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特別使用「慢快門」拍攝,奔騰的浪花因此呈現出手機無法呈現的油畫質感,原來除了高規格畫質外,全片幅相機能在不使用濾鏡的狀態下,拍出洋溢藝術氛圍的畫面,滿足李函高標準的美感要求。 對於「拍照」這件事,李函可說再熟悉不過,但總是被拍的她,內心其實也有滿滿的攝影魂,「時尚產業的拍照已經太制式化,當我自己拿起相機拍照的時候,反而想要完全擺脫種種規則。」她細數著以前喜歡的照相風格,例如使用閃光燈創造高反差視覺、粗顆粒的仿古質感、畫面的暗角或過曝處理、出乎意料的取景角度等。 當李函拿起Sony α7C按下第一次快門,她立刻感受到:這臺相機能夠幫助她對拍照的種種要求帶來新的突破,讓她心甘情願放下手機,整個人沈浸在用全片幅相機拍出好照片的滿足快樂之中。 sony a7c開箱 混合式對焦確實提昇對焦速度,如這張我在紐倫堡,巴士行經城中央,覺得這些角度不錯,於是拿出相機對著窗外拍照,在行進中拍攝仰賴較快又準的對焦系統,不然你會發現畫面 sony a7c開箱 “一會清楚、一會模糊”,無法對焦、成功拍照。
布達佩斯的手扶梯真的蠻….,讓我印像深刻,速度真的很快,我踏上去前都要低頭看一下才站得上去,這種會讓我旅行感到印像深刻的小細節,我會想辦法透過攝影慢速度快門技巧,來記錄、表達當時的感受。 我有一個念頭是 – 看到值得留念的東西,我就會隨手拍一下,像是門票就是一個我最常拍的東西。 用微光下用手機拍畫質太差,用大臺 sony a7c開箱2025 DSLR 又太麻煩,此時方便性好的 A7II+SEL2870 就成為最好用的工具。 A7C 搭載一張 24.2MP 的 BSI CMOS ,支援 93% 成像範圍、 693 點對焦點之 4D DOCUS 對焦,具備 5 軸 5 級機身防手振,具 10fps 連續拍攝,具備可連續拍攝 223 張 JPEG 、 115 張壓縮 RAW 或 45 張無壓縮 RAW 的連拍緩衝。 購入了大法的小7,那麼相應的就該裝備一些相機配件了,A7C擁有2400W像素,平時拍照我習慣是JPG和RAW同時保存,方便分享手機並且留有後期餘地,所以在存儲上除了內存卡之外,就還需要一個攜帶方便且高效耐用的移動硬盤。 這個確實是小,F4-5.6,甚至改變了我日常使用光圈優先的習慣,爲了保持足夠的抓拍速度,我通常保持在1/160的快門速度,不過好在A7C的全畫幅傳感器高感相當不錯,快門不夠高感來湊。
sony a7c開箱: 快門下的幸福
對我來說,第二代 A7 已經非常成熟的產品,但仍不夠好,A7II 沒有 4K 錄影,連拍處理速度不夠快,特別是 A7R2 ,高畫素帶來的缺點就是連拍、處理速度太慢,讓強調「連拍、高速處理」的主題,第二代 A7 依然無法勝任。 不過可以留意一下,A7R3 將 AEL/AFL 撥桿設計改掉了,改成「單鍵觸發」,而沒有快速切換「自動/手動對焦」。 我們不但承諾所提供的產品、服務和內容會傳遞有趣的體驗,同時也在各種業務活動中朝環境零負荷的目標邁進。 使用自動對焦從一個主體切換至其他主體時,您可以指定對焦移動速度。 具備七種速度等級,從順暢、緩步的速度到迅速的對焦切換速度皆提供。
- 這款 CFexpress Type A 卡身比 SD 卡窄,但比 SD 卡長一點。
- 不管當時情境如何,現在看到這篇文章了,表示可能有意圖要…
- 在 A7 與全片幅 E 接環(FE-Mount)系統推出一年多後,Sony 吸取了不少使用者經驗,推出了二代機身 A7 II,加強了機身可靠性,並且更往專業族羣靠攏。
- 今天要跟你分享一張每次去日本東京旅遊都會買的交通票券,叫做東京地鐵券。
- 本公司收到您所提出的申請後,若經確認無誤,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相關規定,返還您已支付之對價(含信用卡交易),退款日當天會再發送E-mail通知函給您。
- T客邦由臺灣最大的出版集團「城邦媒體控股集團 / PChome電腦家庭集團」所經營,致力提供好懂、容易理解的科技資訊,幫助讀者掌握複雜的科技動向。
Sony 在今日正式發表全新全片幅入門機種 A7C ,不過在產品定位 A7C 並非如 EOS RP 主打低價全片幅,而是 C 代表的 Compact , A7C 將取代 A7 II 成為 Sony A7 家族當中最新的入門機種,並具備比傳統 A7 更小巧的尺寸,但相近的性能,重量僅 509 克。 同時為了強調小型化, Sony 也推出全新的 FE 28-60mm f4-5.6 沉胴 Kit 鏡,使其尺寸宛若 APS-C 大小。 機頂按鍵;順便誇讚一下 Sony A7 的把手部分,個人覺得拿起來很沉穩,很好握,雖然不能跟Olympus E-1那種好握的程度相比,但A7好握的感覺,遠遠超過Nex-5N、Nex-5R,可能跟機身重量比例也有關係吧? 入手之後,有幾個也玩手動鏡的朋友也很有興趣,像這位使用徠卡的老友,就滿喜歡它契合的感覺;不過,也發現使用轉接環上手動鏡的話,本身沒有過電的緣故,所以在螢幕外掀翻轉時不會出現畫面,得拉掀螢幕後重新安裝電池才能顯示。 我必須說,使用 A7II 比較要留意的,逆光下有時表現喫虧一些,對焦速度會慢一點,同時拉風箱的機會比較高,不能說其他規格相機不會發生,但我有感覺 A7II 面對這種場合比較喫力一點。
sony a7c開箱: 文章彙整
即使在寬廣的焦段下,小型全片幅鏡頭仍能提供低失真的影像,讓您拍出具有景深和散景的絕美影像。 更大的感光元件可打造出更優質的影像,α7C 的全片幅感光元件比智慧型手機、小型數位相機及尺寸類似的 APS-C 可交換鏡頭式相機中的元件更大。 提升集光功能,帶來雜訊更少的專業級影像品質,並在陰影和亮部保留更多細節。 但如果…,你所購買的外接閃光燈,並沒有高速同步功能,一但開啟閃光燈,快門速度上限,A73 則是 1/250s,A7C 則是 1/160s,在這種使用情況下,才會看得二臺主機規格差別。 底下我們從 「核心影像技術」「快門、驅動系統」「連拍性能」「對焦性能」「顯示規格」以及「電力與儲存」等幾個不同角度,來分別為大家比較 Sony A7C 與 A7C 的比較,看看這二臺哪臺較適合你。
相片效果、創意風格和圖片設定檔功能,為您提供簡易方法,在您拍攝影片時擴展創意表現力。 相片效果和創意風格讓您將工作交由相機代勞,無須進行後製調色。 有了側開 LCD 螢幕,讓影音部落格自拍影片變得更輕鬆,選用握把和麥克風組合是影音部落格無線錄製作業的最佳選擇,且支援數位麥克風,可提供更清晰的聲音。 同時也支援熱門的垂直格式影片,您可使用中繼資料以垂直的方式重播與編輯垂直錄製影片,無需先行旋轉。
sony a7c開箱: 相關創作
底下的實例皆採用這顆鏡頭所拍出的照片,皆有使用 Lightroom 做明暗色彩的調整,僅供大家參考。 為前提,儘管我知道遮光罩的好,我也瞭解這顆鏡頭畫質堪用,但他真的很適合做為 “身上第二臺隨身相機使用” ,我願意犧牲部分的功能性與畫質,選擇了 A7II 搭配 SEL2870 這顆鏡頭。 為了講究輕巧,絕大多數使用 A7II 搭配這顆 Sony SEL2870 ,我都將遮光罩取下來,因為遮光罩一裝在鏡頭上,即使是反扣上去收合,也會佔掉一部分體積,同時影響變焦環的使用。 當然以筆者工作需求,焦段在廣角端最好還是能有 24mm 更理想,不過在先前系統搭配等效焦段 30mm 的訓練下, 28mm 已經是相當好用的,但若為需要搭配自拍棒拍攝以自己為主體的短片 Vlogger ,筆者認為 FE20mm F1.8G 的視角或許更有利於自拍題材。
sony a7c開箱: SONY A 系列全新設計選單
在右手把機身背面差別是比較多的,主要是將 AF/MF/AEL 撥桿換成搖桿,而將 AEL 另外配置一顆快速鍵,這點的操作上的改變,是需要一些時間來習慣。 另外我個人非常歡的另一個配件 – GP-X1EM Sony A7 手把,也能直接鎖在 A7R3 身上使用,這一點我在 A9 機身上就已經試過沒問題,在 A7R3 上也能直接使用。 下方為二個 USB 埠,一為 USB TYPE-C,提供更快的傳輸資料速度,另一個為常見的 Micro USB,其實我覺得有一點沒必要,不如捨棄 Micro USB 會好一點,猜不大懂 Sony 的設計目的。 使用 A7 二、三年下來一直覺得第二速控滾輪非常難用,到了 A7R3 ,將滾輪做的更寬更大一些,撥動起來真的好用多了,這點在實際使用明顯感受得出差別,顯然 Sony 在未來第三代 A7 操作性能,確實一改過去不便的地方。 機身右邊把手處的快速鍵、按鍵配置,維持與 A7 二代相同的設計,並沒有任何變化,似乎使用者也滿意這樣子的設計而沒做任何更改。 這次電池換成 NP-FZ100,電量增加不少,但心裡也是感到可惜,過去的電池在新一代 A7 也都通通不能用,而這一顆就網路各項心得來看,使用一天是沒有問題。
sony a7c開箱: 【報價】Sony A7C 全片幅入門相機人像實試 機身超輕巧 + 全片幅散景正
,我採用 DMF 對焦方式,搭配峯值對焦顯示,合焦區域會出現色彩提示,確認色彩提示出現在理想區域才按下快門,至今在重要場合下我仍會採用這種拍攝方法。 整體來說, A7II 這一年使用下來,將它定位在 “最輕巧的隨身全幅機” 可真是當之無愧,在此不會過於挑剔它對焦速度、連拍、手感等表現,若需要評個分數,我會給個 85 分給大家做過參考。 機頂的 C1/C2 我分別設為 “連續、單次對焦” sony a7c開箱2025 以及 “對焦點切換”,大幅提昇操作速度,而曝光補償轉盤的設計位置,更方便我 “單手就能操作”,操作更方便。
sony a7c開箱: 展示機出清! SONY WH-1000XM3 無線藍牙降噪耳罩式耳機 公司貨
此時在 32mm下,光圈能使用F4.0,我刻意的使用 F5.6,讓景深大一點,背景能清晰一點,在快門一 1/40s 下,最後感光度為 ISO 5000。 很多人都會選擇「大光圈」,原因無他有二個,其中一個是「較淺的景深」,另一就是「更大進光量」,最後所需的 ISO 也低,雖然這麼說是合情合理,但如果某些主題「強調較大景深」或是「景深在該場合無需考量」,防手震就比大光圈來的重要。 ”,也能解決光線不足的狀況,廣角端最大是 F3.5,絕大多數變焦鏡頭也是這光圈值,在傍晚微光下,瞭解現在僅用 28mm 焦段,我僅使用 1/25s ,最後ISO 僅需使用 ISO 1000,完成這張照片曝光。
sony a7c開箱: = Sony A7 鏡頭推薦 =
要回到對這顆鏡頭的要求 – 輕巧、方便使用,我最初我入手Sony A7 就是希望它成為我第二臺隨身攜帶方便的相機+鏡頭組合,而這顆 SEL2870 鏡頭與 A7II 組合下來也真的如我想像中的輕巧好用,當成旅行中隨手拍拍的相機來說,這樣子的組合已經是目前最好的考量。 這時我使用 Sony A7SII,依然搭配輕巧的 SEL2870 這顆鏡頭,輕巧的組合讓我手持更穩,在 70mm 焦距下,搭配 OSS 鏡頭防手震,在 1/25s 慢速度快門下,依然穩定。 在東京六本木的「森大樓」,樓頂的 City Deck 是欣賞東京夜景非常棒的景點之一,到這裡是不準攜帶行李,更別提腳架了,就攝影的技術觀念上,考驗著「相機感光度表現」。 此時我從 Hallstatt 搭乘火車前往 Salzburg 路上,在趕車路上大多我都習慣將相機收在揹包裡,比較好方便提行李上、下火車,若手邊沒有臺順手的相機,看到這畫面絕對是來不及從包包裡拿出相機拍攝。 接下來花點篇幅來跟大家分享我使用這顆鏡頭約 2 年的時間,我拍到了什麼畫面?
sony a7c開箱: [比攝影116] Canon RF 16mm F2.8 開箱,Canon R 系列最入門星空鏡
其實 Sony 並不乏解析度較高的螢幕,例如 A7R3a 以及 A7R4a 就具備 236 萬點螢幕。 話雖如此,但實際上這也是 Sony 第三臺搭載側面翻轉螢幕的機種,前二臺分別是 A7S3、A7C。 機身左肩低調的印著 A7IV 字樣,這也是全機上下唯一印有機身型號之處。 此外,A74 的背帶扣環也比照 A7S3 的標準,採用不會晃動的設計,這可以確保在錄影時不會收進因為背帶扣晃動而產生的噪音。
sony a7c開箱: 操作檢視
其次就操作性而言,捨去前滾輪與 sony a7c開箱 C1~C4 自訂鍵對操作習慣有著根本上的改變,同時取消了對焦搖桿這點也令人覺得惋惜,慶幸的是終於搭載了側翻式翻轉螢幕。 但如果手邊沒有臺輕巧、且畫質又好的相機,在這室內場合採用 1/160S 高速快門,感光度表現不佳的相機,終究會錯失良機,這張照片已經使用到 ISO 4000,一般類單眼表現一定難讓我滿意,就不用說手機、類單眼來拍照。 SONY A7SIII 亮點還有一個全新設計的選單,分開拍攝設定、曝光設定、對焦設定、播放設定、連接設定、一般設定、我的選單等 7 大選單。 裡面的第 2 層項目以選單方式顯示(舊有a系列選單需要一個一個翻頁),然後再進入新加入的第 3 層選單,調節每一個設定。 這方面稍為改善了 sony a7c開箱2025 SONY 一向為人垢病的選單系統,你可更容易找到你想調節的設定,而且一個畫面可垂直顯示 7 個設定選項(以前為 6 個),在使用上也方便了一點。
雖然 Sony 相機內建許多種的對焦方式,但時常無法從機身上的 LCD 螢幕上看出相機對焦的正確位置。 Sony A7C 擁有全新設計的機身,但傳承其他 Alpha 無反相機都有的特點,主機內置有 5 級 5 軸光學防手震系統,用上更細小、快門釋放壽命達 200,000 次的快門組件,與此同時使用一體成型的鎂合金機身,防塵防水滴設計。 主機內置有 WiFi 5GHz 與 2.4GHz 連接,傳相到手機或 FTP 傳相也更快更穩定。 到了第二代的 A7 ,以上的問題幾乎全面改進,A7II 就是非常好的例子,不但對焦、操作性能提昇不少,也新增了五軸防手震,讓所有老鏡頭都有重新見日的機會,到了 A7R2 更是集當年先進規格大成,再到 A7S2 ,讓影像創作者更有不同、多元的選擇。 五軸防手震,最高可達 5.5 級,對於使用無防手震的老鏡頭,也能提供更穩定的拍攝方式,而在 A7R3 新增了 “像素偏移” 功能,靜態風景攝影將有效提昇更佳的影像細節、銳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