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選舉制度下,立法會多個功能界別由個人及團體混合投票,改以全由團體選民投票。 據最新公佈的臨時選民登記冊,功能界別選民約有21.8萬人,較2020年減少逾3萬人。 共有3個界別的選民人數跌超過九成,其中科技創新界(前稱資訊科技界)跌幅99.4%,由2020年的13,000人跌至73人,屬選民人數最少的界別。
民調於11月中一連4天進行,隨機抽樣以電話訪問838名登記選民,發現投票欲創1991年以來新低,只有52%。 過去8次立法會選舉,以選前約一個月數字比較,投票意欲均高於今次選舉。 當中投票欲最低的是1995年,但當時約63%;而2004年開始,4次立法會選舉,選民投票意欲達80%以上,2016年換屆投票欲約為83%。 香港經濟民生聯盟:經民聯派出8人參選,黨主席盧偉國參選工程界、林健鋒參選商界一、梁君彥參選工業一、吳永嘉參選工業二、劉業強參選鄉議局、張華峯參選金融服務界;至於選委會界別,現任議員梁美芬轉戰選委會界別以及出戰選委會的陸瀚民。 ),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七屆立法會的換屆選舉,主題為「完善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 選舉年度原為2020年,後因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被押後至2021年舉行。
2021 選舉選什麼: 選民登記
如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提及第六屆立法會解散後,政府可考慮召開立法會緊急會議並審議財政預算案,履行部分立法職能。。 及後亦有意見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決定重設臨時立法會或延長第六屆立法會任期。 2020年8月4日,四日後開幕的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議程尚未載有有關事宜。
其後,國務院於8月8日開幕當天提交「就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立法會繼續運作」的議案,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亦到作議案說明。 林鄭月娥公佈其決定前,社會有意見建議行政長官按《立法會條例》第11條要求立法會主席召開立法會緊急會議。 按2021年7月23日的憲報公告,15名港區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選擇登記成為其他界別分組的當然委員,本屆選舉委員會由選舉產生的委員數目減少至967人。 需投票界別分組投票人數目:4, 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於2021年9月19日舉行,旨在選出967名選舉委員進入選舉委員會,於2021年香港立法會選舉選出40名立法會選舉委員會議員及於2022年行政長官選舉選出第六屆行政長官。 如選舉辦法沒有改變,此屆選舉委員會亦會於2025年香港立法會選舉選出40名立法會選舉委員會議員。
2021 選舉選什麼: 選舉民意調查
新思維:通過派3人參選,最終只有2人獲得足夠提名後報名參選,分別是參與新界西北地區直選的副主席黃俊瑯,及出選社會福利界功能界別的主席狄志遠。 2020年8月1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立法會繼續履行職責的決定》,延長第六屆立法會任期不少於一年直至第七屆任期開始。 觀察臺北首都藍綠版圖,國民黨臺北市長候選人蔣萬安在三腳督之戰中,以57萬5590票、得票率42.3%當選,在臺北市12個行政區當中橫掃11個選區。 而最挺蔣萬安的選區並非他的本命區,反而是文山區得票率48.5%、其次是大安區46.2%,不過本命區票數也不差,松山區得票率45.5%、中山區得票率也有42.8%,此得票率也將牽動明年1月8日的立委補選之戰。 今年3月,立法院表決通過修憲案,出席的109名立委不分政黨全數投下支持票。 當時臺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舉辦記者會,民進黨、國民黨、民眾黨、時代力量等四個政黨,都派出立法委員或者黨團總召站臺支持。
對於民間及環團的反對,行政院提出替代方案,將三接外推742公尺,之後又外推455公尺,總共1.2公里,並且從馬英九政府擬定的232公頃縮小至23公頃,希望環團能夠接受。 對此,領銜的潘忠政認為,雖然佔據的藻礁面積降低,但是仍佔據了一些藻礁,且附近環境習習相連,若任意破壞一處對整體環境仍有影響,因此若不離開大潭藻礁都不可行。 2021年2月時,這場公投獲得最大在野的國民黨的支持,而執政的民進黨則批評國民黨意圖趁機炒作核四重啟議題。 同年3月,珍愛藻礁公投團體將逾70萬份連署書送中選會,並於5月27日正式成為全國性公民投票第20案。
2021 選舉選什麼: 選民登記特別安排
同日,「以核養綠」團隊表示若不滿意於政府的回應將發起重啟核四公投。 2021 選舉選什麼2025 2021 選舉選什麼 原本,核四商轉公投可能與2020年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同時舉辦,但是此案因立法院修訂《公民投票法》確定會於2021年的公投舉行投票。 2019年3月4日,黃士修領銜提出「您是否同意核四啟封商轉發電?」全國性公民投票案,檢具主文、理由書及提案人名冊至中選會。 同年12月,中選會公告核四商轉公投達法定門檻,正式成案,將於2021年的公投登場。 11月29日,廉政公署通緝前立法會議員許智峯及前區議員丘文俊,指兩名泛民主派人士煽惑市民在立法會選舉中投白票或不投票。
- 首次因傳染病疫情(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封關而開設在與中國內地接壤的邊境地區的(主要是深圳與香港的邊境地區的各檢查站)投票站,讓在內地生活的香港選民得以在選舉中投票選舉立法會議員。
- 對於民間及環團的反對,行政院提出替代方案,將三接外推742公尺,之後又外推455公尺,總共1.2公里,並且從馬英九政府擬定的232公頃縮小至23公頃,希望環團能夠接受。
- 政府已於4月14日向立法會提交《2021年完善選舉制度(綜合修訂)條例草案》(《條例草案》)。
- 投票站工作人員會使用電子選民登記冊系統的平板電腦掃描你的身份證,以核實你是否有關界別分組的投票人及/或獲授權代表,及你可以獲發選票的數目及類別。
- 連任成功的民進黨高雄市長陳其邁,總得票數達76萬6147票、得票率58.1%,比民進黨議員候選人總得票數53萬7662票,足足多了22.8萬票,堪稱民進黨南臺灣最強母雞。
- 例如今年3月《ETtoday新聞雲》民調中心調查後蔡英文時代十大政治領袖,在國內34位政治人物中,國人看好的十大政治領袖,侯友宜即蟬聯冠軍寶座,副總統賴清德居次,桃園市長鄭文燦排名第三。
- 一名地方人士說,疫情在臺南頂多降低投票意願,但對選情影響不大,麻豆區為深綠選區,仍然難以撼動。
- 對此,真理大學助理教授陳俐甫就認為,侯目前是無敵的,並暗諷柯文哲曾指「侯友宜的民調都是買的」的說法,強調「民調結果顯示,侯友宜是買不到的非賣品」。
不過,侯友宜上任兩年多以來,施政滿意度卻一直高居全國之冠,個人聲望甚至狠甩藍綠天王,成為市政(縣政)史上空前的「異象」。 明知或罔顧後果地向選舉事務主任提供屬虛假或具誤導性的資料(例如虛假的主要住址),而其後在選舉中投票。 在公平及平等的原則下,每位投票人/獲授權代表須排隊進入投票站投票。 如投票人/獲授權代表需要其他人協助進入投票站,可向投票站主任提出要求。
2021 選舉選什麼: 支持18歲公民權理由有什麼?
自由黨:自由黨派出6人參選,黨主席張宇人參選飲食界、黨魁鍾國斌參選紡織及製衣界、易志明參選航運交通界、梁日昌參選工業一、邵家輝參選批發及零售界;前東區區議員李鎮強則循選委會界別出選。 然而,2021年1月2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聽取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工作匯報時,提出「愛國者治港」是一國兩制的根本原則。 隨後,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於2021年2月表示完善香港選舉制度以配合中央由習近平總書記定義的「愛國者」治港,是次選舉的制度或將會被修改。 全票制的缺點為在某些派別明顯佔優的界別上,會令敵對派別完全沒有當選的可能性,即如同將該等議席全數委任給某派別的人士。 高嘉瑜指出,且蔣萬安在內湖南港僅拿下40%選票,相較其他選區較為低迷,該選區明顯呈現三腳督態勢,若其他北市選區都這樣的話,反而對陳時中有利,內湖南港選民結構上確實藍大於綠,要在這裡站穩腳步非常不容易。 桃園市長鄭文燦的碩士學位遭臺大撤銷、立法委員蔡適應的博士學位遭臺北大學撤銷,政治人物學位論文引發各界關注。
例如2012年總統選舉,馬英九、蔡英文在新北各拿到53.7%、43.5%選票;但2014年市長選舉,爭取連任的朱立倫只拿下95萬9302票( 50.06%),雖在國民黨不利的大氛圍下成為藍營唯一保住的六都席次,但朱僅以2萬4528票數差距,擊敗遊錫? 93 萬4774票(48.78%),慘勝的成績並不好看,反倒是勇於挑戰、犧牲的遊雖敗猶榮,墊高政治聲望。 2021 選舉選什麼2025 本屆選舉由中華民國之直轄市(6都)選出新一屆的直轄市長、直轄市議員、裏長、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長及區民代表;並在13縣3市選出新一屆的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村長和裏長。 此外,本次選舉另與第八次憲法修正案之複決公投同時舉行(嘉義市市長選舉因候選人病逝,選舉日期延至2022年12月18日)。 2022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俗稱111年九合一選舉、或稱111年九合一大選、第三次九合一地方選舉),公告於2022年(民國111年)11月26日舉行。
2021 選舉選什麼: 選舉結果
意見發表會跟辯論會相同,都是讓參與者表達自己支持或者反對公投提案的意見。 目前《憲法》《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都有規定,年滿20歲纔有選舉權,未滿20歲者,無法在大選、修憲複決案中投票。 2021 選舉選什麼 蔡英文子弟兵、海派新北市議員張志豪則認為,民調顯示新北市民最不滿意侯市府的交通施政,而交通議題是林佳龍專長,若由陳時中選臺北市長、林佳龍若選新北市長,陳林可以雙北聯手,也是好棋。 新北市是全國22縣市人口最多的最大縣市,治理不易,歷任市長(含前臺北縣長)施政滿意度向來不容易拿高分,遑論拿第一。
- 2020年7月,身為環境保護人士的潘忠政因反對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興建於藻礁上,對當地千年而成的藻礁環境形成威脅,領銜提出珍愛桃園藻礁公投案。
- 一名藍營人士指出,陳其邁上任後積極經營左營區,這次軍人留營不投票也嚴重影響左營投票率,但左右藍綠得票率接近,柯志恩想挑戰2024年左楠區立委仍有一搏機會。
- 民主黨副主席梁翊婷,以及蘇逸恆早前未獲黨批准,以個人身分支持立法會選舉港島東候選人潘焯鴻,及李華明以個人名義支持新思維主席狄志遠參選,遭其他黨員向紀律委員會投訴。
- 許智峯於10月29日於Facebook發布「如水計劃」,呼籲香港人投白票以反制不公義的選舉制度,目前正流亡澳洲。
獲豁免人士在進入點票站時則必須將姓名、聯絡電話、到訪日期和時間等記錄在登記表格。 同時,新選制下,直選改劃為十個地方選區,只有23%受訪者正確答到所屬的新選區;4成人不知道或不肯定;37%稱知道,但卻答錯選區名稱、或居住地不符所答選區分界。
2021 選舉選什麼: 政治熱門新聞
本次公投原定按照《公民投票法》規定,於2021年8月第四個星期六,即8月28日舉行,但由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影響,於7月2日宣佈延期至2021年12月18日舉行。 本次公投的通過門檻為495萬6367張同意票,且同意票要高於不同意票。 此外,新竹市地方性公民投票─廢污水回收公民投票與本次全國性公投合併舉行。
與區議會及立法會的選舉制度不同,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是以全票製作為選舉方式。 每個工程界選民擁有30個投票名額,他們可將選票填劃最多30個候選人,如此類推。 登記為有關界別分組的投票人(只適用於鄉議局、港九或新界分區委員會及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地區防火委員會委員的代表及有關全國性團體香港成員的代表等設有個人投票人的界別分組)或與該界別分組有密切聯繫。 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21年3月30日通過新修訂的《基本法》附件一及附件二。
2021 選舉選什麼: 選舉日期
就相應的本地立法工作,政府於2021年4月14日向立法會提交《2021年完善選舉制度(綜合修訂)條例草案》,並於2021年5月27日獲立法會三讀通過。 《2021年完善選舉制度(綜合修訂)條例》已於2021年5月31日刊憲生效。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香港特區立法會選舉提名活動進行得如火如荼,社會各界都翹首以盼第七屆立法會選舉的新氣象。 據香港文匯報今日(8日)報道,行政長官林鄭月娥、3位司長及13位局長呼籲廣大有能之士把握機會參選,全港選民包括選委亦踴躍投票,推動香港再騰飛。 林鄭月娥表示,完善特區選舉制度是為確保「愛國者治港」,絕不是把立法會變成「一言堂」;任何人不論政見,只要是愛國者,都可以依法參選、依法當選,加入香港的政治體制。
2021 選舉選什麼: 政府現行政策
香港工會聯合會:工聯會派出9人出選,3人將參與地區直選,會長吳秋北會出戰港島東,鄧家彪參選九龍東,而陳穎欣就參戰新界西南。 功能組別方面,郭偉強及樑子穎會參選勞工界;至於選委會界別,理事長黃國,麥美娟、陸頌雄,以及蔡永強會出選。 因應《2021年完善選舉制度(綜合修訂)條例》在2021年5月31日刊憲生效,所有符合資格登記為選委會界別分組投票人的個人和團體(不論是否已經在之前登記為界別分組投票人),都必須在7月5日或之前提交登記申請。 不過令人訝異的是過去綠營優勢選區北門區、新化區卻意外被翻盤,10年來首次藍大於綠。 臺南總共有37個行政區,黃偉哲繼續拿下27個區,其中黃偉哲得票率最高的為麻豆、官田、西港、將軍等,儘管謝龍介在選前不斷主打文旦滯銷、老人免費健保議題,高喊「翻轉麻豆就是翻轉臺南」,但仍然以5000票輸給黃偉哲。
選舉委員會選舉今日(19日)舉行,由於選委會有不少當然或提名選委,以及已自動當選的選委,故40個界別分組中,只有13個界別分組需投票,逾4,800名選委選民需要投票選出364名選委。 為填補第六屆立法會原定任期至2021年立法會選舉期間之真空期,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2020年7月30日宣佈其已向國務院提交報告,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作出決定。 林鄭月娥公佈其決定前,社會有意見建議行政長官按《立法會條例》第11條要求立法會主席召開立法會緊急會議。
另外補充,2017年《公投法》修正,公投的法定年齡下修至18歲,所以18歲的國民可以參與一般法律的公投,例如2021年的「四大公投」、2018年和九合一選舉一起進行的十項公投案。 2018年市長選舉,侯友宜首度投入選戰,面對民進黨府院黨全力助蘇貞昌狂攻猛轟搶奪新北,最終以57.15%(116萬5130票),狂勝蘇的 42.85%(87萬3692票),大勝29萬1438票。 而29個行政區中,蘇僅贏三重、蘆洲、石碇、坪林、貢寮等五區,且幅度都有限,一向被視為綠營票倉的三重區與蘆洲區,蘇都僅贏1%左右。 到了2016年總統大選,「英朱」在新北二度對壘,雖然總統選舉不同於市長選舉,但才短短兩年,蔡英文就拿下54.79%選票,當時猶是市長任期內的朱僅獲33.34%,宋楚瑜則拿11.87%。 但其實新北經過尤清、蘇貞昌各當了八年縣長,加上新北外來人口眾多,已不能算是藍營鐵板一塊,「基本盤藍大於綠」的說法早已被打破,尤其在單一席次的總統、市長選舉,影響最大的不是基本盤,而是候選人個人條件及大環境。 對此,真理大學助理教授陳俐甫就認為,侯目前是無敵的,並暗諷柯文哲曾指「侯友宜的民調都是買的」的說法,強調「民調結果顯示,侯友宜是買不到的非賣品」。
2021 選舉選什麼: 選舉延期
另一方面,國民黨雖然仍為最大贏家,但是對於黨主席朱立倫是否在本屆選舉中起到積極作用以及國民黨能否在2024年重返執政仍有疑問,主要原因在於九合一選舉與總統選舉的關注議題不同。 2022年10月,中共二十大召開,大會通過將「堅決反對和遏制臺獨」寫入中共黨章,習近平也破例連任第三個中共總書記任期,又以自己親信完全控制中央政治局,加劇臺海局勢升溫的可能。 根據《決定》,選委會要具有廣泛代表性、符合香港特別行政區實際情況和體現社會整體利益,並由四個界別合共1200人增至五個界別合共1500人。 在天然氣方面,為彌補燃煤及核能降低使用而出現的能源空缺,政府擬定讓天然氣在2025年屆時將成為臺灣能源的最大宗佔比,達總發電量50%。
投票於2021年12月19日(星期日)早上8時30分至晚上10時30分舉行。 選票和票箱將以不同顏色方便選民區分選票種類:地方選區為藍色;選舉委員會界別為白色;功能界別則為紅色。 2021年12月6日,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指出立法會選舉新制度有4大優勢及特色,包括廣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參與性及公平競爭性。 他指出新制度下不搞「清一色」,而是「五光十色」,沒有人可以自動當選,是香港回歸以來第一次。 他強調新制能夠讓『港獨』分子、反中亂港分子絕對不能進入特別行政區管治架構。
現時,香港特別行政區全國人大代表及香港特別行政區全國政協委員的總數是超過190人,相信部分委員會在其他界別分組登記為委員,成為當然委員。 臺南市長黃偉哲以43萬3684票、得票率48.8%連任成功,但曾被太陽花學運領袖林飛帆戲稱過「民進黨派西瓜都能當選」的臺南市,這次卻被國民黨候選人謝龍介以38萬7731票、得票率43.63%拉近,藍綠只相差了約5萬票,令各界跌破眼鏡。 提名政策的差異,國民黨明顯保護現任,民進黨提名34席自己去殺,擴大版圖。 2022九合一選舉日期越來越逼近,新北市長侯友宜施政聲望極高,被公認連任是十拿九穩,外界更好奇的是,侯友宜是否參選2024總統大選,而且此事勢將成為2022選舉話題。
民進黨候選人雖可能淪為「砲灰」,但仍須推人參選與侯對壘,以爭取勝出及帶動市議員選舉氣勢,目前被點名的有衛福部長陳時中、前交通部長林佳龍、立委蘇巧慧及羅致政、擔任新北市黨部主委的市議員何博文。 在2021年9月19日(星期日)的投票時間內(早上9時至下午6時)前往投票通知卡上指定的投票站,向投票站工作人員出示香港身份證正本或指定的替代文件(詳情見下述「申領選票所需的文件」)。 投票站工作人員會使用電子選民登記冊系統的平板電腦掃描你的身份證,以核實你是否有關界別分組的投票人及/或獲授權代表,及你可以獲發選票的數目及類別。 經核實後,投票站工作人員會向你發出選票,而電子選民登記冊系統會記錄已向你發出選票。 如果在行政長官任期內行政長官職位出缺,選舉委員會便負責選出新的行政長官。 如在職位出缺後6個月內將會選出新一任的行政長官(任期5年),則無須安排補選。
2022年11月26日,臺灣將舉行九合一大選,還有18歲公民權公投。 最近卻有社羣盛傳,若不同意此次公投,拒領公投票比在票上圈選不同意更好。 而在上屆立委任內曾積極備戰參選新北市長的立委羅致政,地方也有不少支持者鼓勵他挑戰市長寶座。 但據瞭解,羅因條件、資歷俱佳,又深獲蔡英文總統信任,未來極可能入閣,參選2022不見得對他從政是最理想的佈局。
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將會審查並確認參選人的資格,結果會在11月26日或之前公佈。 立法會選舉投票日將於12月19日舉行,選出完善選舉制度後的首屆立法會議員共90人。 選舉委員會委員(“選舉委員”)由3種方式產生,分別是當然委員、由界別分組內的指定團體提名產生的委員及由界別分組內的已登記投票人經選舉投票產生的委員。 另外,宗教界及內地港人團體的代表界別分組全數委員,以及科技創新界、會計界、法律界、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和中醫界界別分組的若干名委員則由該等指定界別分組內的指定團體提名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