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後輩說也許是因為被關過,覺得到處都比監獄要強,所以葉老不太在意這些環境什麼的身外之事。 《臺灣男子葉石濤》 電影2025 看完我也由衷佩服,在那樣無論外部環境、生活條件都如此艱困的黑夜裡,還能孜孜不倦的寫作,大概也只有葉石濤這樣心中藏著偉大志業,卻貌似平凡的人,才能一路忍耐,直到天光降臨之時吧。 讀臺灣文學常常有一個心得,會覺得除了文學作品內在的故事之外,那些關於「作品如何被寫下來」的故事,也同樣精彩,甚至時而有過之而無不及。
《臺灣男子葉石濤》以臺灣現代史呼應葉石濤的生命史,邀請文壇多位文人受訪,像是雲門舞團創辦人林懷民、李昂、李喬等人聊他們心中的葉石濤;還有協助葉石濤編寫《臺灣文學史綱》的詩人曾貴海、鄭烱明、陳坤崙及評論家彭瑞金等人回憶他在編寫此書的辛苦和內心爭扎。 更以珍貴史料及影片再加上文學學者及作家訪談,建立起本片的脈絡。 蔡英文致詞時感謝許卉林和林靖傑邀請新生代的藝術家重新詮飾葉石濤的文字,是跨世代的交流,更可以理解葉石濤的作品對當代的影響。 也提到葉石濤的著作《臺灣文學史綱》是對臺灣文化的溯源,於戒嚴時期在歷史和政治之間,寫出艱難的作品,最後希望電影可以延續葉石濤的精神。 近十年來,也有許多這樣的紀錄片或影像作品,如紀錄當代大師的「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或者是回望歷史同時具有高度實驗性、前衛性及藝術性的《日曜日式散步者》,又或者,以呂赫若為主角的時代劇《臺北歌手》等等。
《臺灣男子葉石濤》 電影: 「臺灣男子葉石濤」 紀錄片匯集藝術家轉譯致敬
葉石濤認為臺灣文學不是日本或中國等地的附庸創作,臺灣文學描繪的是臺灣這片土地與人的文學載體。 在國民政府來臺時,葉石濤因認識有左派與共產思想的友人而含冤入獄於臺灣綠島十年,這對他的創作是個斷層也是精神上的折磨。 以致於他後期戒嚴時代的文學創作常常落入被官方監視、自我審查、和無法發表作品的局面。 並且家庭幾度面臨危機,但在這些狀況下他依舊靠著紙筆撰寫小說與評論,想讓更多臺灣文字創作的後輩作品被人給看見。
心之谷教育園區執行長文蓓蓓表示,很高興這部介紹臺灣文學界扛鼎作家的紀錄片上映,特別大力協助推廣宣傳,不但廣邀各界團體觀賞電影,還特別舉辦《臺灣男子葉石濤》電影分享會,與臺中市政府共同推廣優秀臺灣紀錄片電影,並讓民眾以更深入淺出的方式瞭解臺文學之美。 葉石濤在 2008 年 12 月 11 日病逝,享壽 84 歲。 病逝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在他住院期間出版《葉石濤全集》,當時的市長陳菊選擇在醫院舉行發表會,也在高雄市中央公園的「高雄文學館」後方為他立了銅像;2012 年,臺南市政府為了紀念這位極具代表性的臺灣文學作家,更於賴清德市長任內在「國立臺灣文學館」旁邊成立「葉石濤文學紀念館」。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在此之前,《臺灣男子簡阿淘》就曾由高雄的南風劇團改編成舞臺劇,從 2008 年起連續數年在幾個主要都市公演,上演的劇名是《簡先生》。
《臺灣男子葉石濤》 電影: 《臺灣男子葉石濤》臺中特映 新聞局邀請市民共同支持國產紀錄片
腦中的聲音臺日交雜,筆下的漢字有點熟悉卻無法掌握,而正在觀察的事物也與被觀察的自己一樣處處可疑。 跨語世代背負語言與思想的雙重天譴,星光黯淡,影像可以如何照見、如何救贖? 《臺灣男子葉石濤》以其晚年自述為核心文案,試圖透過兩種影像策略回答這項難題。 《臺灣男子葉石濤》 電影2025 《臺灣男子葉石濤》觀後有一種強烈感受,葉老在〈舊城一老人〉說的「我就是伊,伊就是我」亦是肺腑之語。 不管是拾荒老人的佝僂身影,還是期待恩客臨門的風塵女子,夕陽照射下,一切都淒涼得無法形容。 「我就是伊,伊就是我」,葉老的文學筆觸與他的生命情懷緊緊聯繫在一起,也是舊城一老人的獨白。
可能沒有坐牢的緣故吧,也沒有被監視的情形吧(還是不知道呢);生活就是工作、接受被挑選的訊息,不用多想一些精神層面的事情。 《臺灣男子葉石濤》 電影 但是,葉老透過文學書寫他的臺灣生活,雖然沒有火力全開批判政府,因很怕再次進入牢房喫免錢飯,多麼令人膽顫心驚。 外表的平靜下透過舞者鍾長宏及其夥伴對〈牆〉的詮釋,不知槍聲何時響起前夕,轉動的聲音就是死亡的呼召。
《臺灣男子葉石濤》 電影: 小說
但我們還是可以在葉老身上看到另一種活力,例如蘇品文在海岸舞出《西拉雅末裔潘銀花》主角潘銀花的生命力量;當下,沒有束縛與管制,只有風、海與自己的文學聲音,如同詩句的輕盈流轉,也沒有句號。 他的生活單純,寫作空間那麼狹隘,府城臺南與高雄舊營是他待得最久的地方。 葉石濤(1925年11月1日-2008年12月11日),先祖為龍崎移居府城之望族,出生於臺灣臺南市白金町(打銀街)。 葉石濤橫跨日治與戰後兩個世代,小學前曾接受兩年漢文私塾教育,畢業於臺南州立第二中學校(今臺南一中),初為日治時代作家西川滿主持之《文藝臺灣》的助理編輯。
值得一提的是,這幾部院線紀錄片,林靖傑都參與其中,擔任了《臺灣男子葉石濤》的監製,以及詩人吳晟紀錄片《他還年輕》、《大俠胡金銓》二部曲等作品的導演,更以《大俠胡金銓》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 紀錄片《臺灣男子葉石濤》由《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之王文興《尋找背海的人》的製作團隊拍攝,許導演執導,知名導演林靖傑擔任監製,以電影規格製作,記錄了他的生命及寫作生涯,也記錄了同時代臺灣作家的共同命運,突顯文學成就。 在臺灣文學發展史中,他以先行者之姿,本著「臺灣主體意識」條件下,率先寫出第一本有系統的臺灣文學史《臺灣文學 史綱》,不僅奠定臺灣文學的地位,並成為後代臺灣文學研究者的領航者。 在他六十餘年孜孜不倦的書寫生涯中,葉石濤經歷日治時期,和白色可駭的關押經驗,政治肅殺逼他低頭以小螞蟻哲學苟活於世;但對臺灣作家命運的不捨與不甘心寧可,卻 又催促著他在暗室一隅不斷與命運對抗,自稱「天譴」,永不斷歇地書寫臺灣和個人的命運。 本片描述作家生命軌跡的同時,亦宏觀勾畫出臺籍作家百年來在盤曲中奮鬥的共同命運。 別的,更邀請年輕藝術家深切體味作家的作品後,分別以舞臺劇、動畫、舞蹈劇場、落語等各式藝術表現手法,與作家的文本彼此激盪出超越時代的創作火花。
《臺灣男子葉石濤》 電影: 【藝週末.藝週推薦紀錄片】許卉林導演談《臺灣男子葉石濤》─當臺灣文學遇上當代藝術 – 自由藝文網
文學紀錄片《臺灣男子葉石濤》近日上映,詳實紀錄本土作家葉石濤先生的作品與人生,是臺灣電影難得的文學紀錄片。 葉老不是第一個談論「臺灣文學」的人,也不是第一個想要替「臺灣文學」寫史的人。 《臺灣男子葉石濤》 電影2025 那是一個被殖民的年代,卻並沒有因此讓臺灣人知識分子卻步,反而促使他們更努力留心世界思潮與局勢,同時也嘗試和大眾對話,希望藉由教育和啟蒙,透過文學、藝術,建立起屬於臺灣人自己的文化底蘊。
據葉石濤自述,這本小說是:「五〇年代抗議分子的思想傾向和心理深層的恐懼、願望,以及悲歡離合帶來的真實哀傷」,也就是他遭受中國國民黨政權白色恐怖迫害「比較完整的全程紀實」。 「要讓大家知道,我們的阿濤哥不輸阿湯哥」,王定宇指出,藝術創作或文學作品可以深刻讓人跟自己生長的地方對話,葉石濤在臺南成長、出生,他曾在當地許多學校任教過,也曾被保密局逮補、遭受迫害。 葉石濤曾說過「臺南是一個適合人們作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活的好地方」,因此希望臺南鄉親能進場欣賞這部紀錄片。
《臺灣男子葉石濤》 電影: 紀錄片《臺灣男子葉石濤》呈現文學大師的生命故事
春暉出版社陳坤崙先生提到,葉先生跟他說話時都很溫暖,不管他自己遭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他對人講話時總是會讓你感到溫暖。 甚至,即便自己物質條件不佳,但在看到後輩需要些什麼的時候,依舊慷慨解囊。 點開後就可以觀看囉,高畫質免費線上看,臺灣男子葉石濤線上看完整版、臺灣男子葉石濤線上看小鴨。 提供繁體中文字幕,離線觀看,支援跨裝置(Android, iOS, Android TV, Apple TV, Chromecast, AirPlay, MOD)接續播放。 首映會今晚7點在大遠百威秀15樓影廳舉行,吸引上百名國內外書迷、粉絲觀影,陳其邁、高雄市副市長史哲及文化局副局長簡美玲等人在放映前慰勞劇組,並由葉松齡贈送《臺灣文學史綱》,許卉林及監製林靖傑回贈海報裱框,場面溫馨。
2020 《臺灣男子葉石濤》 電影2025 年開年不久,一本二十年前出版的小說《臺灣男子簡阿淘》,再度受到臺灣文化界的矚目,不但由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與國立政治大學、日本法政大學出版局共同合作出版日文版,而且聽說有一家電視臺要把它搬上螢光幕。 紀錄片《臺灣男子葉石濤》預計17日正式上映,11日晚間6時在臺南市舉辦首映會,民進黨立委林宜瑾包場相挺,副總統賴清德、臺南市長黃偉哲、立委林俊憲都出席觀影,賴清德自嘲在影廳遇上年輕粉絲,一度以為他是來看熱門的《TOPGUN2》。 林佳龍則說:「一直等待林靖傑導演的作品,從2007年的《最遙遠的距離》到2017年的《愛琳娜》都有包場,等了8年過去才又見到新作,可說是8年磨1片。」盼透過紀錄片讓更多年輕人可以認識這位作家。 楊翠說,葉石濤曾經經歷過兩次的斷裂,一次是從日文到中文的語言斷裂,另一次則是白色恐怖造成的生活斷裂。
《臺灣男子葉石濤》 電影: 臺灣男子葉石濤 相關電影
戰後初任國小教師,1947年任臺南工學院(今成功大學)總務處科員2年餘,後再回任國小教職,旋於1951年9月因白色恐怖繫獄3年。 出獄後再考取國小教師,1965年一度辭教職,進入省立臺南師範專科學校特別師範科就讀1年。 《臺灣男子葉石濤》 電影 寫影評二十年,遇上寫不出評論的景況,這部紀錄片《臺灣男子葉石濤》是頭一遭。
- 他一生創作不懈,他的「臺灣文學史綱」被視為戰後臺灣文學最重要的理論建構者。
- 在臺灣文學發展史中,他以先行者之姿,本著「臺灣主體意識」條件下,率先寫出第一本有系統的臺灣文學史《臺灣文學 史綱》,不僅奠定臺灣文學的地位,並成為後代臺灣文學研究者的領航者。
- 圖片來源:國家檔案管理局《臺灣男子簡阿淘》一書,是葉石濤將這段白色恐怖冤案的經過,總共七篇以自傳體寫成的小說。
- 葉石濤是臺灣文學史上的巨人,論述超前部署,與黨外運動分進合擊,但也是一名典型的白恐受難者,被時代刷白甚至略顯膽小。
- 他的寫作生命,與臺灣現代史同起伏,歷經日本統治、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八九零年代社會運動、解嚴、報禁黨禁解除、政黨輪替,也曾是白色恐怖的受難者,入獄三年。
- 林監製表示,《臺灣男子葉石濤》完整紀錄了臺灣文學界重要作家葉石濤的寫作生命,也體現了臺灣現代史的起伏,除了小說、評論等文字創作,葉石濤更撰寫了《臺灣文學史綱》,是確立臺灣文學主體性的重要著作。