Carbon Dome 高音單元,702 S2、705 S2 更配備了頂置式高音,連網罩都採用了令高音更有效率通過的設計,令音質再提升。 Bowers & Wilkins 揚聲器設計為重現最逼真的聲音。 無論是在高保真、家庭影院或是定製安裝模式下,所有這些揚聲器的音響效果都是出類拔萃的。
bw 喇叭: 旗艦技術下放 B&W 新中階喇叭 700 系列主打靚聲靚價
此外,603還搭載兩顆6.5吋紙盆低音單體,相較於PP或金屬材質振膜,紙盆雖然速度較慢,音質較軟,但音色與韻味的豐富性可是不在話下。 bw 喇叭 附帶一提,603的配件中備有兩種可鎖在底部的角錐,一種是半圓型軟墊,可用於木地板或任何怕刮的軟質地板,另一種則是金屬角錐,可用磁磚或石材地板,當然,你也可以自由選用角錐達到調音的目的。 在B&W目前的Home Audio產品系列中,600系列屬於入門產品,其上還有700系列與800 Diamond系列。 600系列是針對一般普羅大眾所設計,包含一款落地喇叭、一款中央聲道、兩款書架喇叭與兩款超低音,可彈性組合成任何形式的兩聲道或多聲道系統,滿足所有家庭的聆聽需求。
該三音路中置揚聲器與CM9有相似的驅動單元陣式,包括兩個165毫米紙/ Kevlar低音驅動單體和一個Nautilus 導管式鋁製高音單體。 為了把揚聲器機箱的高度減至最小,因此揚聲器採用了一個較小的100毫米Kevlar FST中音驅動單體。 新600系列的無懸邊中音單體與低音單體都使用全新開放式的框架,新設計的固定式相位錐可將氣噪聲產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新的懸邊可使中音的響應更加平順,以及外覆銅的磁極片可增進與高音的整合。
bw 喇叭: B&W 新 800 Diamond 系列旗艦 800 D3 終極旗艦發售
但話說回來,看動作片或災難片就是要刺激,用溫順的600系列觀賞,爽度夠嗎? 這部分可用Dolby Atmos 2016測試片中收錄的「聖母峯」片段做說明。 這段是登山者突然遭遇到峯頂變天,陷入極端冰雪風暴中,只見畫面中一片白茫,漫天都是冰霜。 我將音量調大,立即感受到冰雪急速紛飛,撞擊到登山者與岩石的聲音帶有「刺痛感」。 當然,不是我感受到刺痛,而是我覺得畫面中的登山者臉上一定很刺痛,這是因為600系列明確表達出冰雪撞擊的細密音效,感受便油然而生,因此只要系統的細節夠豐富,就能如實感受到電影的情境氣氛。 另外我還發現到,600系列各種音效的分離度、層次感與定位,都交代得相當精確,不同音效的大小規模也能區分得很清楚,聲音雖柔和,卻不失精準度,這就是B&W厲害的地方。
如同一般的超低音使用,您可以控制輸出位準、頻率範圍,以及相位設定。 特別訂製的 10″ 長衝程低音單體,有超規格的磁系引擎與音圈,即便箱體容積有限,也能有良好的頻率響應控制 – 反應速度極快、高效率效能。 BW-2 所配置採用的,是 Lyngdorf Audio 自有的 bw 喇叭 D類功率擴大模組,這是來自於 15年不間斷的研發成果。 即使最穩定的超低音,在強大音量及超低音的電影音效衝擊下也可能會產生搖晃,令不想要的噪音透過箱體傳出。 DB1可在壓力下保持穩固,這要歸功於其堅固的構造及雙驅動單體的天才設計,這兩個驅動單體背對而立,達到了最佳的機械平衡,它們只會使地面震動,而不會導致箱體震動。
bw 喇叭: 靚聲由基本做起 B&W 產品總監 Antony 分享喇叭接駁及設定技巧
今次發佈會上仲見到 B&W 首款無線降噪智能耳機 PX,預計於 10 月稍後正式發售,不過暫時未有定價。 新耳機配備了藍牙 aptX HD 技術,可以支援無線接收 Hi-Res 音訊。 另外,之所以叫「智能」耳機,因為 PX 加入了感應器,當用家除低耳機就識得自動停播音樂,再戴上時識得自動續播,實際試用都幾靈敏準確,而且消噪效果都幾顯著。 採用一般模式連接,BW-3 可以自主低音管理設定使用;若是採用直通模式、連結 Lyngdorf 自家的擴大機使用,不僅操作設定簡單、更能讓 BW-3 發揮最高功效。
bw 喇叭: 配備碳膜高音、Continuum 中音及 Aerofoil 低音單元
以600系列如此的表現,我相信要替它挑選適合的環繞擴大機也很容易,市場上的主流環擴品牌與之搭配應該都不至「走鐘」,而且又容易調出均衡的好聲音,這樣是不是讓你更放心購買了呢? 此外,我覺得600系列大小空間都很適合,尤其是如果你的空間不大,又希望能大聲聆聽,又要不刺耳,聲音又要夠飽滿,選B&W 600系列準沒錯。 嚴謹審慎的研發設計,BW-2 超低音喇叭有著優異的性能表現。
bw 喇叭: Samsung 2022 年 Soundbar 系列 :Q-Symphony 音效擴展、Dolby Atmos 無線傳輸
在此之前,中音驅動單體從未發出過如此清晰的聲音,更及時的響應。 假設的完美高音是接近零的密度與無窮的剛度取得平衡的一種體現。 現代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使得我們可以將晶體狀的鑽石型態發展成理想的高音單體球頂形狀。 本系列的所有揚聲器中,鑽石均為其標準配備,其中包括804 Diamond。 該二音路揚聲器的特點是採用了兩個130毫米Kevlar音盆驅動單體來處理中音和低音,而Nautilus導管式鋁製高音單體能保持高音的清脆和尖銳,達至50kHz及以上。
bw 喇叭: 【評測】Samsung HW-Q990B:無線傳輸 Dolby Atmos!享受真正 11.1.4 聲道全方位包圍感
這些的研究發展,再加上B&W著名的Kevlar防彈纖維錐盆科技,成就了新600系列全新的中低音單體,而這跟新的高音一樣,在入門級的產品中豎立了新的標準。 FPM5的高度可以匹配50英寸的電漿螢幕,是一個2音路的系統,其特色是一對100mm(4英寸)直徑的Kevlar低音/中音單元,及導管式的Nautilus高音單元。 它2音路的配置,其中一個單元於180赫茲滾降,當揚聲器被放置在水準方位時,通常作為中央聲道使用,能確保較好的水準離散,讓你無論坐在那裡都能夠聽見關鍵的對話。 長期以來,我們都認為Kevlar®纖維中音音盆不可能在進一步改善,但是我們隨後創新地採用了固定式旋邊中音單體(簡稱FST™)。 FST的作用就像圓錐體周圍的環型減震器那樣,可以吸收外溢至其周圍、能幹擾音質的彎曲波,從而增強Kevlar的屬性。
bw 喇叭: Sound United 帶來全新 Marantz Cinema 系列擴音機、Polk MagniFi MAX AX Soundbar
包裝內附有專用橡膠腳墊,可適應場地風格狀況,決定是直放或橫放、再裝置腳墊。 由於 BW-3 的小巧箱體設計,使得擺放位置充滿彈性;作為兩聲道系統的低音擴充、亦或組成家庭劇院,BW-3 都能完美融入、展現性能。 房間的大小和形狀可以從各種不可預見的方式影響超低音的聲音表現,增大某些頻率,同時壓制另一些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